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美术主体的深层结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就是美术主体在审美构成过程中的深层结构,它不同于主体从美术活动中或对美的欣赏中所获得的一般审美感受,它更活跃、更剧烈、更深层。它以感受为基础,通过感受来实现。审美体验所感受的并不是审美客体纯粹自在的属性,而是客体所蕴含或体现的人的情感内容和人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对象化的心理过程。一、什么是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心理处于活动状态下的审美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条件下,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感受、想像和理解,从对象世界中体验到美的本质的一种动态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审美主体在整个审美过程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一节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曾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创造美、欣赏美是人类众多活动中的一种社会性实践活动。在有关人衣食住行等繁杂的社会活动中,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追求。审美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审美活动存在于人的日常活动之中,它融入了日常生活,但在特定的阶段和时刻又有别于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体验的一种超越,那么对于处于社会活动中审美主体而言,也就存在着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二、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断裂的,是连续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个断裂。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人)自觉不自觉地摆脱了日常意识状态,对所见景象生发出一种有别于日常所见的独特心理感受,进入了一个特定的审美心境。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山是一种日常行为,当登到山顶后,所看见的美景,所产生的“小鲁、小天下”的美感体验是日常生活中体验不到的,是他日常生活的一个断裂。1.连续与断裂在现实生活中,功利的考虑往往成为人们行为的内在依据,而审美体验则不一样,它是非功利的。康德曾说:“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悦的对象”。例如,如果从日常经验出发,水果、水杯、篮子等物品都是无意义的,但是从审美角度出发,在合适的光线、位置、色泽下,这些东西会生发出不同的美感。2.功利性和非功利性非审美体验所关注的就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一种感受。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的一种心理变化。在审美体验中主体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心境,这时主体的情感、想像、历史文化的积淀会交融在一起,附着在审美客体之上。此时的审美客体就不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客体,变得似曾相识,因此审美体验是对熟悉的东西产生陌生感。例如,中国传统山水的草木山石,虽然取材于自然界,但已不是简单地临摹,已融入了美术家的情感力量和审美追求。3.熟悉与陌生非审美体验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表层感受。审美体验则是深层感受,当审美主体处于这种心理体验过程中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属于自己的境界里,此时外人是很难进入的。对审美主体来说是处于一种孤独的快乐状态之中。例如,《论语.述而》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4.表层与深层审美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对象化的心理过程。在这个复杂的动态的心理流程中,审美心理活动有着它发生、发展的运动轨迹,在不同的层次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把审美体验的发生层次分为审美体验的准备、实现、效应三个层次。下面分别加以分析。第二节审美体验的发生层次1.审美态度的出现审美态度是审美体验在准备阶段中的心理活动。英国美学家布洛认为审美态度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的态度,超越了日常生活功利、实用目的。它是主体在进行美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时所持有的一种心理态度,是非功利、非实用的。一、审美体验的准备审美注意的发生是有着主体情感因素的参与的。进入审美注意状态中的主体对客体在情感上有一种渴求,它是一种精神对美好世界的渴望状态,是一种与审美注意相伴随的期望情绪,也是主体精神对象化的一种积极的、非功利的特殊情感指向。例如,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2.审美注意审美态度形成后,预示着主体进入了审美体验实现的过程。审美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种审美期望的被唤醒、激活和初步满足。“这种初步满足是对客体对象形式的沉醉,又孕育着新的审美欲望,从而激起进一步对对象形式的完善和明晰的把握,对形式的意味的领悟,对形式(表象)的改造制作,对审美对象的欣赏与评价。”这时就实现了审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和审美理解等心理因素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二、审美体验的实现审美感知包括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当主体在面对比如大理石的润滑、轻脆的鸟鸣、宛转的笛声等色彩、音响和形体等形式因素会从中得到某种愉悦的感受,这就是审美感觉。审美感觉更多的具有选择性,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引起审美注意,导致审美态度形成的生理基础。知觉是对事物的由各个有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包括形状、色彩、光线、空间等因素。