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课题一就业指导教学方案讲稿
就业指导课2讲稿课题一、求职择业的准备一、本门课程考核要求和方法1、平时上课考勤40%(缺课超过总课时的30﹪,本门课不得参加考试)2、就业信息搜集20%3、简历制作20%4、撰写求职信20%成绩评定的原则:不及格(0-59分);及格(60-70分);中等(71-80分);良好(81-90分);优秀(91-100分)二、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定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帮助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大学生的择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整、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提高、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材。三、我院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安排第一学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第四学期:大学生面试技巧、如何制作简历、就业流程和相关手续、创业教育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引起大家对就业的思考、我到底想要干什么、我应该怎样去做、我如何积极主动的去就业。四、就业指导课2的内容安排:就业指导课2共计16个学时,1个学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授课章节、主要内容(含课程实验、实习)时数作业求职择业的准备2收集相关就业信息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及面试技巧4撰写简历和求职信职业适应与发展2就业权益的维护2就业程序2创业教育4五、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2002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有高校毕业生212万,2004年有毕业生280万,2005年毕业生人数340万,2006年毕业生人数为413万,2007年毕业生人数为495万,2008年毕业生人数为559万,2009年毕业生人数为610万,2010年毕业生人数增加到631万。社会提供的劳动岗位需求与不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矛盾较为突出,社会较难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当前大学生就业不存在根本性的困难1.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力,拥有知识和技术优势的大学生,和城镇待业青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再就业群体相比较,无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获得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再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很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没有到可以闲置、浪费大量大学毕业生的程度。2.2005年,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是19%,2006年为22%,2008年为23.3%,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世界教育报告》,早在1994年,西方国家的高校毛入学率均已超过了30%,其中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超过了50%,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或普及化阶段而带来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所以,国际经验表明,高入学率并不必然产生高失业率。3.我们可以环顾四周,看看身边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就会发现很少有人是在家中无所事事、到处闲逛的,基本都在从事着这样或那样的工作。只不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与心目中理想的职业有一定的差距。思考: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分析我们想到了什么?六、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1、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成因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求职期望值定位不准确对自身认识不足盲目攀比、跟风2、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不敢竞争,尤其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自傲(期望值过高)。这种情绪正好与前一种相反,持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自认为高人一等,傲气十足。在求职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很高,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焦虑。即将走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对选择职业这一人生大课题产生的焦虑心理是正常现象。在求职过程中,大多数毕业生往往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急躁。大学生求职中常常出现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在工作没有最终确定之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急躁心理。急躁心理还反映在选择单位上,在对用人单位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怯懦。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谨小慎微,老是想我跟人谈的时候万一说错了怎么办啊?生怕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影响自己给用人单位的印象,以致于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这些同学渴望公平竞争,但在机遇到来的时候却手忙脚乱,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抑郁。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被用人单位认可接受,导致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冷漠。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当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意志麻木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就听天由命,任凭发落。逃避、抵触。这种心理与前一种的冷漠有些类似,但产生的原因却不想同。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是因为过惯了校园生活,对父母和学校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社会角色的客观要求,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常常产生逃避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嫉妒。嫉妒心在大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只不过是轻重有别。在求职问题上嫉妒心理的表现如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攀比。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与同学攀比,特别是看到与自己成绩、能力差不多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时,觉得自己找不到理想职业,很没面子。