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内容简介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本书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建筑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此外,还用适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将会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全书共分25个章节,并附有大量的插图及照片。作者简介彭一刚教授,1932年9月生于安徽合肥市。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担任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召集人。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经彭一刚教授设计的建筑有天津大学建筑馆、天津水上公园熊猫馆、山东刘公岛甲午海战馆、平度市现河公园、伦敦中国城等等。山东甲午海战馆个性鲜明,并富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建筑界的赞誉。彭一刚教授在尽心教书育人、设计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建筑理论的研究。他撰写的《建筑空间组合论》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创意与表现》等六部专著,先后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建筑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方十省市科技图书一等奖。他在国内外发表了30多篇论文,被学术界认为处于建筑理论研究的前沿。C目录分享章节011、园林建筑历史沿革033、两种哲理、两条路子055、对于意境的追求022、园林建筑的分布044、园林建筑的特征一、园林建筑历史沿革•园林建筑历史沿革是对园林建筑历史的前期阐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把中国古典的造园史与我国的历史朝代结合向同学们把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做一个总述,中间将把我国主要与园林发展相关朝代的重大事件做出点评,让同学们理解园林是如何受到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之后所形成的产物。希望通过本节使我们设计师对园林建筑的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有一个总体的认识。1.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2.秦汉时期3.三国两晋南北朝4.隋唐时期5.宋、辽、金时期6.明清时期名称时期特点实例1.雏形的奠基时期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半穴居、干栏式、高台建筑、木构架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2.发展的第一个高潮秦汉时期抬梁式、穿斗式、斗拱秦国都城雍城、秦都洛阳、西汉长安3.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的传入三国两晋南北朝佛寺、佛塔、石窟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石窟、北魏洛阳、南魏建康4.发展的第二个高潮隋唐时期砖石构筑的楼阁式、密檐式、单层佛塔大兴城、大运河、安济桥、长安5.大转变时期宋辽金时期《营造法式》的颁行、细腻、纤巧真武阁、黄鹤楼、滕王阁6.发展的最后一个高潮明清时期广建喇嘛寺、《工程做法》的颁行、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园冶》北京紫禁城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纪)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旧石器时期的建筑(二、三百万年前)原始社会的建筑穴居(北方)巢居(南方)木骨泥墙(黄河流域)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名称时期特点实例1.雏形的奠基时期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半穴居、干栏式、高台建筑、木构架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建筑的两大渊源1、中国古代建筑雏形的奠基时期——新石器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遗存(半穴居)(干栏式)我国已知最早使用榫卯构技术筑木架房屋距今六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土基(防潮)→“满堂基础”•二里头宫殿复原图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土架夯土建筑和庭院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6世纪建立的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商朝的统治以河南中部黄河两岸为中心,东至大海,西抵陜西,南抵湖北、安徽,北达河北、山西、辽宁。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准有了明显提高。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高台建筑,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以周公营洛邑为代表,建立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城市。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但随着奴隶制的急剧崩溃,这种建城制度也跟着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战国时期大量新兴城市。•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东周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80)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砖和彩画。建筑特征:A.防御性强B.礼制C.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秦汉时期秦(前221——前207)汉(前206——公元220年}•秦(前221——前207)A.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B.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C.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它的突出表现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而砖石建筑利于保存的特点,使许多遗址存在至今。1)木构架趋与成熟2)斗拱的普遍使用3)屋顶样式多样化抬梁式穿斗式•近年对春秋时期秦国都城雍城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雍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每边约长3200米,宫殿与宗庙位于城中偏西。其中一座宗庙遗址是由门、堂组成的四合院,中庭地面下有许多密集排列的牺牲坑,是祭祀性建筑的识别标帜•秦國都城雍城•秦始皇时咸阳城进行不断扩建,据记载,他每灭亡一个国家,就在咸阳附近按各国宫殿图样建造一处宫殿(即六国宫)。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叛乱,又将各国富户集中在咸阳。原有城市容纳不下,就在渭水南岸新建阿房宫。