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3
第8讲授课主题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教学目的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把握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改革创新也是时代的要求,使同学们认识到大学生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要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价值,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教学重点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具体行为要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讨论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代精神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它是一个民族在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有闯劲、韧劲、拼劲。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取得不断胜利,就是一个个改革创新的结果。譬如,欧洲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最早是在城市夺取革命的胜利。而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由于少数领导人(王明、陈独秀、李德等)缺乏经验和错误领导,也想模仿欧洲夺取城市胜利,结果武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城市暴动城市起义均遭镇压而告失败。我们党及时总结教训,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时地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于1949年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这条道路是当时别国所没有的,是我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开辟出来的。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还有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的运用,也是中国人民战争的创造性的成果,别国军事史上所没有的。这可以说是一种技术创新。1978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是一种创新和改革。以前社会主义都是公有制,要联产承包、要把土地包到农户手上,这不是在搞私有化吗,社会主义能允许这么搞吗?别国搞社会主义都是集中起来,我们搞社会主义要分散到户,能行吗?刚开始时,很多人从保守的角度看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觉得很风险,所以几家农户一一按了手印——有难同当。但后来的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实效,能带来丰收、带给老百姓实惠,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所以,从最初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几户开始,很快扩展到整个农村,后又扩展到城镇街道,一直到城市各个行业都推行承包责任制。后来我们甚至允许在一些特区引进资本主义的技术经验资金等,又后来一直到全方位开放。我们的改革开放就这么走出来。这是一种制度创新。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上述所举之例或是理论创新、或是技术创新、或是制度创新。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要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价值,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案例】屠呦呦和青蒿素【案例解析】:在过去,医疗水平不高导致猖狂的疟疾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恐惧和痛苦。至今,疟疾仍然是全国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研制青蒿素,对于人类对抗和防治疟疾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就明显地体现在屠呦呦的身上。屠呦呦的成功经历了多重挫折,她的这句“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们需要用创新精神去寻找新事物”清晰地体现了时代精神,面对困难,屠呦呦及团队没有气馁和放弃,而是百折不挠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用创新的眼光和精神来对待科研工作。可以说,倘若没有坚持和创新,也就没有青蒿素。通过屠呦呦发现和研制青蒿素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屠呦呦身上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禀赋。正是这种用于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一直激励并引领着广大中国人民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获得飞跃式的发展。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提出了“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与创新创造有关的思想观念。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变通求新、因革损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与日偕新等思想观念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勇于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发明创造同生产紧密结合,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此外,在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文学艺术领域,中国也为世界奉献了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人类文明宝库里的瑰宝。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深层精神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创新创造这一宝贵的精神传统和民族禀赋。2、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被时代远远甩下。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百年间,正是世界工业革命发轫和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中国却在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失去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导致中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步伐。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百年间,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侵略、政府腐败,长期战火连绵、动荡不宁、民不聊生,民族存亡危机之下,根本不具备创新创造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华民族在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落后于时代,陷人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古老的中国焕发新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生机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全力追赶时代、勇于引领时代的改革创新大潮。【案例】超级计算机的角逐【案例解析】:本案例主要介绍了超级计算机的重要作用以及各国政府对超级计算机研制的高度重视。在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一直占据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之首,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对超级计算机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中国科技水平、科研能力的快速发展。然而,2018年6月,美国推出“顶点”,中国曾经的四连冠“神威·太湖之光”退居第二,这体现了美国政府在科技水平竞争中也不甘示弱。各国政府对超级计算机的高度重视,主要在于他的应用领域广、价值高,各国超级计算机的角逐,实际上就是各国科技实力的比拼。在当今,谁的科技创新能力强,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改革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是时代要求,也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通过本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超级计算机的研究现状、超级计算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各国政府高度重视超级计算机创新研制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说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中国应如何推动改革创新,还可以列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例子。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代精神的内含以及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活动中所发挥出来作用的大小,可以透视其国民的理性程度与成熟水平,因而成为衡量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1、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力量格局。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美国就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这是因为美国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都是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2、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今天,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面对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调整应对,努力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抢占发展的先机,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目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让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改革创新永无止境。大学生要自觉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担当、勇于超越,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改革创新中引领世界潮流。【案例】:新时代高校提速于创新驱动“中国动力”的强劲【案例呈现】进入新时代以来,互联网空间呈现的大大小小中国科技成果如泉涌般的“井喷”,显现了全国高校科技工作长期以来在加强原创引领、服务国家战略、培育领军人才的“赫赫有功”与“默默无闻”。以践行习总书记今年“两会”在广东代表团所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也会越来越有力,新时代的“黄金时间”中动力与潜能一发而不可收,未来必将愈加奔涌而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回望高校科技久久为功,在科教兴国战略中跃升动力。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道义至高点,其发展的历程和产出,不仅有经济力量,也有政治力量、文化力量,各国高校历来都是科
本文标题: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2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