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美术信息传播的社会互动本章和第九章,我们将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来介绍美术作为人类文化信息的基本特征和传播方式。一、信息与美术信息信息的概念十分广泛。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通过口头语言、图腾和洞穴壁画等图画媒介来传播他们的思想,进行生产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历史上已形成的那些文献信息,无论是两河流域泥版文献,还是黄河流域的甲骨文文献,不论是埃及的金子塔、希腊罗马的雕塑,还是中国敦煌的壁画、汉唐的雕塑等,都是“凝固的”知识,记忆的延伸、社会发展留下的运动轨迹、历史的见证、人类智慧的结晶。第一节美术信息传播的基本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一部人类信息传播与信息利用的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信息更显出它巨大的文化经济价值。美术信息的基本特征是“视觉形象性”。我们知道,所有的美术形式都以形象性为其基本特征,失去这一特征,就不能称之为美术。西晋文学家陆机曾经说过:“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就是指视觉信息易于被信息接受者所把握。1.美术信息是美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以美术信息本体论的观点看,美术信息是美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在此,“事物”泛指美术信息活动中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具体说来,由于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都有一定的运动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因而一切事物都产生信息,这是信息的绝对性和普遍性;同时,由于一切二、以本体论的观点理解美术信息事物都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与方式,这种状态和方式决定着不同事物信息的性质,同样也决定着美术信息的运动状态与性质。因此,美术信息的运动状态与运动方式又有别于其他信息的相对性与特殊性。2.美术信息是美术事物运动的物质形式美术事物的运动离不开物质的形式。美术作品首先呈现为一定的物质形态。美术信息作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它的图像、文字、语言以及物质材料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这些讯号是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神经系统传递到信息主体的大脑得到处理并引起反馈。因此,美术信息和其他任何种类的信息形式一样,也具有物质属性,体现者美术信息这一事物运动的物质形式。3.美术信息自身是个符号体系古德曼在《艺术语言》中曾给美术下了一个定义——美术是一种具有特殊认识意义的符号系统。这种符号体系,是一种超越物质的意象的存在方式。一般说来,符号有两种:论述性符号和显现性符号。论述性符号表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思必须用的概念、范畴、词汇、文字,依据约定俗称的辞书规则和语法规则予以合逻辑、合规律地传达,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而显现性符号则与此不同,它是审美体验化的结果,不一定处处与客观世界形成对应,不须具有严密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它具有浓烈的意象色彩及情感性,是一种有意味、有生命力的符号形式。3.美术信息是一种社会信息,反映着社会的互动关系美术信息是一种社会信息,反映着社会的互动关系。首先,任何美术信息活动都是一种社会活动,构成美术信息领域中的所有现象和过程的基本要素或“细胞”都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因素。其次,作为社会人的美术家必定要和他自身以外的各种事物发生这样那样的社会信息,这就构成了社会互动。再次,社会互动的介质不单单是物质,还包括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正是美术符号的存在,美术或美术的互动作用才成为可能。以上这些就构成了本体论意义上的美术信息概念。如果我们在信息概念中引入认识主体——美术家这一约束条件,我们就可以看到,本体论意义上的美术信息就转化为认识论意义上的美术信息定义。认识论美术信息就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达的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认识主体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可称之为感知信息,认识主体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美术作品,是主体向外部世界(包括向其他主体)输出的信息,可称之为再生信息。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美术信息无论是感知信息还是再生信息,在认识论的信息层次上都受信息主体认知结构的约束,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美术信息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影响和制约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接受,决定着美术信息的范围和深度。1.信息主体的认知结构信息主体认知结构是信息主体全部知识(或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依据认知科学的理论,美术信息的认知活动就是信息主体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信息,是感官输入信息的转换、简化、储存、恢复和运用的所有过程。由于信息主体自身心理文化结构,包括审美心理结构、智力结构和伦理道德结构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美术信息活动中信息主体不是把外在实体的信息“嵌入”头脑之中,建构成自己观念的信息世界。这个世界和客观存在的真实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主体自身所具有的这种包括知识经验等要素在内的认知结构,直接影响着主体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是主体感知外物及其信息的选择框架。在美术信息行为中,主体认知结构是主体加工处理客观信息的规范标准。如果我们再引入认识深度这一约束条件,认识论信息就可以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层次(1)语言符号信息。(2)语义信息。(3)语用信息。语言符号信息,即主体在特定美术信息活动中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化关系。美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在发送和接受美术信息时,首先诉诸于感官的是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或美术符号形式。这是最低层次的认识论信息。语义信息,即信息主体所感知所表述出来的审美意蕴。2.信息主体的认识深度、认识能力与观察过程这是较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语用信息,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相对于某种目的的效用。一般说来,语言符号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是密不可分的,不可能撇开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孤立地研究其他方面。当认知和研究一个美术事物时,人们多是遵循从语言符号、语义到语用的认识顺序,这可以看做是一个认识小循环,是美术信息传受双方美术的掌握世界的方法论。本体论信息与认知论信息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其转化过程大致类似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由信息对象产生本体论信息,信息主体从本体论中提取所需信息(感知信息),通过分析综合等过程再生出符合自己所需的信息结构和信息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再生信息),然后作用于信息对象,使对象结构发生改变并产生主体期望的新功能。