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美国如何定位经济增长引擎
美国如何定位经济增长引擎---点评奥巴马每天问自己的三个问题从北卡罗莱纳到乔治亚,当然也忘不了自己的家乡芝加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全国各地奔走,反复谈论的中心话题正是他在国情咨文中所提出的首要任务:如何重启美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一个不断壮大、繁荣的中产阶级。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先后推出大规模的金融救助计划和经济刺激计划,包括迄今仍然施行的大规模资产采购即所谓的数轮量化宽松政策,向美国经济体注入了超量的流动性。然而,与美国金融形势逐步趋于稳定、系统性风险显著降低相比,美国经济的复苏则显得缓慢、滞后,且并不稳定。这就说明,解决美国经济问题的根本还得从金融体系的表象回到支撑金融体系的经济体系上来。在危机应对告一段落之后,如何定位美国经济增长引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复苏,就成为掌舵美国经济的决策者们不得不回答的重大课题。事实上,这也是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深陷“增长困境”的成熟经济体,所不得不面临的重大课题;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不仅在考较各国理论家们的经济素养,甚而折射着其政治智慧和全球眼光。“一个不断壮大、繁荣的中产阶级”曾经造就了美国经济在战后长达二十多年时间里的大繁荣,那的确是一个令美国人难忘和自豪的年代,“纺锤型社会”也曾经成为美国政治理念和核心价值的重要象征。而今,在面临“中产阶级被摧毁”之际,美国寄希望通过重建一个不断壮大、繁荣的中产阶级,像当年那样再次启动一个类似的庞大的国内市场;在“99%”与“1%”的美国人之间面临社会关系紧张乃至走向社会、政治冲突的尴尬之时,美国也需要通过财富的再增长与财富的再分配,重新构建对所谓“美国梦”的信仰。由此,将重建“一个不断壮大、繁荣的中产阶级”定位为美国经济“真正的”增长引擎,成为奥巴马政府对于这一全球性问题做出的美国式回答。那么,美国究竟将如何重启这一“真正的”经济增长引擎?奥巴马在最近的全国广播演讲中,向支持他在第二任期里继续进行“变革”的美国选民反复谈到,每一天,我们都应当问自己三个看似十分简单、直白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在美国创造良好的工作岗位奥巴马认为,上述一切梦想的起点在于,使美国成为新的工作岗位和制造业的吸铁石。历史上,美国经济有过工业化的进程,也经历过“去工业化”的进程。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制造业岗位持续向新兴工业化地区转移。1980年至2010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1%强降低至不到12%,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则从21.6%降低到8.9%。为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特别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美国等西方国家高调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口号。奥巴马在第二任期里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奥巴马的目标是,要将遭受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地区转型成为全球高科技岗位和制造业的中心。他提出要建立更具竞争性的税收制度,取消将工作岗位转移到海外的公司的税收减免,对于在国内创造就业的企业则给予激励和回报。他还提出投资新兴技术,使美国更多地利用自身的能源;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美国人重返工作岗位。奥巴马政府注重推动改善投资环境,甚至亲自披挂上阵,对知名大企业家做好“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制造业向美国本土强势回流。美国还将推动综合性移民改革,建立获取美国公民身份的有序管道,吸引高素质的企业家、工程师等来美国创业、创造就业岗位。第二个问题:如何以这些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武装”美国人当经济进入扩张周期、新的工作岗位产生的时候,美国人准备好了吗?奥巴马认为,美国人能否填充进这些新产生的工作岗位,关键在于美国能否着眼未来的激烈竞争,为每一个美国人提供足够的技能和培训。尽管奥巴马也曾经在其全国演讲中展示链子锁与袜子一类的“美国制造”,但总的看来,美国的“再工业化”瞄准的主要领域仍然是高端制造业,即高技术、高创新、高效率、高附加值、高整合度、高环保标准、高市场化的“七高”产业,这相应地对美国就业者的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说,充分利用经济危机之“危”所提供的转型时期的时间之“机”,为未来的岗位竞争抓紧“充电”,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为每个孩子在早年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奥巴马认为这一阶段的训练将决定其终生成就;也包括重新设计高中教育,以使毕业生尽快具备雇主所需要的技能;还包括改进高等教育资助办法,在决定是否给予某些类型联邦资助时,考虑学生的负担能力和学校教育的价值;当然,作为教育和培训的基础和前端,进一步加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等等。把大规模释放的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注入教育与培训领域,既是公共福利,又是大众消费,更是战略投资。第三个问题:如何确保辛勤的工作能够赢得体面的生活生产、贸易、就业、外汇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济学概念并不是经济活动的目的,“要创造人类的幸福”,或者经济学所谓的创造“福利”,才是经济活动的真正目的,也是经济学在定位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时所必须把握的根本出发点。鉴此,奥巴马提出要提高美国最低工资水平,道义上的目标是“没有一个美国人辛勤工作而生活贫困”,经济上则意图在危机应对期间继续稳定、维持并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与欧洲国家应对“欧债危机”之时普遍一味施行“紧缩政策”不同,在财政捉襟见肘之际,奥巴马政府仍然竭力保全教育和就业培训、研究与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以及社会保障福利等领域的开支,如同前述,这样的开支不仅仅是公共福利、大众消费,更是战略投资,它们是奥巴马“决不能因为削减赤字而切断我们通向繁荣之路”的政策理念的直接体现。此外,奥巴马还将着手解决枪支暴力等问题,建设更具生机和更加安全的社区;推动综合移民改革,确保边境安全,将数以千万计的移民进一步整合进美国主流社会,开发、利用移民的才能和创造力。在奥巴马看来,上述措施将推动美国经济增长,重建“一个不断壮大、繁荣的中产阶级”;当然,真正实现这一梦想谈何容易。例如,在数十年的“去工业化”之后,美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所谓的“再工业化”,究竟什么样的产业适合并且能够重回美国本土等等,都是美国经济学家头脑中无法抹去的问号。又如,尽管奥巴马声称美国将做出“明智的选择”,但是,削减财政赤字的压力却常常使他在实现其所谓“变革”时力不从心;事实上,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保障福利与降低赤字等政策目标,在经济学上本身就常常存在难以调解的内在矛盾。此外,他提出要采取平衡策略,推动负责任的改革,降低医疗保健费用,堵塞税收漏洞、取消对富人和有关系者的税收减免,并最终通过两党都能接受的综合性税收改革,增进就业、减少赤字;但现实却是,华盛顿的政治僵局常常使他举步维艰。美国人在事关美国未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远未达成一致,以致在理念尚未具体化为政策,或者,在政策刚刚浮出水面尚未实施之际,便面临严重的意见纷争和国内政治冲突。多元化的信仰和观点,既是美国力量之基,也是其混乱之源。没有这样的一致性,美国人就没有相互之间以及对于未来数代人的某种责任;而没有这种责任,美国就无法团结一致、共同前进。奥巴马提出了重建“一个不断壮大、繁荣的中产阶级”的理念,并将它视为未来一个时期里像“北极星”一样的前进指南;但是人们无法确认,这究竟只是一个说给美国选民们听听的“美国故事”,还是一个可以最终实现的“美国梦”。
本文标题:美国如何定位经济增长引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4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