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孩子行走在“悦读”之中》
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孩子行走在“悦读”之中两个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一天,希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走进麦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必要过早地定夺。直到苏格拉底大喝一声:“你们已经到头了!”弟子们才如梦初醒。苏格拉底问:“究竟地里有没有一穗是最大的呢?”弟子们说:“肯定有。”苏格拉底点了点头:“是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到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找到最大的一穗?”“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人的一生不也是在麦地里行走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呀。(在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一书时,这篇《最大的麦穗》引起了我们的思索:这是苏格拉底式的体验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怎样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有体验式的收获呢?让孩子实实在在地收获最大的麦穗呢?)另一个故事:外国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都在学习画苹果。外国教师给每个学生一个苹果。孩子们摸摸、闻闻、看看、尝尝,兴奋极了。可是他们第一次画出来的苹果根本不像苹果,有的像梨,有的像桃……第二次渐渐有了点样子,到了第三次,他们终于完成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画的苹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通红,有的表绿——因为他们得到的苹果各不相同。中国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苹果,并仔细分析了它的形状,讲解了作画的步骤。结果中国孩子第一次就成功地完成了作品。他们画的苹果大小、形状甚至色都与黑板上的一模一样。外国孩子三次才画好的苹果,中国孩子一次就完成了。但是,外国孩子画的是自己的苹果,中国孩子画的是老师的苹果。(环视我们周围,很多孩子恰恰缺乏对知识的自我发现和亲身体验,缺乏探究的动机、兴趣和习惯。他们失去了自我,没有张开自己观察世界的慧眼,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如果老师没有说过,他们就束手无策。原因何在呢?)[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爱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同,所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左脑式学习重理论,而右脑式学习重实践。所以,体验式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在国外的教育界,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创意思路]“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都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折射出彼时彼地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体验式阅读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的学习过程。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的环境,通过学生的自身参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观察、想象等活动,将学生引入教材情境之中,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体验。体验式阅读教学中,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实施程序]我校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材与教师组建。以级段为单位,组建六个合作小组,成立“体验式阅读教学”小组。选取本册教材中最适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课文。第二阶段:梳理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梳理各单元教学“五个点”,即知识点、重点、难点、训练点、拓展点,使教师对于教材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性的认识和把握。采用“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步设计,组内商讨研究。要求做到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将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实在堂课中。第三阶段:课堂实施。教师执教公开课展示,结合课堂观察表,形成教研案例,共同交流提高。在课后评析的基础上,执教者将课前的教学设计,现场对原有教案的调整,通过施教、观察和争鸣所获得的感受加以整理、上传到校园网,成为共享资源。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受益匪浅,成为快乐课堂的导航。[操作要点]有人曾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串闪耀着美丽光环的珍珠项链,它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完美的搭配。课堂阅读教学,不能把这串美丽的珍珠项链拆解开来,一个个珍珠散落在地上,蒙上尘埃,令人无法追寻它动人的光彩。体验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经过自己创造、理解、构建、体验,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学中,我们珍惜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观察、想像等活动,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站在语文学习的最前沿,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以程老师执教的《小珊迪》为例:(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前面部分: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再讲后半部分,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二)潜心感受动真情:这位中国留学生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重点句指导朗读:1、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注意结合感受来理解:请体会冷的感觉。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2、“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请注意饿的感觉。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学生这样的感受读出来了。(三)设身处地悟深情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让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再以谢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为例:教学理念:《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课文蕴涵的内涵和人文素养,又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这些道理和内涵需要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得,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朗读感悟,想象体验”。(一)创设语境,引导体验。逐段试读课文后,提问: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之王”?(二)诵读文本,强化体验。读文、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三)对话讨论,丰富体验。动物们“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就“立刻欢呼起来”?(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熬夜后的情况和感受,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小动物的苦处;学生会觉得跳着走路非常有趣,但实际上让学生自己来尝试跳着走路后,他们的看法就完全改变了。)(四)尊重个性,深化体验。引导想象、说话:动物们跳得怎样?(气喘吁吁、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等)本段“以读代讲”,并借助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丰富学生词汇。学生讨论、合作解疑。朗读训练的主要形式为学生试读、评议──师范读──生练读、体会。(五)联系生活,优化体验。引导对话:这时,你想对小猴子、猫头鹰、袋鼠说些什么?(从以上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注意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真正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效果评析]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我校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跃进。在教学中,我们在不同的课例中,有了以下的收获:1、指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探求未知的思维活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扣人心弦的导语,绘声绘色的演讲,多媒体手段的恰当运用,课本剧的表演指导以及学生课堂游戏的精心组织等,都是情境创设的有效方式。如教学《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和学生一起感受伟大的母爱和坚定的父爱,并延伸到师爱、同学爱等,人间真情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2、指导学生在对话中体验学生主体的体验,是推动以对话为特点的阅读教学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我顺势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对理想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们的诠释慧眼频开,精彩纷呈。3、指导学生在移情中体验移情体验指的是让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位移到他人(物)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移情性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的反应的过程。如教《从现在开始》中的让孩子想象晚上工作、白天睡觉的情形,学生的情绪自然会受到感染。4、指导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时空,激发学生探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开放性的、挑战性的和富有体验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读演、动手写做,调动全身感官自主、能动地进行探究性阅读。“体验式教学”重视学习主体的直觉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阅读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附录:课堂观察量表时间地点课题班级执教老师观察者观察中心“体验式阅读教学”观察记录学生表现评分(1-5分)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3、能否积极参与体验式活动。4、每位能否积极思考,深入探询。5、能否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6、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7、学习中,能否解决新问题。8、学习中,能否有效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本文标题:《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孩子行走在“悦读”之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2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