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短诗三首制作:刘泽之秋晚的江上作者:刘大白原名金庆棪,字伯贞,号清斋。1895年,赴杭州考科举,得过优贡生。后回家教书,参加同盟会,流亡日本、转赴南洋,以教授予中文为生。1921年至1922年开始写新诗,署名刘大白,汉胄或靖裔。,别号白屋。第一部诗集《旧梦》共收五百九十七首诗,基本上有三种类型的诗,一种是抒情诗,还有一种是说理诗,再有是具有平民思想的诗。做过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秋晚的江上作者:刘大白对古人留下的遗产,既不一笔抹煞,也不是盲目崇拜,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无论是他的旧体诗和新诗,都极少用粉饰之字,镂金错采,敷衍成章,很能显示这位诗人精深博大的功力。文学地位:他是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的诗作被文学史学家认为“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五四’时代思潮”。刘大白在新诗人当中年岁最长,成就也大,把他列为26名的榜首。他的《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未完成的巨著,500余页的篇幅只写了引论,上古至商,周至秦,两汉,三国至隋,唐6章(还有计划中的五代至元、明至清没有写),对后来的写文学史者启示很多。秋晚的江上作品背景1.当时中国的新诗---白话诗,受泰戈尔和日本俳句的影响流行小诗的写作。2.唐代诗人杜牧的诗《秋晚江上遣怀》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秋晚的江上泰戈尔(1861-1941)“泰戈尔是歌颂自然的诗人,也是改革现实的健将;是东方精神的号兵,也是国际主义的旗手;是印度的儿子,也是亚洲文化的卫士、世界文明的前驱;他曾为印度不合作运动而忿怒,他曾为中国反侵略战争而呐喊,他曾为东方兄弟的命运而忧思,他曾为西方朋友的学术而奔驰。”秋晚的江上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泰戈尔善于学习和运用人民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使诗歌的语言清新活泼;在创作方法上,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在抒情诗中,浪漫主义成分较重,在叙事性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较多。《不要不辞而别,我爱》不要不辞而别,我爱。我看望了一夜,现在我脸上睡意重重。只恐我在睡中把你丢失了。不要不辞而别,我爱。我惊起伸出双手去摸触你,我问自己说:“这是一个梦么?”但愿我能用我的心系住你的双足,紧抱在胸前!不要不辞而别,我爱《当时光已逝》假如时光已逝,鸟儿不再歌唱,风儿也吹倦了,那就用黑暗的厚幕把我盖上,如同黄昏时节你用睡眠的衾被裹住大地,又轻轻合上睡莲的花瓣。路途未完,行囊已空,衣裳破裂污损,人已精疲力竭。你驱散了旅客的羞愧和困窘,使他在你仁慈的夜幕下,如花朵般焕发生机。在你慈爱的夜幕下苏醒秋晚江上遣怀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在杜牧笔下,秋江之景,是秋蝉的嘶叫和乌鸦的噪音。《秋晚的江上》赏析刘大白笔下,归巢的鸟儿,斜阳的余辉照在鸟儿脊背和翅膀上,带着金色,带着一股眷恋的美。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秋晚的江上》赏析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如同顽皮的孩童,将一身疲倦洒在路上一样,鸟儿将驮着的夕阳抖落到江里。诗人在此也暗示:他的人生之途也非常疲倦,也想抖落沉重的包袱。《秋晚的江上》赏析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人将目光转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点染了江面,也煊染了芦苇,芦苇的白穗象征着老人,此刻,晚风中的白色芦苇像一个被装扮的美丽女子,明艳动人,在一瞬间,白的芦苇变成了红色,仿佛老人回到了青春岁月。一、作者简介陈梦家(1911-1966),曾用笔名陈慢哉,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浙江上虞人,新月派代表诗人,1911年生于南京,1931年出版第一部作品《梦家诗集》。1944年秋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学。1947年回国,继续在清华大学执教。1966年被迫害自杀身亡。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铁马集》、《在前线》、《梦家诗存》等。《一朵野花》赏析二、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29年1月,当时诗人只十九岁,正值初人诗坛时,诗人写这首诗,意在明志,诗人认为自己就像荒原里的一朵野花绽放和凋落是很自然的一种生命现象。《一朵野花》赏析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野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你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地欣赏,它就凋谢了,留给你的可能就是深深的惋惜。但它在短暂的生命里,仍然要享受大自然的上帝给它的恩宠,在醉人的春风里向着太阳展示它那短促的生命的美。请解释“荒原”与“笑”《一朵野花》赏析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藐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野花看见了阔大的青天,却并不意识到自己的的渺小,自信再次让野花的形象在读者的眼中高大起来。