3.本体论与认识论美术信息的互相转化一、关于美术信息传播概念的描述美术活动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的信息形式,它的运动方式和传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信息科学的立场出发,美术信息的传播无非是“将精神现象转换为符号并在一定的距离空间得到搬运,经过一定时间得到保存的手段”,是一特殊的文化信息形式的传递或特殊文化信息系统的运动形式。紫传播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来,有关传播的定义就一直争执不休。第二节美术信息传播的特征1.“共享说”: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知识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2.“影像说”:传播是指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3.“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4.“互动说”:传播,就是“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5.“过程说”:传播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行永远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运动。传播过程不是一个被时间和空间所固定的静止的实体。传播是一个恒动的过程,用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1.美术信息传播的定义(1)美术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美术信息的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美术信息的传播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4)美术信息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5)美术信息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二、美术信息传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所谓美术传播的方式,是指美术传播活动的形态及运用的形式。它大致分为三种方式。(1)现场美术传播方式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美术信息的传播方式。其特点:美术的传播者与受传者均在现场;直接运用美术语言为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与交流同时进行。2.美术信息传播方式(2)展览性传播方式指传播者发出美术信息之后(无论传播者是否在场),受传者仅与发送时来的美术信息面对、交流的美术传播方式。(3)大众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是人类历史晚期的产物,是印刷术、光学、电子学等科技发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一种传播方式,其特点有: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进行传播;采用某种机械系统复制美术信息;拥有广泛和众多的受传者;美术信息的反馈较为困难。1.美术信息传播的共振效应美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途径增多、传播时间增长或单一途径中信息投放量增大等原因,有可能使某一信息的特征得到强化,产生信息接受最大振幅效应的现象。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共振现象。为了取得美术信息传播的最佳效应,即使之产生共振现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三、美术信息传播现象举例(1)多渠道轰炸式传播。(2)如采用单一途径传播,则可增加一次信息投放量。(3)延长传播时间。(1)美术信息的失真现象美术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美术信息发放源在发放时的失真。其二,美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2)美术信息的衰减现象美术信息的衰减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传播过程中有人为的强化措施。2.美术信息的传播失真和衰减现象美术信息是否有良好的品质,对于接受者是否起到良好的接受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美术信息的品质性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美术信息的容忍度由于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政治、道德及审美时尚等精神领域相牵连,这就必然涉及某种美术信息所反映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思想,与整个社会时代的政治及道德能否相容的问题。例如,清代的《红楼梦》一度是禁书。3.美术信息传播的品质性问题(2)美术信息的清晰度美术信息的清晰度事关美术信息的保真及接受效果问题,清晰度高则保真和接受效果也好。清晰度问题贯穿于美术信息由发出至接受的整个过程。保证美术信息有足够的清晰度,有如下措施:第一,美术信息发出及传播过程中保持足够的清晰度。第二,保持美术信息接收者良好的接受状态。美术信息的互扰性是指不同美术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由于信息具有流动性特点,在流动过程中,不同信息相接触后可以产生互扰现象,这种互扰是不可避免的。美术信息互扰后可产生如下结果:(1)主体美术信息量不变例如,某位画家看到毕加索的画作后,摹仿创作了一批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2)主体美术信息量发生质变例如,徐悲鸿的画风实际上是受西方画风的影响。4.美术信息传播的互扰性问题一、美术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可布逊在全面地研究人类语言符号的一切现象后,把人类语言符号信息交流活动归纳为六个基本因素,并描绘成著名的六因素图。第三节美术信息传播的基本模式信息发送者语境信息接触方式代码信息接受者从上图可见,人类的任何信息交流行为都离不开这六个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与信息接受者构成了语言符号信息交流的三个基本要素。1.信源,即美术信息的引发者、传播者,是美术信息传播的主体,指发出美术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美术家或美术团体或美术信息媒介组织,也就是美术信息的创造者与制作者。2.信宿,即美术信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为美术信息传播者作用的对象。3.信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审美意义的信息。4.媒介,又称信息渠道、传播渠道、信道。是美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连接起来的中介纽带。5.反馈,指美术信息受传者对美术信息的反应,也是美术信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信息活动过程的直线模式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5W模式,这5种要素为:Who(谁)Sayswhich(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二、美术信息的几种主要传播模式5W模式说明的是一个信息活动过程。用在美术信息传播上,英国传播学家D.麦奎尔将这个模式做了如下图标:谁传播者说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这个模式在解释美术信息活动的规律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人们理解美术信息活动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信息传播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
本文标题:美术概论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5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