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著名建筑师及建筑师ppt舒天令
著名建筑师及作品介绍密斯•凡•德•罗班级:1401403-20学生:舒天令老师:石孟良密斯•凡•德•罗(1886-1969年)密斯•凡•德•罗简介1886年3月27日,密斯生于德国亚琛一个小石匠的家庭里,尼德兰民族冷静朴实的性格使密斯从小养成了性格内向、沉稳务实的性格特征。亚琛曾是查理曼大帝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尤其是那些遗留在古城里的建筑大都具有壮观精美的造型,深深地吸引着密斯。也就是在那的时候起,密斯就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师。19岁,密斯到柏林一个建筑事务所工作,后来辞职去了一家德国著名的家具和木结构设计所——保罗事务所。由于设计理念的差异,两年后,密斯离开了保罗,开始了自己的事业,19岁,密斯到柏林一个建筑事务所工作,后来辞职去了一家德国著名的家具和木结构设计所——保罗事务所。由于设计理念的差异,两年后,密斯离开了保罗,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一、1913年密斯(27)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二、1930年被任命为德绍的包豪斯学校的校长。三、1937年移居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尔莫理工学院(后改名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四、1944年,密斯加入美国国籍,密斯风格的建筑也开始在世界的主要城市活跃起来。五、1969年8月19日,密斯因食道癌复发离开人世,终年83岁。这位早年从父亲那里学习垒石头的建筑大师创造了一个时代,他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法则,即纪律、秩序和形式。对密斯产生影响的人彼得·贝伦斯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1919年到1924年,密斯先后提出了5个建筑示意方案,来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此楼高30层,被规划在不规则的五边形地段上,位于两条马路的交叉点。这个自由平面塔楼由三个曲线型的平面体组成,各自独立又相互隶属。但是这个方案仍被视作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大胆尝试,对于结构和其他现实问题,比如安全、通风、配套设施等丝毫没有考虑到,因此缺乏现实意义。密斯对此进行反驳:“形式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只是结果,说到底形式本身是不存在的,我们反对一切美学的抽象理论,一切的形式主义建筑的实践就是要还原建筑本身。”可以看出玻璃摩天大楼并非哗众取宠的举动,而是密斯对建筑设计的创造性发明柏林弗里德里希大街高层建筑方案1921玻璃塔楼方案1922第四个方案是混凝土乡村别墅别墅由一个中心向三个方向大小不等的伸展,这种自由不对称的结构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的效果是其最大特色。第五个方案乡村砖别墅方案的创新之处,密斯把室内空间转变成动态的空间统一体那些独立自由的墙是不封闭的以使室内外空间融合,传统的住宅功能被忽视了尽管在20年代的欧洲,密斯曾因这些方案而被看成是一位幻想家,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五个方案奠定了他作为现代建筑先驱者的地位。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经典作品:1927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ApartmentBuilding)1928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HouseKrefeld,Germany)1929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Pavilion)1930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House,Brno)1933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vanderRoheHouseBerlin)1946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HousePlano,IL)1948湖滨公寓(LakeShoreDriveApartments)1952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ofSaintSaviorIIT)1956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皇冠厅(CrownHallIIT)1959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BuildingNewYork,NY)1968梅隆科技馆(MellonHallofScience)1968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GalleryBerlin,Germany)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Lessismore,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密斯一生致力于两种基本形式.首先是开敞空间,即使有一个自由的内部,他的理想形式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空气”的流动空间,这种形式在范斯沃斯住宅中被完美的应用;另一种形式则是摩天大楼,他把这当做一个骨架结构,即在一个由结构元素组成的完美正立面的背后是完全一样的楼板,这就把看起来不会被破坏的玻璃表面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揭去了原来通常只是覆盖在建筑外面的表皮。