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临沂市打造滨水生态宜居园林城市典型经验总结
临沂市打造滨水生态宜居园林城市典型经验总结近年来,临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美丽富强文明的“大临沂、新临沂”宏伟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总抓手,倾力打造滨水生态宜居环境。2003年,开展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2006年,荣获“山东省园林城市”称号;2007年,正式启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围绕既定目标,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采取政策扶植、优势发掘、科技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强力推进创城工作,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沂特色的园林城市创建之路。截至2009年底,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1.02%、36.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4平方米,成功摘下“国家园林城市”桂冠。主要做法是:一、抓合力,形成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机制。省住建厅大力支持我市创建工作,杨厅长、昝厅长等领导多次到临沂检查指导工作,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人大政协齐上阵、市区上下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城办公室。连成敏书记、张少军市长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经常深入创城一线,亲自安排部署、协调调度,研究解决创城工作中遇到的拆迁、资金等问题。同时组建了18个创城督导组,每个组由两名市级领导挂帅,既靠前指挥,又亲自参与。市政协主席孟宪海抓城市亮化,市委副书记张务峰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纪委书记徐涛抓治污(治理陷泥河),组织部部长陈留泉抓公厕建设,这个力度在全国都是少见的,也成为我们创城的一大特色。区、街道都成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实行集中办公,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网络。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亲自调度,解决难题。全市形成了上下一盘棋、全力抓创城的强大整体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创城工作的开展。(二)加强宣传发动,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我市始终坚持把创城的过程作为群众参与的过程,让市民在参与中升华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认识,全民参与、美化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全市创城大会,深入宣传,全面发动,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高频率地宣传创城工作,树立先进典型,传播绿化知识,形成了人人关心创城、人人支持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浓厚氛围。(三)强化政策扶植,加大资金投入。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我市制定并实施了以奖代补、社会共建等各项奖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自2007年以来,财政用于园林绿化的建设资金达到10.49亿元,占到市政基础设施投资额的11.08%。同时,我们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建设,通过综合开发、单位自筹、社会共建共享等方式,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保障、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抓特色,努力打造临沂城市绿化的品牌和优势创城过程中,我市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凸显地域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创城特色。一是发挥水城优势,打造滨水生态环境。水是临沂城的独特优势,临沂城水资源丰富,城区内有沂河、祊河、涑河、青龙河、柳青河、陷泥河、李公河、南涑河等8条河流穿城而过。在“以河为轴、两岸开发”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我市着手制定大水系总体规划,拉开了大水城建设的序幕,实行治水与造绿相结合,努力打造滨水绿色长廊。自2003年以来,先后投资40亿对城内8条河流进行了治理改造,形成了“八河相通、绿带绕城”的生态效应,充分彰显了滨水园林城市的特色。其中,投资15亿元实施了滨河工程,在沂河、祊河上建设了106公里的滨河路和7座拦河蓄水闸坝。小埠东橡胶坝全长1247.4米,为世界第一橡胶坝,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沂河在城区形成48平方公里的水面,蓄水可达1.6亿立方米,两岸建设了9大广场、18个特色园区和36处景点,整个滨河景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的大型开放式生态园林景观带和“大美临沂”的新窗口。可以说,我市每治理改造一条河道,就增加了一个沿河带状公园,就新增了大量的绿地面积。滨河景区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滨河湿地公园、双月湖湿地公园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是坚持文化造园,丰富园林城市内涵。临沂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红色文化、丰富的书法文化、石文化、孝文化。我们把文化寓于园林建设之中,不断丰富园林城市的内涵,真正让园林城市“活”起来。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兵学博物馆;围绕弘扬书法文化,整修扩建王羲之故居,建设书法广场,形成独特的主题园林景观;围绕展现红色文化,充实提升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设沂蒙精神广场;围绕发展石文化,在滨河景区建设奇石园;围绕培育城市品牌,建设了全国独树一帜的银杏公园改造宝泉寺公园,重现沂州四大古寺风貌;建设皇山公园,保护了距今5000多年的东夷文化遗址。三是坚持走节约型园林之路,大力推广屋顶绿化。我市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始终坚持将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的理念贯穿于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重点推广以栽植佛甲草为主的屋顶绿化,制定了关于在临沂建成区开展屋顶绿化的办法,实行了每平方米补助30元的奖励政策;举办了13期屋顶绿化培训班;召开了24期屋顶绿化现场会;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在我市举办了全省屋顶绿化研讨会;印制了《临沂城屋顶绿化》服务手册,引进了科研成果。