秦都咸陽•汉长安是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的主要宫殿。惠帝以后,由兴乐宫改成的长乐宫供太后居住。长安的城墙则到汉惠帝五年才修建起来。汉武帝时,在长安大兴土木,建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及园囿、明堂、坛庙等建筑,使长安的建设达到极盛时期。西汉长安•农业和手工业进步的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斧、锯、锥、凿等的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应用,并有在瓦上涂上朱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尤其突出的是在地下所筑墓室中,用长1米,宽约三、四十厘米的大块空心砖作墓壁与墓底,墓顶仍用木料作盖。可见当时制砖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3.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9)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佛教建筑迅速发展广建佛寺、佛塔和石窟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技术方面木结构技术提高,建造了大量木塔;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如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名称单行:嵩岳寺塔分类:佛塔年代:北魏正光四年(523)位置:河南登封特点:密檐式砖砌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岗石窟(公元450年)•城市的总体布局,宫城位于京城偏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官署、太庙和永宁寺9层木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名堂和太学。市场集中在城东的洛阳小市和城西的洛阳大市两处,外国商人则集中在南郭门外四通市。北魏洛阳•城周围20里,有12座城门;宫城位于都城北侧,周围8里;官署多沿宫城前中间御街向南延伸;居民多集中于都城以南秦淮河两岸的广阔地区,大臣贵族多居于青溪、潮沟两岸南朝建康4.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二个高潮---隋唐时期•隋朝(581~618)唐朝(618~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建筑技术方面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出现了都料匠隋朝: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开通了大运河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安济桥安济桥(又名赵州桥)唐代城市规划更加严整工商业发展,里坊制度有所放松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唐都长安是我国古代都城中规划最严整的•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商店和作坊。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唐朝长安5.古代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布---宋、辽、金时期(960年-1279年)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建筑装饰绚丽多彩;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中国古代建筑在技术上成熟而且定型,以《营造法式》的产生为主要标志。•建筑形式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和观念形态的定型。1)夜禁制度和里坊制被打破,出现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2)建筑装饰和色彩有了较大发展,门窗装饰多样化,屋顶大量使用琉璃瓦3)在建筑艺术方面向细腻、纤巧方向发展4)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高度5)宋代以后木塔已经逐渐被砖石所取代•宋东京的改建,扩建规划是很杰出的,主要力量没有放在宫室的修建上,也未受旧的规划的束傅,而是着重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改善交通系统、扩大城市用地,疏通交通河道,注重防火和城市卫生及绿化等,适应了生产及生活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与以往的都城规划有很大的不同。宋东京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专书---《营造法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宋风景名胜建筑•腾王阁•黄鹤楼•真武阁辽代承唐风:•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吸收汉族先进文化,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张,五代时进入河北、山西北部地区。由于辽代建筑是吸取唐代北方传统做法而来,工匠也多是汉族,因此较多保留唐代建筑的手法。•塔高67.31米,平面为八边形,底层每边长5.58米,外观为五层,内部还有四个暗层,共九层。木塔中间为大厅,四周为回廊。柱子按内外两环布置,由于暗层柱间采用近似桁架的作法,外立面有四个面的柱间,当年也曾设有斜撑,形成双套筒式结构。四个暗层形成四个刚性较大的环,犹如现代建筑中的圈梁。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金代为辽宋之结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女真贵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中国北部地区以后,吸收宋、辽文化,逐渐汉化,建造京城(中都,今北京市),仿照宋东京制度,征用大量汉族工匠,因此金朝建筑既沿袭了辽代传统,又受到宋朝建筑影响;现存的一些金代建筑有些方面和辽代建筑相似,有些地方则和宋代建筑接近。•山西县崇福寺弥陀殿弥陀殿建于金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立于二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国现存较大的金代建筑。建筑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入椽。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单檐九脊歇山式。金元朝(1206年-1368年)•蒙古贵族统治者建立了一个疆域广大的军事帝国。这来自落后的游牧民族的统治,使两宋以来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文化遭到极大摧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明显的阻碍作用,建筑发展也处于凋敝状态,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采取鼓励农桑政策,社会生产力才逐渐恢复。•元大都是自唐长安以后,平地起家新建的最大都城,它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伟壮观的城市之一。元大都元大都CG鸟瞰(1368—1644年)清朝(1616年-1911年)6.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最后一个发展高潮---明清时期1)宗教建筑兴盛,广建喇嘛寺,仅承德一地就建有11座2)砖石已经成为主要建筑材料普遍用于宫殿、庙宇和民居砌墙3)《工程做法》,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用料标
本文标题: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