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职业健康管理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保证。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条件(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图1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二)职业危害的作用条件职业危害是否能对人体造成职业性伤害,作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职业危害的作用条件有(如图2所示):图2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二、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来源分类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从事某一单调动作的作业、身体的有关器官和系统过度紧张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的因素,如夏季的太阳辐射;作业场所的设计、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缺乏或不完善;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等。(二)按性质分类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以进行如下分类:(1)物理性有害因素:如施工场所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异常的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2)化学性有害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锰、汞、苯等;生产性粉尘,如硅尘、石棉尘等。(3)生物性有害因素: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寄生虫等。(4)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劳动生理、劳动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三)按有关规定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15种:(1)粉尘类(13种);(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56种);(4)物理因素(4种);(5)生物因素(3种);(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8种);(10)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种)。三、职业接触限值(OEL)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其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2.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4.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四、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禁忌。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的侵袭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的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2.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五、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1.健康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2.职业性病损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3.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如在职业活动中,接触铍可引致铍肺,接触氟可致氟骨症,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接触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4.职业病的分类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也是检查考核职业卫生工作者综合技术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范围(一)粉尘与尘肺1.生产性粉尘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不同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2)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其所形成的尘粒,小者可为超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细粒子,大者肉眼即可看到,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或者被氧化形成颗粒状物质,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1μm,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在0.5μm以下,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此外,对铸件翻砂、清砂作业时或生产中使用粉末状物质在进行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也可产生多量粉尘;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回到于空气中(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一项主要来源。3.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1)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2)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4.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与其生物学作用及现场防尘措施等有密切关系。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溶解度、比重、形状、硬度、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一般认为,矽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矽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等有关。劳动者一般在接触矽尘5~10年才发病,有的潜伏期可长达15~20年。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也有1~2年发病的。其机理是由于矽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泡的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其基本病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增生,主要是引起肺纤维性改变。5.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理性质可概况如下几种:(1)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2)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3)变态反应性,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4)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5)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6)致癌性,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7)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据卫生部《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共报告尘肺病64.3万例。其中2009年上半年新发尘肺病4972例,已死亡361例。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要变化的职业病。由于粉尘的性质、成份不同,对肺脏所造成的损害、引起纤维化程度也有所不同,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肺分为六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2002年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布的《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了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疾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其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如表5–1所示。表5–1《职业病目录》中12种尘肺的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尘肺致病粉尘易发工种矽肺矽尘(一般指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矽肺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占48%),危害最严重。采矿、建材(耐火、玻璃、陶瓷)、铸造、石粉加工工业中的各种接尘工种均可发生。其中最典型的是由石英粉尘引起的矽肺,发病率高,发病工龄短,进展快,病死率高,是危害最严重的尘肺。煤工尘肺煤尘煤岩混合尘发病人数占第二位(39%),主要发生在煤矿的采煤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岩巷掘进工、混合工(主要是采煤和岩石掘进的混合)。石墨尘肺石墨尘石墨开采与石墨制品(坩埚、电极电刷)各工种。炭黑尘肺炭黑尘生产和使用(橡胶、油漆、电池)炭黑各工种。石棉肺石棉尘主要是石棉厂、石棉制品厂的各工种,以及石棉矿的采矿工和选矿厂的选矿工。滑石尘肺滑石尘滑石开采选矿、粉碎各工种及使用滑石粉的工种。水泥尘肺水泥尘水泥厂以及水泥制品厂中的接尘工种。云母尘肺云母尘开采云母和云母制品各工种。陶工尘肺陶瓷原料、坯料(混合料)及钵料粉尘陶瓷厂中的原料工、成型厂、干燥工、烧成工、出窑工等。铝尘肺金属铝尘、氧化铝尘炼铝和生产氧化铝的工种。电焊工尘肺电焊烟尘各类工业中的电焊工,其中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在墨笔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铸工尘肺铸造尘(型砂尘)发病人数占第三位(4%),主要有型砂工、选型工、清砂工、喷砂工。(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或长期病理状态的,称为毒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会生产或使用化学物质,它们发散并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或化学性有害物
本文标题:职业健康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9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