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课题《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山西大学“模拟导师制”课题中期报告课题题目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以山西省阳城县部分村镇为例指导老师赵建英专业行政管理课题成员杨飞龙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3月30日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三”本科生“导师制”课题阶段性成果登记表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以山西省阳城县部分村镇为例课题成员学号姓名年级、专业2011602049杨飞龙2011级行政管理阶段性成果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状况,通过走访相关地区、查阅典型资料、访问专业网站的方式,既了解到其福利性和社会性,又了解到其中的缺陷和问题,并对此提出些个人的看法和构建。课题类别□专题性研究项目社会调查项目□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课题进展情况一、针对社会民生并结合本专业理论知识,通过与指导老师的探讨确立课题。二、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走访调研地区,积极向相关地区政府部门和民众了解情况。三、查阅相关书籍并访问专业网站,了解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情况。四、对调研情况和所查知识进行整合,并作出书面报告。五、提交指导老师进行审阅和批改,并积极进行修改与完善。导师意见和建议签字:年月日主管部门审核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以山西省阳城县部分村镇为例目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1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1(一)、选题的原因.............................................................................................1(二)、选题的意义.............................................................................................2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3(一)、探索期(1981年-1992年)................................................................3(二)、推广期(1993年-1997年).................................................................3(三)、整顿期(1998-2002年)......................................................................4(四)、发展期(2003年至今)........................................................................4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4(一)、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4(二)、保障水平过低...........................................................................................5(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5(四)、监管机制不健全.......................................................................................5(五)、工作人员不足,办公设施落后,办事效率不高...................................5(六)、养老资金筹集与基金管理不规范...........................................................6(七)、养老保障金国家投入不足,地区差异显著,补助比例急需提高.......6四、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6(一)、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6(二)、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制度.......................................................6(三)、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督体系...................................................7(四)、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营运制度...........................................................7(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7(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事效率...............................................................7(七)、国家加大经费投入,促进资金筹集的多元化.......................................7五、结束语.................................................................................................................8六、参考文献.............................................................................................................8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以山西省阳城县部分村镇为例内容摘要: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试点及不断改革、研究和发展,使这项制度逐步健全并得到良好的落实,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因为农村养老保险具体实施受地方的经济、地理位置和地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在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条文措施。在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老年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农村,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步弱化,老年人口自我养老保障不稳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变迁等原因,使原有的农村养老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为例进行分析、探讨。既肯定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提出现行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此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些个人的构想,乃至具体的建议,以便于使该制度得到更好的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的探讨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问题、思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通过部分地方的试点逐步推广而建立起来。但在传统的忽视农村、牺牲农民理念指导下,广大地区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严重欠佳,广大农民享受不到养老制度实施所带来的具体实惠,因此对此制度普遍存在不信任、抵制甚至怀疑态度。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以民为本”理念指引下,中央进一步改革、完善、落实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使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政策的优惠,逐步树立起政府在民众间的权威。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一)、选题的原因一方面我国既是个人口大国,又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巨大。因此,农民的幸福和稳定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然而,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取以牺牲农业支持工业、牺牲农村支持城市的办法发展经济,以期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广大农村农民为此承担了巨大负担,做出了巨大牺牲。这种发展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其特殊性和积极意义,但是它直接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的普遍滞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极度低下,引起各种问题。所以,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落实问题,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三农”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十六大报告指出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具有重大创新性的指导思想,即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带来了新的契机;党的十八大提出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可见,没有农村的稳定,没有农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空想。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老有所养”的问题,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在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的养老保障问题,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养老保障工作取得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在城镇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各类人员的养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在农村,虽然农民的养老问题得到改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大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仍非常突出。目前,农民的养老问题主要是以土地、家庭保障为主,仍然依靠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办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地步步深入,加之“4.2.1”结构家庭的普遍出现,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越来越弱,问题凸现。根据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解决养老问题主要靠社会保险。在我国,为了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在农村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老农保”),但由于当时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老农保”采取储蓄积累模式,养老基金主要依靠农民个人缴纳,财政补贴十分有限,农民受益低微,“老农保”于农民没有吸引力,更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大力推进一系列惠农政策,实现农村地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针对“老农保”在实施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简称新农保),逐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养老不犯愁”的目标.(二)、选题的意义第一,完善和推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特别是农村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不断加快,农村老人群体数量将越来越大,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以河北镇为例,因本地区既无可用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开采,又无新兴产业的推动,加之该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和交通状况较差,农业发展较困难。随着日益提高的物质消费水平和对医疗、教育、生活及卫生条件的追求,该地区村镇的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幼儿看家守业,整体呈现出一派冷寂凄凉的场景。我国这种农村社会发展的
本文标题:课题《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5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