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老年性高血压血压以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多见,患病率高,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0%多一、临床特点及表现1、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较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导致脉压差增大。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显现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2、血压波动大表现活动时增高,安静时较低;冬季偏高,夏季偏低,而且血压越高,其季节性波动越明显。在24小时以内,以及在一个较长时期都有较大波动,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官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有关。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等,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老年人高血压每日波动正常人一天中血压波动幅度在20—30毫米汞柱。老年人的波动幅度较年轻人大。在睡眠的影响下,人一天的血压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早起6—8点为第一个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l2点至下午2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5—8点为第二个高峰;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然后血压逐渐上升。血压变化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清晨,血压会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有少数患者在凌晨5时--6时起床时血压猛增到峰值。因此,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脑卒中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凌晨血压陡增,其机制可能是血压调节对交感活动的过度反应,多见于使用短效降压药的患者。改用谷峰比值较高的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能更有效地控制夜间(0时至次日晨8时)血压,防止凌晨血压陡增,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合并症与并发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常有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此时需特别注意,不要应用使并发症加重的药物。4、起病缓慢,进展慢老年人的高血压以良性高血压居多,表现为起病缓慢,进展慢,症状多不典型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中、偶尔凑热闹时或并发脑血管病时才被发现。5、“白大衣”高血压多见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对靶器官也有不良影响。它与血管阻力的改变、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其他代谢异常有关,故主张予以治疗。6、顽固性高血压多见高血压患者经联合3种足量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血压仍不能降到140/90mmHg以下,或者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能使收缩压降低至160mmHg以下者,被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文献显示,小剂量多联合用药效果明显,最多可联用8种药物。多联合用药(超过5种)时,每种药物均为小剂量(常用量的1/3~1/2,一般不超过常用量)。二、临床病理原因(1)老年人喜食含钠高的食品。因为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腌制食品、咸菜、乳腐、不舍得浪费,吃剩汤剩水)(2)老年人腹部脂肪堆积和向心性肥胖容易发生高血压。(3)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在年轻人那够用的量,在老年人这里可能起不到该有的调节血糖的作用)(4)老年人的交感神经活动性高,交感神经作用(1、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2、唾液减少、肠蠕动减少消化功能抑制,减退;3、膀胱抑制,排尿能力减退)降低血压至达标水平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对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1、非药物治疗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影响血压,使血压难以控制。包括(1)钠摄入过多,使血容量负荷过重;(2)长期吸烟:不出现夜间血压下降;(3)其他:嗜酒,缺乏运动等。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高血压,限制钠的摄入,参加规律的有氧运动,限制每日酒精摄入量,调节心理平衡等,可以将收缩压降低10~20mmHg。2、合理、规律用药听从医生建议(避免自行换药或停药),降压要缓慢、稳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正常维持量。3、家庭自我检测了解及注意自己血压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加以调整4、“白大衣”高血压的治疗一般认为单纯的白大衣高血压不需要药物治疗,可对其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心理治疗,并用24h动态血压进行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的随访。5、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1、纠正之前不良的生活及用药习惯2、完善可能存在的其他合并症的检查及治疗(高血脂、高血糖、动脉斑块)3、药物方面建议多种不同药物的小剂量联合应用。多联合用药(超过5种)时,每种药物均为小剂量(常用量的1/3~1/2,一般不超过常用量)最多可联用8种。6、提高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性和并发症的认识不足,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高血压的不幸发生。(但现状较差)五、误区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家庭治疗虽然方便,但若步入误区,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误区:误区之一:凭感觉服药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突然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疾患。误区之二:间断服药有些老年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见症状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即认为已“治愈”,便自行停药,经过一段时间见血压升高后,又再用药。就这样,用用停停,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如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不仅会促使病情恶化,而且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进一步治疗。