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中国国防国防的定义国家的防务,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家与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防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为国家的利益服务的。一切国防的共同实质,都是以捍卫和维护国家的利益为核心。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外交上,我国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友好合作,不做超级大国,不称霸,不依附任何大国。我国的国防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而是属于自卫型国家。我国的国防历史1、我国的古代国防: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2、我国的近代国防:1840~19491)清朝后期的国防:1840~1911。这一时期,国防衰败,强敌入侵,中华民族受尽欺凌。2)民国时期的国防:1911~1949。3、我国的现代国防:1949年至今。这一时期的成就:①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②形成了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③加强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民族凝聚力是国防强大的关键。我国的国防政策①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实现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现代化。④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⑤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国防法规概述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调整国防领域中各种关系、坚持依法治军。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做好战争准备,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国防法规是以国家宪法为基础,根据国防建设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国防法规的作用①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②保障国防现代化建设③巩固和提高武装力量的战斗力④维护军队和军人的合法权益国防法规立法的权限一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基本法律及其基本法律之外的其他法律。二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国防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三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央军委各总部制定颁布的国防行政规章和军事规章。四是由各军兵种和大军区制定颁布的军事规章。五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我国的兵役制度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义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主要包括:一是公民依照法律军队中服现役,二是在军外服预备役,三是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1)服役制度。包括士兵的现役和军官的现役。现役士兵包括义务兵役制士兵(义务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士官)。(2)衔级制度。包括现役军人的衔级制度和预备役军人的衔级制度、军官的衔级制度和士兵的衔级制度。现役军官军衔设三等十级:一是:将官,设上、中、少将二是:校官,设大、中、少校三是:尉官,设上、中、少尉士兵的军衔:一是:高级士官,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军士长二是:中级士官,包括四级军士长、上士三是:初级士官,包括中士,下士四是:兵(3)征兵对象为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高等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的星期六定为全民国防教育日。武装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我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设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是中央军委的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机关。现役部队陆军(1927年8月1日):陆地上作战的军种。是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陆军已成为一个多兵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合成军队。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海军(1949年4月23日):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海军岸防兵部队、海军陆战队。空军(1949年11月11日):航空兵、空降兵、地面防空军、雷达兵、通信兵。第二炮兵(1966年7月1日):战略任务是发挥核威慑作用,遏制敌人可能对我发动的核战争,并为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民兵的编组一般以乡(镇)、行政村和厂矿企业为单位,按照人数多少,分别编为班、排、连、营、团。民兵训练大纲的要求:干部训练为30天,一般在一年内完成;民兵训练为15天,一次完成。第八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革命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产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遵义会议前形成: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胜利发展:抗日战争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1)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军队思想:明确了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坚持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3)人民战争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根本指导路线,是我军战略战术的基础。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所采取的适合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一系列作战方阵、原则和方法。①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②保存自己,消灭敌人。③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④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⑥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游击战相配合。⑦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⑧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⑨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5)国防建设理论:①必须建立巩固的国防。②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③建设强大的国防军。④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⑤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1)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宝库。2)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是新时期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形成阶段:1975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成熟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结束)至1985年6月(军委扩大会议的召开)丰富发展阶段:1985年6月(军委扩大会议的召开)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1)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2)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3)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4)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二)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目标1)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是新时期军队的总目标。2)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3)中心是解决现代化的问题。4)提高军队建设的正规化水平。(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正确道路:必须坚持军队建设的战斗力标准。必须注重军队的质量建设。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1)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九章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因而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关系中的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局性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发展,将最终影响到新的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国际战略格局一经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到国际战略环境的发展。国际战略环境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时代主题是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2)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动荡。3)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仍然盛行。4)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5)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呈上升趋势国际战略格局:是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政治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对世界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和态势。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多级化格局是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要成为一“极”需要具备三个要件:一是客观上要有较强的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科技实力。二是主观上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即要有较强的运用综合实力的意志和愿望。三是事实上要有对应战略举措,即依靠其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凝聚力,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1)国际关系呈现多重性。2)多极制衡是大势所趋。3)经济因素成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因素。4)大国关系进一步缓和。世界新军事变革产生的背景1)高新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客观因素。2)追求战略主动权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主观因素。3)信息化战争的现实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催化剂。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特点1)新军事变革的快速性2)新军事变革的广泛性3)新军事变革的差异性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影响1)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全球军事力量失衡加剧。2)弱势国家可能被迫运用极端的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3)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国家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和因素,是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我国的地缘环境: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①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②邻国众多,地缘复杂。③陆海兼备,边境线漫长。④大国强国集中。我国安全环境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美国(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加紧对我国围堵;经济上,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利用台湾问题进行战略牵制)、日本、印度、朝鲜、台湾问题。我国的“海洋国土”包括:内水——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水域领海——以领海基线为准向外延伸的一定宽度的水域,12海里毗邻区——紧接领海向外延伸的一定宽度的水域,24海里专属经济区——以领海基线为准向外延伸不超过200海里宽度的海域,包括其下面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陆地国土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其构造应与沿岸国陆地相同,350海里共300万平方千米我国南海形势:岛屿被霸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第十章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概念: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
本文标题:考纲之军事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8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