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的基本理论。2.2010年未出现考题。学习的基本理论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分类加涅学习层次分类与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学习理论中的几条规律布鲁纳、奥苏伯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选择、简答选择、填空选择、填空简答、论述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简答题)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本质的区别。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经验外,还要掌握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言语的中介作用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短暂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在西方心理学中,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学习的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结果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1)信号学习。即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这种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2)刺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这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各种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这类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语言连锁化。(5)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的类似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6)概念学习。指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一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7)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8)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选择题)按学习结果,可分为5种学习类型:(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相互作用的能力。(2)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我国的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这种经验的习得以一定的价值观为中介,并通过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而最终培养学生的品德。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桑代克的这一理论观点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的。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重点:选择、填空)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四、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在实验前,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而铃声不能诱发狗的唾液反应,这时食物叫做无条件刺激,铃声叫中性刺激,诱发的唾液分泌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应。(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以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难以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要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四、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2.刺激泛化与分化(填空、选择)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叫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四、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联系。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斯金纳发现,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他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学习是一种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的概率的手段。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行为不与任何特定的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强化(重点:选择、填空)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则是一些刺激物,他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注意:负强化不同于惩罚。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选择、填空)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如何摆脱痛苦的。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种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它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经历过厌恶刺激的痛苦之后,学会了对预示刺激的信号做出反应,从而免受痛苦。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论,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的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的发生的概论。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变化,它只能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六、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持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一)苛勒的经典实验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年-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七、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计或盲目的尝试。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提出一些“假说”,然后检验那些假设,并抛弃一些错误的“假说”。动物只有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能出现。七、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和绝对对立的。尝试-错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结果。七、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获得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其知识体系。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性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布鲁纳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八、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能是原有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获得新知识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知识转化的一种转化,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八、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重点:填空、选择)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识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选择题)。所谓掌握学科的基本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八、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简答)(1)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
本文标题:第五章学习的基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4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