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药学细胞历年大题名解及参考答案
药学细胞历年考试大题及参考答案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共同点:1.在DNA分子中用相同的密码编写遗传信息;2.相似的遗传信息转录与翻译机制,相似的核糖核蛋白体;3.相似构造的质膜;4.共同的能量代谢途径(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5.以ATP形式保存和利用化学能;6.相似构造的蛋白酶体(消化蛋白质的结构)。不同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110m10100m核拟核、无核被膜有核,核被膜、核膜孔及核仁基因组单拷贝基因双拷贝基因(二倍体)DNA含量低,呈环形不与组蛋白结合含量高,呈线形;与组蛋白结合构成复杂的染色体内含子无有细胞器无膜性细胞器有膜性细胞器胞内运输直接扩散借助膜管网及囊泡骨架系统无细胞骨架有细胞骨架细胞调控简单多层次调控分裂方式出芽或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质膜的特征①不对称性:膜脂的不对称性;膜蛋白的不对称性;质膜上复合糖的不对称性;质膜功能的不对称性②流动性:膜脂分子的运动(侧向扩散、旋转、摆动、收缩震颤、翻转、旋转异构化);膜蛋白分子的运动(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3.去泛素化的作用①调节泛素前体产生有功能的泛素;②促进泛素再循环。③纠正被错误泛素化的蛋白质,逆转泛素化反应,或修饰异常的多聚泛素结构,促进26S蛋白酶体的蛋白降解过程正常化。4.胶原的合成与分解(1)合成细胞内阶段:胶原蛋白的合成可分为细胞内的前胶原合成和细胞外的胶原纤维形成两个阶段。前胶原合成阶段:①是在成纤维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上,通过相应的mRNA作为模板,合成带有信号肽的前前胶原;②其去除信号肽后称为前-α肽链;③前α肽链在内质网上进行翻译中、后的修饰,主要包括羟化和糖基化修饰。④3条前α肽链的C端前肽对齐聚合形成3股螺旋胶原即前胶原。⑤前胶原蛋白在成纤维细胞内质网上合成后,可经高尔基复合体以囊泡的形式分泌出来,即进入细胞外的胶原纤维形成阶段。细胞外阶段:细胞外液中存在的内切酶,能使成纤维细胞分泌出来的前胶原水解,去除氨基及羧基端附加的肽段,生成原胶原。原胶原在细胞外液中能自行聚合成胶原微纤维,再通过细胞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使原胶原分子间形成稳定的共价交联,使胶原微纤维韧性加强,能耐受更大的张力。(2)降解:参与的酶类主要有:胶原酶、明胶酶和基质裂解素。其三股超螺旋部分在胶原酶的作用下打开,进一步被蛋白水解酶降解;其非螺旋/弱螺旋部分直接被蛋白水解酶降解。而胶原酶通常无活性,在蛋白酶作用后转变为有活性的胶原酶。5.简述亲核蛋白的核输入过程亲核蛋白入核条件:核定位信号NLS、相关蛋白质协助、水解GTP提供能量亲核蛋白入核过程:(1)需NLS识别并结合importin,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2)转入到核孔复合体中,核孔复合体的构象发生改变,将转运复合体从胞质面转移到核质面。(3)转运复合体在核质面与核质中存在的一种GTP结合蛋白Ran相互作用,由于Ran蛋白与作为受体的importinα/importinβ异二聚体的结合而导致复合体解离,亲核蛋白质释放出来进入核质中。(4)受体与亲核蛋白解离后与结合其上的Ran蛋白一起返回胞质,在胞质中Ran上的GTP水解成GDP,并与受体亚基解离。(5)结合GDP的Ran蛋白返回到胞核内,并转换为GTP结合的Ran蛋白。6.六种中等纤维的名称和它们在细胞内的特异性分布7.线粒体衰老的表现和机制(1)表现:数量减少;体积增大;膜通透性增强;线粒体基质内出现不透明含颗粒的致密包含物(2)机制:①线粒体DNA损伤:1.线粒体处于高氧自由基环境;2.线粒体DNA聚合酶易出现DNA的错误参入。3.线粒体缺乏DNA保护及修复功能②线粒体DNA转录产物减少:少的转录产物主要为16SRNA,影响线粒体蛋白质合成。8.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和膜受体通路1)膜受体通路:extrinsicpathway/deathreceptorpathway细胞外信号刺激细胞膜上的死亡受体而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介导的细胞调往途径,称为膜受体细胞凋亡途径.死亡受体的配体+死亡受体→+衔接蛋白↓凋亡诱导复合物(DISC)↓胞质中游离的caspase8聚集到这个复合物上↙↘细胞有足够的caspase8细胞caspase8浓度不够↓↓死亡受体活化,细胞凋亡切割Bid-tBid从胞质到线粒体→CtyC释放2)线粒体通路:intrinsicpathway/stresspathway当细胞受到损伤或发生应激反应时,也可从细胞内部诱导半胱氨酸蛋白酶原聚集和活化而使细胞凋亡,称为依赖线粒体的细胞凋亡途径。细胞受到损伤或发生应激反应时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凋亡体组装形成→凋亡体活化胱天蛋白酶-9→胱天蛋白酶级联反应,诱导凋亡。9.整合素信号的双向传导整合素介导的信号传导具有双向作用:(1)胞内信号外传:细胞通过细胞内的信号来调节整合素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的活性,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2)胞外信号内传:整合素与细胞外基质结合后可启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处于基态时,与细胞外基质只见的亲和性极低,处于为活化形式。一些正向促进因子可通过激活位于基膜上的相应受体,而活化细胞内的一些信号,从而引发胞内信号外传,即引起整合素的胞质结构域发生构想改变,并传导至其胞外结构域引发构象改变而被活化,使整合素与其配体的庆贺型增高,整合素遂与配体结合,细胞黏附于细胞外基质。随后引起整合素的丛集,并启动粘着斑(focaladhedion)的组装。粘着斑组装又可进一步启动胞外信号内传,导致细胞对胞外信号发生一定的后续反应。10.细胞外基质中的受体一般位于细胞的什么部位?类型?有何特点?(1)部位: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受体大多数是指模中的整合型糖蛋白。(2)类型:整合素和非整合素(3)特点:①每一种细胞外基质成分一般具有多种受体,每一种受体又可以有两种以上的细胞外基质作为其配体;②一些细胞外基质受体的活性受到细胞内信号的调节;③细胞外基质的受体的表达常与细胞分化及组织发育有关。