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课件•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主编张红专•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课件制作者俞迎新•这是一门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财政学和金融学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当中资金的运动。不同的是:•财政——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一)政府的活动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政府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做(三)政府如何才能做好它该做的事•金融——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本教材结构体系中,第一章到第四章为财政学部分;第五章到第九章为金融学部分。第十章为财政与货币调控课程简介第一章财政概述本章学习要点:•财政的概念和一般特征•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和三大职能•财政分配与市场经济内在联系•财政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一、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小资料:长江三峡水电站,计划工程期为17年,总投资额以1993年价格计算为999.9亿元,主要是国家投资。•谈一谈:•你身边有哪些财政现象?•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供电、供水、供气–公共道路、公共汽车、公共电视节目–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医疗保障、失业保险–扶贫、补贴、抚恤计划……•我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使用费:电费、水费……–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专项税(费):社会保险税(费)……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无处不在小资料我国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西气东输,2002年7月正式开工,全长4200公里,投资约14000亿元,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2001年底,在新疆塔里木盘地或国家批准的探明天然气储存量达到5267亿立方米,可采储量3725亿立方米,为西气东输工程每年供气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以上,但是,在勘探期间,打一口井要花一亿元,连打三口井都落空,1998年1月钻到4000多深的地层,终于发现200多米厚的天然气。什么是财政现象(一)就家庭和居民个人而言,生老病死都和财政密切相关1.义务教育2.公费医疗3.养老保险4.价格补贴5.基本生活保障6.再就业工程(二)就工商企业而言1.主要纳税人2.享用政府提供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3.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支持,如税收优惠、投资抵免、加速折旧(三)政府的生产建设1.电站、煤矿、钢铁厂2.桥梁、铁路、公路网3.农业水利工程、灌溉系统•我们的一生时时、处处受政府经济活动的影响。由于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它是现实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我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政府财政。什么是财政问题(一)财政收入比重问题1.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二)企业税收负担水平(三)为什么会出现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四)国债问题(五)国家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构建完善的公共投资评审体系?(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二、财政的概念和一般特征(一)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财政又称为政府财政或国家财政,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理解财政定义的要点1、财政概念包含的要素:•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财政分配的客体是社会产品•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2、财政概念是财政本质和财政现象的统一•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现象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活动。(二)财政的一般特征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想听听:你能理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二、我国财政是国民财政经济1、我国财政具有生产型、建设性特征2、我国财政具有宏观调控特征三、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一)公共财政的概念1、财政收入来自公共2、财政支出用于公共3、政府职能转向公共4、社会公众意识发生变化(二)我国财政为何是公共财政1、市场失灵决定•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垄断•收入分配不均•经济波动与失衡•信息不充分2、市场经济条件下非盈利性财政市场失灵:政府经济活动的起因•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市场机制有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为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因而,市场不是万能的,其自身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市场缺陷需要通过政府来弥补。市场失灵具体界定了政府财政的活动范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配置为辅。政府之所以要介入市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市场存在缺陷;而政府干预经济(市场)的主要手段是各种财政工具。•市场失灵的表现–市场势力•垄断、自然垄断等–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市场功能不足•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现代财政理论的分析思路–市场有效运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财政介入•公共产品(publicgoods)–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即–公共产品无法由私人按效率产量提供•据效率原则,零边际成本要求零价格,但零价格无法提供收入来补偿任何固定成本。–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极大潜力0MC•垄断–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某些行业具有收益随规模扩大而不断增长的特点,也即具有平均成本递减的特点。•如供水、供电、管道煤气、下水道、有线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竞争失灵解决的办法:政府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和财政的手段加于调控。自然垄断行业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经营的•分配不公平–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自动实现经济平等–政府参与公平分配的必要性•分配不公可能损及社会和政局的稳定•经济公平是正义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差别劳动强度、努力程度、职业状况劳动收入的差异财产传承、机遇等资产占有量的区别财富差异要素回报机制贫富悬殊•经济波动–宏观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繁荣→衰退→危机→复苏→繁荣•经济是否波动集中体现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上,而市场经济缺少协调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机制。–一般认为,无须动用大量经济资源,政府的稳定政策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优值品和劣值品(个人偏好)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保证市场竞争结果合理的前提。–优值品(meritgoods)•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基础教育、高雅艺术等;•市场供给通常不足,需要由政府出面提供。–劣值品(dismeritgoods)•指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吸烟、吸毒等;•市场供给往往过量,需要由政府适当加以控制。•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可能影响到市场的形成,使一些为人们所需要的市场难以存在。–解决的办法只要由政府向公众发布公共信息。第三节财政分配与经济的内在联系•财政分配与经济改革的关系。•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议一议:我国社会主义财政与经济的联系第四节财政的职能•职能是指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其客观具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具备客观性。•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资源配置、最优资源配置:资源——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资源配置——对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以开发利用。最优资源配置——通过对资源配置的活动,达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二)两种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见下一张幻灯片)计划经济主导者——政府市场经济主导者——价值规律特点: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行政手段特点:以价格为信号,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地位:指导性计划间接控制财政政策经济手段货币政策(三)财政的资源配置手段:1、正确地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达到高效率地配置资源的目的。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调节社会投资方向。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收入分配的概念和目标•财政分配的过程,事实上是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之下,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之下,通过市场进行的。而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必然会出现缺陷,因而,需要财政分配进行弥补和矫正.•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二)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1、洛伦茨曲线这是用来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的一种曲线。其原理如图: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实际的基尼系数界于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接近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税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税式支出等–财政支出:财政补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通过公共项目支出间接影响收入分配格局–政府管制•最低工资、房租管制、残疾人就业、爱心超市等三、稳定和发展职能(一)稳定和发展的概念基本内容包括1、充分就业2、稳定物价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二)实现稳定和发展目标的财政手段•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等做出的决策。–货币政策•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决策。–政府利用财政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原理:–通过调节需求来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减少税收,增加各种财政支出,回购公债;–当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增加税收,减少各种财政支出,发行公债;•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改变政府购买的数量;–改变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调整税率。第五节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一、财政的产生•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与国家有内在关系,因而它的产生发展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紧密相连。财政的起源剩余产品出现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促进生产力进步贫富分化财政产生国家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发展–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财政的发展收入支出特点奴隶社会国家财政•王室土地收入•徭役•战争掠夺收入•捐税•战争暴力机构支出•王室开支•祭祀活动开支•直接在生产过程中征收•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混在一起封建社会国家财政•赋税成为主要收入•盐铁酒专卖收入•货币铸造收入•战争暴力机构支出•王室支出•公共工程支出•文化支出•在生产过程之外运用权力征收•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逐步分离•后期出现国家预算结论: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的收支范围和规模与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财政支出的用途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用途,但其共性都是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了解了以上两点,有助于加深对财政本质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税收•国债收入•政府行政经费支出•国防费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科学文化支出•收支全部货币化•运用赤字财政政策调节干预经济案例分析讨论•长江三峡水电站,计划工程期为17年,总投资额以1993年价格计算为999.9亿元,主要是国家投资。我国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西气东输,2002年7月正式开工,投资约14000亿元。•谈谈你身边还有哪些财政现象?什么是财政?社会主义财政有什么特征?你对政府投资问题的看法?政府投资的资金有哪些来源?
本文标题:财政与基础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9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