误区之三:无高血压症状不服药一些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平时却无任何自觉症状,由于身体没有其它不适,这些人很少服药或根本不服药。从病理学方面讲,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误区之四:降压过快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致使数天内血压大幅度下降。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误区之五:睡前服药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人在睡眠后,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血压比白天要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正是药物的高峰期,这样就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脑中风。误区之六:滥用、乱用药高血压按其病情及其器官的损害情况分为三期,对各期高血压的治疗用药有所不同。有些老年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照别人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处方用药,或者偏信广告的宣传,这样就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治疗。补充:对血压的“低”过于主观,110/70;160/65算不算低?要不要减药?那种药降上压,那种降下压?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达到既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六、日常保健1、对血压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在降压治疗期间,每日应测量血压数次,以观察血压的日夜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夜间血压,防止夜间血压降得过低。2、根据变化规律,在06∶00、12∶30、16∶00测血压较合适。老年病人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故睡前21∶00应当增测1次血压,既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依据,也能对病人夜间血压做到心中有数。3、因老年人易出现体位性和餐后低血压,若病人出现眩晕和颤抖不稳感,应引起高度警惕。病人晨起活动和情绪激动易引起高血压,为防患于未然,4、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血压病人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生理研究提示,精神紧张可引起高血压。心理不平衡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而心血管疾病本身又可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效果明显。老年人应加强自我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5、适度活动高血压病人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年龄选择各自喜爱和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气功、太极拳、广播操、跳舞等活动,每次以30min~45min为宜,每周3--5次。有氧运动是最理想的调节紧张、完善性格的方式,是增加身体健康的最佳方式,利于降压,它对轻度高血压病人降压效果良好,甚至优于某些药物。运动量要适度,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不要短时间大运动量锻炼。高血压病人起、卧和各种活动时,动作宜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以保障安全。B保持标准体重临床实践证明,肥胖或超重者至少有60%发生高血压。肥胖人患高血压病率是同龄组体重正常者的3倍。体重每增加12.5kg,收缩压可上升10mmHg,舒张压升高7mmHg。反之,体重减轻,血压也相应下降,并可增加降压药的效应。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逐步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每周体重减轻1kg为宜。日常饮食中应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保持标准体重。C合理膳食采用低钠、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纤维素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起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肾疾病的发生。a蛋白质的摄入据研究提示,动物蛋白质对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调查资料显示55.7%高血压病人蛋白质摄入不足,而牛奶摄入量严重不足。说明人们对牛奶的认识不足。牛奶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牛奶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比肉、蛋类都低,而所含的酪蛋白易于消化吸收;含钙量特别丰富,是老年病人的理想补品。据调查发现,病人鸡蛋摄入相对过多,有的病人1d摄入5个。鸡蛋虽是优质蛋白质,但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很高,每周摄3个全蛋即可。高血压病人适当补充蛋白质,应以低脂牛奶、鱼类、禽类、瘦肉为主。b脂肪的摄入高血压病人应限制脂肪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的摄入。因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可升高血胆固醇,而植物脂肪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胆固醇,膳食中不饱和脂肪与饱和脂肪酸之比值(P/S)1时,降低血压效果好。脂肪供给量每日40g~50g即可。胆固醇每天应限制在300mg以内。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均含维生素E和较多的亚油酸,对预防血管破裂有一定作用。忌食动物内脏、脑髓、肥肉、贝类、动物脂肪等。降脂的食物有山楂、香菇、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香菇、平菇、黑木耳、银耳等菌类食物营养丰富,对防治高血压有较好的效果。c钾、钠、氯的摄入有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细胞内Na+含量升高,K+含量降低。Na+含量增加将导致体内Na+潴留,循环血量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交感神经活性也增加,使小血管痉挛收缩,总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故低盐饮食是高血压病人应遵循的膳食原则。每日应控制在3g~5g,严重的高血压病人每日用食盐1g~2g,或折合酱油5ml--10ml。据实验表明,高钠而同时没有氯不引起血压的升高,而单独的氯而没有钠,对血压影响不大,不含氯的钠盐为什么不易引起血压升高,这很可能因为没有氯的配合很难扩大血容量有关。碳酸氢钠和麸氨酸钠都是没有氯的添加剂。高钾膳食的群体比低钾膳食群体少发生高血压。据临床实验性研究显示,在高血压病人中,增加钾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相反,如K+在体内耗竭(如
本文标题:老年人高血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7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