共有528个单位、小区实施了屋顶绿化,绿化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屋顶绿化专家赵惠恩博士来临沂考察后评价“临沂市屋顶绿化工作推进快、效果好,特别在应用佛甲草进行屋顶绿化上,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节约型园林建设研究,《节约型园林建设研究与示范》课题获山东省建设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充分利用爬墙虎、蔷薇、紫藤等攀缘和悬垂植物装饰沿街墙体、建筑物墙面等立体空间,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绿化墙体革命”;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乡土树种栽植量占到整个绿化树种的85%;实施野花进城,应用草本野生花卉近30余种;利用中水回用、有机物覆盖等措施,达到城市园林节水的目的。四是坚持养护管理精细化,提高景观绿化档次。着力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标准,实施按标准分类养护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与考核,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养护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按照“事业管理专业化、养护管理市场化”的工作思路,制定完善了绿化养护管理考核办法、标准及实施细则,严格考核标准,严格兑现奖惩,严格责任落实。三、抓难点,新思路、多渠道、全方位绿化老城区临沂市全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规模位居全国第二,车流量、人流量大,无疑又大大增加了老城区改造提升的难度。创城期间,临沂市敢于打破常规,创新绿化思路,拓展老城区绿化空间,走出了一条符合老城区绿化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大力实施“绿钉子”工程。我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绿钉子”工程的思路,并认真付诸实践。对于老城区内的空地,无论面积大小,一律进行绿化,做到“见土钉绿”,栽满栽严。在居住小区、商场等有绿化空间的地方,栽植多排遮荫树、铺装嵌草透水砖,建设成林荫停车场。截至2009年底,城区已建成林荫停车场109个。对“无土钉绿”地段用树桶绿化,在城市路灯杆、电线杆上增设花吊,设置绿柱、花柱,营造出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多层次绿化效果。二是结合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绿化建设。在实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同步推进绿化建设。截至2009年底,完成49个城中村改造,拆除房屋面积160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91万平方米。三是结合道路改造提升,着力提高道路绿地率和绿视率。截至2009年底,新建道路76条、141公里,整修、改造道路14条、28.9公里,打通断头路14条、25.1公里,新增道路绿化面积194万平方米。四是结合铁路沿线综合整治,打造绿色长廊。自2007年起,我市对城区段铁路两侧环境开展综合整治,拆除房屋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建设了36米宽绿化带和14个景观节点,增加绿地面积192万平方米,彻底改变了铁路两侧环境脏乱差的现象,铁路沿线已建设成为整洁通道、绿色通道、景观通道,被国家铁道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四、抓亮点,高标准、大尺度、大景观绿化新城区为营造更加优越的生态宜居环境,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市委、市政府作对北城新区、经济开发区等进行了开发建设,并按照高标准、高档次、多树种结合原则,进行了大景观绿化。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北城新区坚持高标准、高品位绿化,规划建设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面积600万平方米,打造了“四季常绿、层次分明”生态景观。其中,道路绿化建设按照“绿随路建,绿美结合”、“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和“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理念,运用150多种植物,两侧修建了宽15米至20米的绿色通道,将城市风光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打造了别具特色的“绿色廊道”;建设完成了文化公园,形成了380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展现了气势恢宏的景观效果,成为城市新的亮点景观。临沂经济开发区完成绿化面积750万平方米,投资2.7亿元实施了李公河水景生态走廊景观工程,将李公河打造成为集商贸、休闲、旅游、文化、生态多种功能,时尚与历史交融,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滨水开放空间。二是结合拆迁并村、建设社区,留足绿化空间。北城新区将青年路以南33个村合并改造为8大还建社区,整理出可供开发用地1.7万亩,土地集约节约率达到57%,为实施景观绿化创造了条件。临沂开发区先后拆迁了34个村,开发区建设了8大群众社区,极大地节约了土地。对新区内所有建成社区,我市全部按照“全国先进、全省一流”的原则进行了绿化,达到或超过了“花园式小区”要求。六年多的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创城工作是一项改善民生、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打造宜居城市的龙头工程、民心工程。创城工作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绿化景观、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优化了城市发展环境、增强了城市凝聚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美誉度,而且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沂河、涑河、祊河等河流两岸环境的改善,极大地带动了商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新的人气聚集地。全市GDP由2006年的1404.9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195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58.3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80.2亿元。为继续扩大创城成果,我市将积极争做一流国家园林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迈进。二是创城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创城不是短期行为、突击行为,而是一项长期贯彻、持之以恒的工程,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持续不断地深入开展。为此,市政府将原市园林局与滨河景区管委会办公室合并,组建了市政府直属的正县级园林局,为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创城工作是一项展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的窗口工程。我们围绕临沂丰富的水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做足做活文章,成功展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本文标题:临沂市打造滨水生态宜居园林城市典型经验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