密斯•凡•德•罗的经典作品赏析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naPavilion)时间:1928-1929年地点:西班牙,巴塞罗那密斯的名声可以说是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的,它是密斯流动空间概念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建成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大理石壁面密斯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有十字形柱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十字形柱的暗示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1928-1929)是密斯的代表作,人们对整个主厅承重结构只有八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所有大理石墙和玻璃隔断背叛传统结构关系,以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流动空间印象深刻。然而这座建筑对于密斯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了不锈钢十字形柱的结构,这个结构成为象征密斯的符号,看到这个符号就让我们联想到密斯的一切,他就是密斯的信仰,即十字形柱是基督教信仰的暗示。密斯崇尚的在欧洲中世纪基督信仰思想发展史上极其著名的神哲学家圣奥斯定(St.AureliusAugustinus,354-430)说过:“在巡礼的状态中活着”,那些和墙分离的十字形柱,为那些有着基督信仰的人创造了一种可以巡礼的环境,这就是十字形柱的暗示。建筑是一个三维体,存在于空间之中。密斯对空间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崭新的概念:流动空间。在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中,他对此作出了经典示范,震动了欧洲建筑界。由大理石和玻璃自由划分的空间既分又合,既开敞又封闭,使得过去简单的空间概念变得复杂丰富而富有趣味。德国馆是密斯“流动空间”思想的代表作,也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里程碑。他在圣奥古斯丁思想的启示下,奠定了自己的建筑创作法则,即:纪律、秩序和形式。他认为在建筑中,这就是真理。美就是真理的光辉。与二十世纪建筑大师中的赖特不同的是,密斯从头到尾都没显露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向往。但“流动空间概念和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惊人的共通性.他的流动空间之所以与中国造园艺术全然不同,其差异性甚至使一般人不会将二者联系起来,原因就在于:这种流动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还有重要的一点,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而中国园林的流动空间是有意营造的随意的,自由的,室外的,它是流动的,其目的是观赏性.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在为人营造的这些空间中,二者都成功了。范斯沃斯住宅(FransworthHouse)时间:1946-1951年地点:美国,伊利诺伊州普来诺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玻璃盒子,象水晶一般纯净。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为美国单身女医师范斯沃斯设计的一栋住宅,1950年落成。住宅坐落在帕拉诺南部的福克斯河(FoxRiver)右岸。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夹杂着丛生茂密的树林。与其他住宅建筑不同的是,范斯沃斯住宅以大片的玻璃取代了阻隔视线的墙面,成为名副其实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密斯有句被无数建筑师奉为经典的名言:少就是多。这一理论在范斯沃斯住宅上体现得最为彻底。这栋深藏于森林深处、满足了所有梦幻想象的玻璃房子,以其极端和纯粹性,成为充满争议和浪漫色彩的不朽之作。范斯沃斯住宅造型类似于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子,建筑外观也简洁明净,高雅别致。袒露于外部的钢结构均被漆成白色,与周围的树木草坪相映成趣。由于玻璃墙面的全透明观感,建筑视野开阔,空间构成与周围风景环境一气呵成。说起范斯沃斯住宅,就不得不提建筑史上那个有趣的故事那是1950年,女医生范斯沃斯聘请密斯为她设计一座小住宅。这座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建筑物在建筑史上却名气不小。因为这座小屋就是第一个用玻璃作幕墙的房子,在建成后,显得晶莹夺目,艳丽非凡,仿若一座“水晶宫”。可惜,这种玻璃透明有余,隔热不行,骄阳晒得女医生热汗淋漓,冬天的寒气又透过玻璃冻得她直打寒颤,晴天的日子强烈的阳光刺得她目眩难忍,不久就生起病来。这样透明的房子叫独身女确感不便,而造价比原计划超出了85%,所以她向法院提出控诉。站在被告席上的密斯不得不为自己的想法尽力辩解。在坐的听众都被他那口若悬河的精辟论断所感染:“……当我们徘徊于古老传统时,我们将永远不能超出那古老的框子,特别是我们物质高度发展和城市繁荣的今天,就会对房子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空间的结构和用材的选择。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物设计的出发点,空间内部的开放和灵活,这对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这座房子有如此多的缺点,我只能说声对不起了,愿承担一切损失。”众人被他诚实的态度感动了,特别是这位医生,最后她主动要求撤回起诉,这场官司就这样不了了之。就因为这座住宅的风波,再没有人敢冒这样大的风险来请密斯,因为人们不需要可看不可“往”的房子。但不甘失败的密斯,下了一番苦功,终于找到了一种染色玻璃来代替原来的无色玻璃。经过一番努力和宣传,1952年他终于再次设计和建造了一幢38层的玻璃幕墙高层大厦——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thanks
本文标题:著名建筑师及建筑师ppt舒天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