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从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照搬苏联模式以及受“左”倾错误的影响,长期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抽象地空洞地谈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改革的实践中去检验原有的认识,不是抽象地空洞地谈论社会主义的原则,而是从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在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讲社会主义就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和增加人民收入这两大实际目标作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在改革初步展开时,他又把这两大实际目标概括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在改革深入之时,他又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整体,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成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中最高层次的核心内容。第二、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过去我们脱离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犯了种种空想的错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则突出了生产力基础地位,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仍然存在着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必须破除这种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生产力只有从旧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才能获得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强盛和人民的富裕幸福,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来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基石,既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实际,又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做到。消灭剥削,是指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这种剥削,主要指资本主义剥削,同时也包括其他形式的剥削。消灭剥削,实质是消灭不劳而获,消除少数人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去剥削压榨劳动者、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消除两极分化,是指消除在财富的占有和使用上的严重不平等:一极为人数甚少、十分富有的阶级和集团;一极为人数众多、十分贫穷的阶级、阶层和群体。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过于悬殊,致使贫困的一极无法承受起而反抗,就会导致社会危机以致社会动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生这类事情,就会使社会整体利益受损,社会发展受阻。因此,必须消除两极分化。显然这同绝对平均主义、不允许适度差别存在的主张是不同的。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邓小平明确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走向共同富裕,首先要靠人们自己努力,国家、社会和先富的部分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他部分富裕起来,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只要是历史地、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地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那就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恩格斯曾说:“不言而喻,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不是被看作固定的东西,而是被看作可变的东西的时候,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会同样发生变化和变形;我们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往往是从静态中,用僵硬的定义,概括出一个僵硬社会主义概念。而邓小平在谈社会主义的时候,并没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义中,而是用了一系列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动态的表述。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邓小平就是从历史和逻辑的形成过程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过程中,来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的。三、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提出的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必须特别注意发展生产力。——突出地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突出了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生产关系问题,同时以包括了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的目标,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第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对未来社会本质特征的论述,只能是预见和设想。科学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各国国情的不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不同。正如邓小平所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重大发展。第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又是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关键,从而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石。正是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基础,邓小平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第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纠正和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种种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能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以前,人们没有在社会主义特征之上提出一个社会主义本质来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因而往往停留在或偏重于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层面上,并且把这些当作社会主义内在的根本属性,忽视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这两个本应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因而并未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所前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因而,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姓“社”姓“资”的困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纠正和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种种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江泽民也一再重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那么,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呢?(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在这种合力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最积极的因素。物质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一切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生产力的是否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把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牢牢地建立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而不是求助于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天赋人权之类抽象的理性。如果说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话,那么,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即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后,它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的进步来。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或是灭亡,或是在经济方面赶上并且超过先进国家。”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时代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如果生产力几十年还上不去,你象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邓小平:“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要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江泽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见,马克思主义者向来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有机体及其矛盾关系中,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面临的任务很多,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虽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又决定其发展生产力各有自己的特殊的规定性。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范畴,其实现方式和目的都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穿着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中落后的社会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生产落后,经济上不去,国家的综合国力薄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难以得到满足。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除了依靠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倡导合理的消费以外,关键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需要我们把集中发展生产力摆在各项工
本文标题:第五章人与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3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