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课题1《燃烧与灭火》互联网教案
1课题1《燃烧与灭火》单位:青州市朱良初级中学姓名:李同国第四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设计评选2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初三化学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让学生调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5、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燃烧与灭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神七发射”、“奥运火炬的传递”、“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等视频,还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火灾的视频和火灾自救的图片资料及视频,做成PPT课堂放给学生们看,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并让他们从中树立防火安全意识。二、教学课题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学生通过观看防火自救视频和认识一些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和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防火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导入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法。3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与火有关的图片【百度视频】“神七发射”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旨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其积极献身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努力奋斗的精神。【百度搜索】胡锦涛将奥运火炬交给刘翔图片【百度搜索】澳大利亚森林火灾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森林火灾视频,切实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防火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问】看完视频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二﹚讲授新课【知识】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回忆】碳、硫、磷、铁、镁、蜡烛等物质的燃烧现象。【提问】根据以上物质燃烧现象,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燃烧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板书】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设疑]: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学生分组实验]: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实验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百度搜索】教师巡视,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让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学生讨论]: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实验开展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4[学生回答]实验1的现象是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进而举例哪些物质是可燃物,哪些物质不是可燃物。实验2的现象是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结论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对燃烧概念进行充实]:指出该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是氧化反应的实质)实验3的现象是木条燃烧,煤没有燃烧。结论是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从中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并且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小结]:二、燃烧的条件(板书)1、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设问]: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对燃烧的条件做进一步研究论证:[演示实验]:在杯中注入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杯口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百度搜索】课本图7-4燃烧的条件装置图[学生观察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水中的白磷能不能燃烧呢?”【百度搜索】课本图7-5白磷在水下燃烧装置图[演示实验]把事先收集好的一瓶氧气罩在水中的白磷上面,此时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冒白烟。[学生]表情充满了惊讶和感叹,水火也能相容啊,看来只要具备燃烧的条件,燃烧在哪都可以发生。【百度视频】燃烧的条件[得出结论]: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出示教具]:利用教具进一步加深印象,并强调这三个条件共同构成“火三角”。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板书)【百度搜索】课本图7-6燃烧条件示意图[过渡]: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能造福于人类,比如我们刚开始看到的图片,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燃烧失控引起火灾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展示图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引出灭火。【百度搜索】扑灭火灾图片=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F%FB%B7%C0%D4%B1%D3%C3%CB%AE%C6%CB%C3%F0%BB%F0%D4%D6&in=21121&cl=2&lm=-1&st=&pn=12&rn=1&di=110305267665&ln=1399&fr=&fm=hao123&fmq=132826963407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5【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火灾图片,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切实增强防火意识。[再次利用自制教具]:作承上启下的小结,并演示说明,如果破坏了其中的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发生,这样就达到了灭火的目的。[学生探究活动]:熄灭蜡烛实验(提供的材料和工具仅供参考)灭火方法灭火的原理及方法1、用水灭火2、用嘴吹灭3、用剪刀灭火4、用烧杯灭火5、用沙土灭火6、用湿抹布灭火7、………学生上讲台演示用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出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熄灭蜡烛过程中,都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并进行总结。[归纳总结]:三、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板书)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火源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联系生活]:如在生活中遇到着火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如:炒菜时油锅着火,电热毯引燃被子,楼房下层着火如何防火自救,学生各抒己见四、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百度视频】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使用[练习巩固]课本P131页习题6[讲解]:1、介绍一些防火自救常识(展示防火自救常识图片)。【百度视频】、认识消防安全图标。【百度文库】消防安全标志【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防火自救常识视频和认识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使学生真正树立起高度的防火意识,切实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小结】灭火救火不如防火,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6[反思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交流体会、感悟[课后作业]:1、根据自己住宅和你校周边环境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及发生火灾和自救措施的方案。2、再次认识防火自救常识【百度搜索】【附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二、燃烧的条件﹙三者要同时具备﹚1、物质要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灭火的原理及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火源;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四、几种常见的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六、教学反思化学来源于生活。本节教材就是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火的“功”与“过”,从中学到一些防火自救常识,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从总体上看,我认为《燃烧和灭火》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课堂活而有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懂得燃烧所需的条件,我先补充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从而小结出燃烧所需条件。为了验证燃烧的三个必备条件,我又改装课本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演示给学生观察;授课前,我以课本的实验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感觉操作较困难,白磷在热水中融化且游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不好控制氧气的流速。鉴于此,我作了改进,事先收集好一集气瓶氧气,实验时将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7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
本文标题:课题1《燃烧与灭火》互联网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5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