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将自己择业的目标设计过高,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错失了一些就业单位,陷入苦恼之中。观望(优柔寡断)。虽然手中已有了意向单位,但仍然抱着等一下、看一看的念头,签协议一拖再拖。3、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我一定要在某地找一家单位!”他说,除了上海,除了北京、除了广州,我肯定不到其他的地方去找工作。这些学生,把择业目标定在一个地方,期望值非常高。如果这些地方没有用人单位录用他,他就会感到沮丧,感到受挫。“我一定要进像某家单位这样的单位!”具体而言,就是“我一定要进500强企业!”,“我一定要进入这样一个好的单位!”,否则,其他单位我都不考虑。前面的章节讲到了“圈子就业”、“面子就业”,这就是具体的表现。这些学生往往非常自负,择业会遭遇非常大的挑战。“我一定要比某某找到更好的单位!”这是一种攀比情绪。“他的学习成绩比我差,我怎么会输给他?我不比他差,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比他更好的单位,要么工资高,要么环境好,总之,我不会输给谁。”这是这些学生的典型想法,因此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一旦晚于某一人找到工作,或者说找的工作不是那么理想,就会悲观,在这种盲目的攀比之中失去自我,甚至会对别人采取攻击行为。“凭什么他就进了这家单位!”这是一种妒忌。不少学生会有这样的心理,他会说,你看,都是因为他父母比较好,他父母有地位,有关系;或者他肯定是采取了不正当的方式,才进入这家单位的……这是一些同学不能直面周围的同学,不能直面就业形势的具体表现。“我才不去干这种工作呢!”很多同学有这种想法——这种工作有什么好干的,地位这么低,我才不去干呢!这其实也是自我认识不清,对周围的环境没有正确判断的结果。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定位失误错失机会,再回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前面的工作岗位已经被别人占据了。“怎么还没有消息呢?E-mail没有,短信也没有……”当参加完一次面试,或者说参加完笔试之后,一些求职学生就会进入等待消息的过程,陷入焦虑、彷徨状态,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都寝食难安。有的学生会不断去查收E—mail,不断检查手机短信,看看是不是有新的消息。实际上,这种焦虑状态,不但影响择业,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哎,我又被拒了,烦死了。”有不少同学在得到被拒绝的消息之后,先是觉得痛苦,接着是觉得自己无用,他们希望能够早一点得到自己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消息,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这种沮丧的心情,不断延续,可能会影响到接下来求职中的重新振作。“我真没用,真没用……全搞砸了!”很多同学在被拒了,感叹求职真烦的情况下,他会说“我真没用,全搞砸了”。这些同学,他们会对自我进行反省,反省的结果是,发现自己在求职中没有表现好,有很多地方存在失误,于是把失误不断放大,然后对自己进行自责,进行自伤。这种情绪问题,如果偶尔发生,或者短暂发生,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直走不出失败的阴影的话,有可能在下一次求职中,丧失自信,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得畏手畏脚,这会影响到自己真实水平的展示。“想也不用想,他们不可能要我们这样学校的学生的。”这是一些同学在遇到一个新的机会,面临一些单位来学校举行招聘会的时候,作出的一种评估。这是主动放弃,主动缴械,未战先败。等爸爸、妈妈想办法吧,自己折腾不出什么名堂的。”这是不少同学,尤其是层次稍差的一些学校的学生,消极对待就业,把自己就业的能力看低、把求职环境看得太恶劣的具体表现。他们认为,现在的就业竞争这么厉害,自己的能力又不是很强,自己如何努力去找工作,也都没办法,只能靠自己的父母解决了。他们甚至把自己的求职,当成了父母的事情,似乎跟自己无关一样,不愿意承担责任。4、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客观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如一些专业“热门”,有些则“冷门”;又如女大学生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视等。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可借此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这对今后的职业生活也是非常有用的。调整就业期望值,心理定位要合理。毕业生求职时希望获得理想的职业本来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使期望变为现实,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就业期望值。在求职时,要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去确定就业期望值。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认清自己的特色与优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定位。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在求职时,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但也要学会主动调适,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有关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1、合理宣泄法。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状态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藏在心底,而应进行适当的宣泄。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甚至可以大哭一场,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或消除。另外,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如打球、爬山等,宣泄不良情绪。2、自我慰藉法。自我慰藉就是自我安慰。毕业生遇到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状况时,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3、情绪转移法。在情绪低落时,可以采取缓冲的办法,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4、自我激励法。毕业生在面试中常常出现胆怯、信心不足等现象,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进行调节,增强自信心。七、就业信息的收集、筛选、利用收集就业信息的意义1、就业信息是职业选择的基本前提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市场化,用人单位择人与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已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通过政府职能部门配置人才智力资源已经成为人们在教科书上加以点评的历史。当然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来说,在其各自自主权得以加强的同时,他们也要领略等量的危机感。对毕业生而言,如果不占有准确可靠的需求信息,就无法稳妥把握自主择业的主动权,实现职业理想就会变成一句空话。2、就业信息是择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想使自己的择业决策具有更多的科学性,毕业生必须要有就业信息量上的保证。譬如国家大的就业方针;各地方及行业的就业政策、自己所属院校的就业细则,有关的就业机构、具体职责等,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占有量上如果存在缺陷,毕业生取舍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就要大打折扣。3、就业信息是顺利就业的可靠保证如果说毕业生依据自己所占有的就业信息
本文标题:课题一就业指导教学方案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5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