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节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其中大多数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本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疗效。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抑制体内环氧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基本作用机制目前已知COX有两型,COX-1COX-2,COX-1主要存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促进生理性PG合成,如保护胃黏膜的PGE、调节血小板的TXA2、调节外周血管阻力的PGI2和调节肾血流量的PGI和PGE;COX-2促进合成病理性PG,主要为PGE2,引起发热、疼痛和炎症一、共同的药理作用(一)解热作用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与氯丙嗪不同,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可降低高热和正常体温。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发热]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PG合成与释放↑→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3.机理:抑制中枢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的强弱与抑制COX活性呈正相关。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由于T过高能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解热对症疗法很有必要。对小儿、年老体弱慎防虚脱。(二)镇痛作用【特点】1.对轻、中度疼痛,慢性钝痛效果显著,但对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痛无效。2.镇痛的同时不产生欣快感,无耐受性和成瘾性。3.作用机理: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作用部位在外周。组织损伤或炎症释放致痛物质(eg:缓激肽、组胺、PGs)(-)NSAIDs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提高痛觉感受器疼痛(三)抗炎、抗风湿作用除苯胺类外,都可以产生抗炎抗风湿的作用,能够缓解或减轻炎症过程中的红、肿、热、痛。[机理]抑制环加氧酶(COX)→PG合成减少,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有以下几类: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2.苯胺类,如扑热息痛;3.吡唑酮类,如保泰松;4.其他有机酸类,如吲哚美辛。二、常见解热镇痛抗炎药一、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Aspirin)【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药配成复方(APC),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N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迅速镇痛、消炎,减轻关节损伤,时首选药。2.抗炎抗风湿3.影响血栓形成小剂量抑制环氧酶,使血栓素A2(TXA2)形成减少,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主要用于防止冠脉血栓和脑血栓的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大剂量阿司匹林则抑制血管壁上的环氧酶,使PGI2的生成减少,这样反而又可促进血栓的形成。【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胃出血(无痛性出血)及加重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禁用。宜饭后服用、肠溶片或同服抗酸药可避免胃肠道反应。原因:①口服可直接刺激胃粘膜;②血浓度高则兴奋CTZ;③抑制胃粘膜PG合成,增加胃酸分泌,削弱了屏障作用。2.凝血障碍:一般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时刻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用VitK防治。3.过敏反应:偶见荨蔴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某些哮喘患者服用后壳诱发哮喘--阿斯匹林哮喘。因PG合成抑制,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及其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故AD治疗无效。4.瑞夷综合征:多见于极少数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青少年,虽少见,但可以致死。其表现为严重肝功能异常,惊厥,昏迷及急性脑水肿等。5.水杨酸反应(》5g/d):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耳鸣、视、听力减退,重者精神紊乱、呼吸加快,酸碱平衡障碍。停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加速水杨酸排泄。(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特点;1.无抗炎、抗风湿作用;解热作用较阿斯匹林强而持久,镇痛较弱,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及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患者等;2.胃肠反应较轻,凝血系统障碍影响很小;3.过量可致肝肾损伤。(三)吡唑酮类保泰松及羟基保泰松特点:1.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较弱,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2.较大剂量促进尿酸的排泄,可用于急性痛风;3.毒性大,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已少用。(四)其他有机酸类吲哚美辛(消炎痛)[特点]1.为最强的PG合成酶抑抑制药之一,有显著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2.因不良反应较多,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者。如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均有效均有效。•胃肠反应:食欲减退、恶心、腹痛、上消化道溃疡等•中枢神经系统:前额头疼、眩晕、精神失常•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反应:皮疹、哮喘不良反应•布洛芬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其效力近似阿司匹林。对炎性疼痛的疗效比创伤性强。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一般的解热镇痛。特点是胃肠道的副作用较阿司匹林少,病人易于耐受,偶见视力模糊及中毒性视弱,应立即停药。•吡罗昔康长效、强效的解热抗炎镇痛药。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阿司匹林相当。主要特点有:作用维持时间长,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大剂量时仍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尼美舒利新型NSAID,较高的选择性抑制COX-2。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小。三、用药护理1.药物的相互作用a.阿司匹林与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磺酰脲类降低血糖药、甲氨蝶呤等合用,可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合用的药物,增强其血药浓度和毒性;b.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可加剧肠胃出血,诱发溃疡;c.与呋塞米、青霉素等药物合用时可互相影响各自的排泄而增加毒性,应予以注意。2.给药方法a.本类药以口服为主,也可注射给药;b.扁桃体摘除或口腔手术后7日内应正片吞服,以免嚼碎后接触伤口引起损伤;c.外科手术患者,应在手术前5天停用,以免引起凝血障碍。3.用药监护a.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依据,因此对一般发热病人不能急于使用解热药,对体温过高者可及时应用;b.定时检查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胃痛、便血、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眩晕耳鸣等反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措施,如多饮水、服用抗酸药等。4.用药指导a.嘱咐患者饭后服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b.需长期服药者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栓剂,肠溶片要整片吞服;c.服药期间不要饮酒或饮用含乙醇的饮料,以免加重胃肠道反应;d.告诉患者及家属用本类药物解热时注意剂量不能过大,间隔也不能太短,要多饮水,以免大量出汗时引起虚脱;e.用药期间可出现困倦、头晕等现象,应避免驾驶或操作机器。
本文标题:第五章解热镇痛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5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