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2015112)
1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2015-2017年)(征求意见稿)规范管理是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现实要求,是实现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近年来,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得到普遍重视,依法治校意识逐步增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但是,职业院校管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仍不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院校管理理念、能力、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还有差距,一些院校在招生、学籍、实习等领域的违规现象还时有发生,职业院校规范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为全面落实国家有关职业院校政策文件要求,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发挥管理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特制定《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管理强基础、促改革、提质量,以规范办学行为和激发办学活力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高管理效能,2服务和促进职业教育全面转型升级。(二)工作目标。到2017年,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宗旨和以人为本理念更加巩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基本建立,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监管、评价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社会美誉度、自身吸引力、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规范管理新常态。——国家制度规范落实到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院校管理制度规范要求全面落实,质量意识全面增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德育、课程教学及招生、学籍、实习、安全等管理重点领域有效加强。——院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章程普遍建立,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管理手段更加科学,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薄弱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典型学校不断涌现。——诊断改进机制初步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管理质量诊断状态数据库初步建立,学校管理的诊断、反馈、改进机制基本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更加健全,国家、省及学校管理质量报告制度逐步完善。(三)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确立规范管理在职业院校办学中的基础性地位,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院校制度规范3要求,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激发办学活力,引导职业院校健康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直面职业院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集中力量、积极探索,及时发现并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对症施治,以点带面,提高职业院校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活动贯穿、全员参与。行政推动与院校行动并行、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并举、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并用,上下联动、协调推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职业院校规范管理。——坚持分类指导、讲求实效。结合不同区域实际和中、高职院校特点,加强职业院校管理的标准、制度、评价等理论与实践研究,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建立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质量内控长效机制。二、主要任务对照国家有关管理制度规范要求,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围绕“三引两提一改进”六大系列活动,扎实推进20项具体工作。(一)宣传引导。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以及行动计划的学习宣讲活动,领会精神实质,明确目标任务,制定省级和院校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依托各级教育网站和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职业院校规范管理师生大讨论,营造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浓厚氛围,增强学校规范管理意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特别是校园网,开设职业院校规范管理专栏,加强经验交流与传播,使相关政策要求渗透到学校管4理的全过程、各环节。任务分解表一序号工作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进度1组织学习宣讲活动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2015年上半年2制定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3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开设规范管理专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4开展师生大讨论职业院校(二)标准引领。教育部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规范和政策要求研制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质量诊断指标体系(附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参照指标体系,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和落实;开展职业院校章程的理论研究与交流研讨,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编制职业院校规范管理指导手册和工作规程,指导职业院校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任务分解表二序号工作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进度5开展职业院校章程的理论研究与交流研讨,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2017年底前6编撰职业院校规范管理指导手册和工作规程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2016年底前(三)典型引路。按照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等管5理主题,征集职业院校规范管理典型案例,面向广大师生征集微电影、动漫、公益广告等作品,利用全国职业院校管理专题网站、新媒体平台及相关场所进行展示和宣传;培育并遴选职业院校管理500强,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开展规范管理学校结对活动,推动东中西部及中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任务分解表三序号工作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进度7征集规范管理典型案例和微电影、动漫、公益广告等作品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2016年底前8遴选职业院校管理500强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2017年上半年9开展规范管理学校结对活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持续进行(四)能力提高。面向院校领导及一线管理人员,组织开展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统筹协调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力量,搭建交流平台,创新合作载体,促进学校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开展数字校园现场观摩活动,推动职业院校落实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行政、教育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等管理的融合,提高管理信息化能力。任务分解表四序号工作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进度10开展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2016年底前11搭建多样化平台,开展规范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持续进行6管理经验交流和研讨活动政部门12开展数字校园现场观摩活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2016年上半年(五)文化提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职业院校“文明礼仪养成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优秀学生社团”创建和展示活动,活跃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开展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一训三风”)及文化标识征集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任务分解表五序号工作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进度13开展“文明礼仪规范养成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展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持续进行14开展“优秀学生社团”创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持续进行15开展“一训三风”及文化标识征集活动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持续进行(六)诊断改进。职业院校对照规范管理质量诊断指标体系进行自查,准确把握学校管理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进对策,提炼总结富有本校特色的管理经验,撰写自查报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普查,分层次开展管理质量检查,对管理薄弱学校进行回访并跟踪指导,编写省级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质量报告;教育部组织实地抽查,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动态,组织实施专项整治,形成职业院校管理“大数据”及质量指数,发布全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质量报告。7任务分解表六序号工作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进度16开展自查自纠,撰写自查报告职业院校2015年下半年17组织省内普查,编写省级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质量报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2016年下半年18组织全国调研性检查,研制调查问卷,开展网络调查教育部2016年底前19开展实地抽查,组织实施专项整治教育部2016年下半年20发布全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质量报告教育部2017年底前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行动计划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把行动计划的实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相关工作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明确进度安排,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教育部负责行动计划的总体设计、全面部署、监督检查、指导服务,并对行动计划20项主要任务提出具体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协调、细化方案、组织实施;职业院校作为行动主体,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落实规范管理的各项要求。(二)加强宣传发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广泛组织发动,创新活动载体,注重典型培育,推广成功经验,促进整体提升;充分发挥专题网站、新媒体和现有公共数据平台等作用,开辟专栏、专题,加强职业院校过程管理的数据积累,指导和督促本地区职业院校利用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不断扩大行动计划的参8与度和影响力,形成职业院校规范管理的舆论氛围和工作合力。(三)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职业院校规范管理专家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及相关活动,跟踪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及时提供专业指导;整合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和新闻媒体等各方资源,形成推进行动计划的工作合力。职业院校要健全管理机构,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加强培养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四)加强督促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行动计划的各项主要任务,建立跟踪落实的工作制度和常态化的督促检查工作机制。教育部将对行动计划在各地的落实进展情况,特别是对规范管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立限期报告和情况通报制度,并视情开展“回头看”和“再督查”,确保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附件: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质量诊断指标体系9附件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质量诊断指标体系领域指标主要观测点及内涵1.组织管理1.1体制机制1.1.1校长负责制:中职学校落实校长负责制;公办高职院校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1.2理(董)事会:来自行业、企业和社区的成员不少于50%,发挥其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职能1.1.3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党群组织;定期召开教代会、学代会,维护师生参与学校相关事项的民主决策、实施监督的权利;高职院校建立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参与专业设置及教学、科研等事务管理1.1.4机构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合理、职责明确1.1.5选聘机制:按照定编、定岗、定责原则,竞聘上岗、合理流动1.2管理制度1.2.1学校章程:依法制定学校章程,促进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1.2.2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体现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内容完整,操作性强1.2.3调整机制:完善已有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1.3组织文化1.3.1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师生发展;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学校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发展1.3.2一训三风:具有体现现代职教思想、职业特质、可传承发展的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101.3.3文化标识:校徽、建筑、雕塑、标示等体现地域文化、学校历史和专业特色2.要素管理2.1人员管理2.1.1管理队伍:按照组织人事制度,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管理干部;校领导及中层管理人员具备任职条件,管理能力强;一般管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特殊岗位持证上岗2.1.2班主任(辅导员):每班配备1名班主任,高职按不低于1:200标准配备专职辅导员;选聘、培训、考核等工作规范2.1.3教师:专兼职教师数量、结构、质量达标;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等制度;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的5%2.1.4学生: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机构健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2财务管理2.2.1预算决算:预算编制全面细致、方法科学;
本文标题: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20151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0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