曾与温柔的风拥抱,也曾被粗野的风抽打,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野花同一切恶势力勇敢地搏斗,渐渐的没有了美丽的梦想,而要做的就是牢牢的把握住现在,用自信,用能力证实自己的生存。《一朵野花》赏析野花旺盛的生命力带给我们的喜悦心情与开阔胸襟让我们想到很多,我们透过诗看到的岂止是一朵野花?被束缚在时间与空间范畴中的人类无疑是同野花一样的短暂和渺小。在当今喧嚣的闹市,很多的人被湮没在平庸琐碎的生活中,他们可能一生碌碌无为,在自暴自弃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缺乏斗志。生命如花,即使是渺小的、卑微的生命,也应该乐观而现实地生存着,亮出最美丽的自己。生命是经不起浪费的,它就像一朵花,开又何防,谢又何妨?作为一个人,生又何妨,死又何妨?只要她曾经辉煌过,岂又在乎多少个朝朝暮暮?生命如花,愿每一个人的生命之花都开得如那朵野花般艳丽多姿……《一朵野花》赏析1911年生于南京,1927年夏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1931年出版第一部作品《梦家诗集》,颇受闻一多、徐志摩器重,是新月派后期重要诗人。同年7月应徐志摩之邀,到上海编辑《新月诗选》。1932年2月应闻一多之邀,到青岛大学任助教。同年夏天,进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学习,1933年到芜湖中学任教。1934年1月返京,进燕京大学研究生班,专攻中国古典文字学。1936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助教。七七事变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秋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学。1947年回国,继续在清华大学执教。1952年调中国科学院任考古所研究员,兼任考古所学术委员。1966年被迫害自杀身亡。《错误》赏析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他的诗大多以游子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中国当代的李商隐”,又被称为“浪子诗人”。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郑愁予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蹙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跫qióng〈名〉:脚踏地的声音帷:帷幕春帷:在诗里可指窗帘门帘《错误》赏析他的诗主要有两种风格:一是豪放、豁达、爽快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休的婉约情调。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我骑马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他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予它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他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错误》赏析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柳絮指绵绵不尽的思绪女子的心里一直在期盼心上人,容不下其他,既然心上人杳无音讯,那么这心就是寂寞的,她固守着这份寂寞,所以说“三月的柳絮不飞”。青石:长满苔藓的石头,说明街道很少有人走向晚:趋向黄昏突出街道的冷漠凄清。用此比喻将思妇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具体的展现了出来。《错误》赏析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城”:“小小”是说女子心里的“容量”很小,只容下了她的他,所以“小小”写出了女子的坚贞、纯洁。“寂寞的城”:是封闭的,落寞的,是凄凉的,写出了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错误》赏析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人想起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郑诗的古典韵味。《错误》赏析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从想像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欣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绵绵,格调凄婉,含蓄藉,韵味悠长。《错误》问题思考:4、5、6、事实如何?这时女子心情如何?设想她的动作?女子苦苦等待她的心上人,听到马蹄声,心情如何?设想她的动作?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思考:标题为“错误”,为什么是一个错误?有人认为错误因女子而起,有人认为错误因男子而起,你的见解。(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1、本诗写了几个人,分别是什么身份?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2、前奏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妙处?作者在表现女子心绪是,用了四个比喻,请找出来,反映了女子什么心绪?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3、诗中描写的是江南的什么季节?寂寞的城街道向晚封闭、沉闷春帷不揭落寞、孤单窗扉紧掩
本文标题:短诗三首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3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