审美知觉就是主体按照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的引导而进行的对客体的“完形”。1.审美感知审美想像是主体在对客体的审美感知所带来的初步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对记忆和经验中的和客体相似或类似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创造性想像,是审美体验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审美理解是主体以理性和感性相融的形式对客体意蕴的直接的整体的把握和领会,是对客体意义层面的领悟。在这一过程中,审美想像和审美理解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相互融合渗透,引导主体对客体进行全方位的感受,实现审美体验。2.审美想像和审美理解比如你对帕特农神庙的欣赏中,你忽略了这座大理石圣殿中那些破损的檐壁、三角墙和残破的多利安式石柱等满目疮痍的形式因素,内心会涌起一种对这座圣殿的崇敬之感。主体在审美体验实现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以感性活动为主的,采取的是非概念、非逻辑的把握方式。主体忘记了主客体之间的区别和现实生活时空的存在,进入了自由的境界。在完成了主客体对话交流后,审美主体的心理就开始转入平静状态。这时主体的理性意识开始活跃,主体会从刚刚经历的主客体愉悦的交流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审美意向的价值加以认同,证实了对自己的原初美感的肯定,也坚定了对自己的心理态度的信念。主体会对自身和客体进行价值判断,同时,在情感的表现上会引起对新的美的事物、自然物和美术品进行审美体验的欲望。三、审美体验的效应作为审美动态心理过程中的深层结构,审美体验不同于日常经验等非审美体验和美术创作以及美术欣赏中一般的审美感受,它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三节审美体验的特性体验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命活动,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也就是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审美体验是主体全身心投入的人类追求没得社会实践活动。此时,主体是参与其中的,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主体调动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和审美修养等方面的因素参与的对美的体验,是主体的独特感受。审美体验实现后所获取的审美愉悦等心理感受是“静观”或道听途说等方式所体会不到的。例如《庄子》中曾有“南华秋水我知鱼”的典故,意思一、主体参与性是说,庄子和惠子两人秋游,来到河边,见到鱼儿在清澈的水里快活地游动,庄子说看鱼多快乐呀,可惠子却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主体的情感贯穿了审美体验的始终。审美态度形成时,情感表现为一种审美期望,在审美感知对客体进行完形和建构时,情感表现为一种审美感受的出现,“这是由客体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心理亢奋状态,主要是一种感性的愉快,形象地说就是‘悦耳悦目’。”例如,凡.高的《向日葵》,就是色彩和情感融为遗体,迸发出一种生命力。二、主体情感的强力渗透创造性想像则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将记忆中的储存的表象改造加工、综合,独立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符合主体理想的意象的心理活动。在审美体验中,想像占有主导地位,它使体验得以发生并完成,其中创造性想像占有更大的优势,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此时的想像是和主体的情感紧密相连的,想像所创造的意象是按主体情感的自然要求而产生的,情感是想像的根本动力。三、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例如,陆机的“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就是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此外,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当你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你会对画面上的变形的图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像,调动记忆中的对于战争中人们的苦难,留下深刻印象。审美体验从开始到完成经验了审美注意、审美期望、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理解等众多的心理流程。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一种特定的心理时空中展开、实现的。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更多的时候主体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的,有一个日常存在的时空范围和一个日常认知的心理时空。审美体验所经历的时空是一个特殊的审美心理时空。在审美时空里,主体可以超越和突破客观时空的限制,创造出一种独立于客观时空的美感境界。四、瞬间的永恒比如,陆机所说“精骛(wu)八极,心游万仞”,主体就超越了日常认知时空和日常心理时空的有限,升腾到一种无限和永恒之中。八大山人审美体验的发生、完成过程中涉及到了注意、感觉、知觉等众多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诱发、推动、渗透,最终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先后发展完成的心理流程,有着它准备、实现、效应这样的一个动态发展的层次过程。我们还可以从主体整体反映的角度去解构审美体验,可以划分为生理层次、心理层次,社会文化层次这样三个层次,从中可以了解到审美体验的拓展性。第三节审美体验的层次性与拓展性主体在对事物、自然物和美术品的声、色、线、形等审美信息的接纳过程中,首先唤起的是感官的愉快,是生理层次上的愉悦。一、生理层次接下来主体的活动就更多地进入到心理层次中。此时主体的心理活动不再是某种单一的心理功能为活动方向,而是调动了其全部的心理潜能去发挥作用。二、心理层次在主客体的物我同一中,主体对自身情感有了内在的认识,心灵意识获得了一种愉悦。此时主体的心灵追求会引导主体从客体相融合的境界中悬浮出来,升腾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之中,这是对无限或永恒追求。三、社会文化层次
本文标题:美术概论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5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