纤维中心:在致密纤维组份内部的一个或几个浅染的低电子密度区,是rRNA基因,有RNA聚合酶I,无组蛋白与核小体。致密纤维组分:由致密的、高电子密度的纤维构成,呈环形或半月形包围纤维中心颗粒组分:是核仁的主要结构,由直径15-20nm的致密颗粒构成,是未成熟核糖体亚单位前体存在区域功能:①合成加工rRNA并组装核糖核蛋白体亚单位②纤维中心:rDNA的储存;③纤维中心与致密纤维组分交界处:rDNA的转录;④致密纤维组分:rRNA前体的加工;⑤颗粒组分: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11.溶酶体的形成及其功能(1)溶酶体的形成过程:高尔基体成熟面,通过出芽方式形成内含溶酶体酶的小泡,即初级溶酶体→与吞噬泡、晚期胞内体或自噬泡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完成消化过程后,一部分膜又可通过出芽、形成小泡,小泡定向转运与质膜融合,返回至细胞表面→还有一部分可返回至高尔基体(2)功能:①溶酶体的细胞内消化作用—异体吞噬作用、自体吞噬作用;②自溶作用—溶酶体膜破裂,酶释放出来,导致细胞自身溶解、死亡;③粒溶作用—溶酶体分解细胞内剩余营养颗粒的作用;④防御作用—将外源性的有害因子(如细菌、病毒等)消化分解。12.什么是细胞周期?各时期的主要事件分别是什么?(1)细胞周期cellcycle: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连续过程。(2)各时期的主要事件G1期: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合成之前。中心体分离,为进行中心体复制作准备;G1/S检验点(限制点R).S期:从DNA合成开始到DNA合成结束的全过程。DNA复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合成,核小体组装,中心体复制;DNA复制检验点.G2期: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前的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已增加一倍,由G1期的2n变成了4n,即每个染色体含有4个拷贝的DNA;活跃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M期做准备;加速合成微管蛋白,为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成熟促进因子MPF合成;已复制的中心体在G2期逐渐长大,并开始向细胞两极分离;G2/M检验点.M期:细胞分裂开始到分裂成2个子细胞的过程。DNA合成停止,蛋白质合成减少;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遗传物质均等分配,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呈球形;纺锤体组装检验点.13.泛素-蛋白酶体的降解过程(1)蛋白酶体识别多聚泛素化的蛋白质最少含4个G76-K48异肽键的泛素链。(2)K63连接的泛素化蛋白质在信号转导、DNA修复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被蛋白酶体降解。(3)26S蛋白酶体对底物的降解是一种processive方式,没有降解中间产物的释放。降解产物一般为3~25个氨基酸残基,其长度的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14.干细胞的类型与特点(1)类型:按分化潜能大小,可分为三种: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按来源可分为两种:胚胎性干细胞、组织干细胞(又叫成体干细胞)(2)基本特征:①干细胞是已决定、未分化的细胞,不是终末分化细胞;②干细胞能无限地分裂,永生干细胞;③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在两种途径中选择其一:保持亲代特征仍作为干细胞或向终末分化。15.紧密连结的作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1)作用:①连接相邻的细胞,加固组织,使细胞连接成完整的片层,并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②封闭和调控细胞间隙的通透性,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物质的选择性吸收;③将上皮细胞的表面分割为顶面与底侧面,限制膜蛋白与膜质的侧向扩散范围,从而维持细胞的极性。(2)与疾病的关系:①紧密联结在血管内皮细胞参与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②紧密连接屏障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16.简述G蛋白偶联的信号传导通路(1)CAMP信号通路:激素配体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后导致受体构象改变,其上与Gs结合位点暴露,受体与Gs在膜上扩散导致两者结合,形成受体-Gs复合体后,Gsα亚基构象改变,排斥GDP,结合了GTP而活化,α亚基从而与βγ亚基解离,同时暴露出与环化酶结合位点;α亚基与环化酶结合而使后者活化,利用ATP生成cAMP。cAMP产生后,与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PKA)的调节亚基结合,并使PKA的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分离,活化催化亚基,催化亚基将代谢途径中的一些靶蛋白中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将其激活或钝化。这些被磷酸化共价修饰的靶蛋白往往是一些关键调节酶或重要功能蛋白,因而可以介导胞外信号,调节细胞反应。(2)磷脂酰肌醇途径: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β),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①IP3-Ca2+信号途径:IP3与内质网上的IP3配体门钙通道结合,开启钙通道,使胞内Ca2+浓度升高,启动胞内Ca2+信号系统,最后引起一定得细胞效应;②DAG-PKC信号途径:DAG激活蛋白激酶C,活化的PKC进一步使其效应蛋白磷酸化。药学细胞历年考试细胞名词解释(由于时间紧,顺序有点乱)1.vesiculartransport囊泡转运——在转运过程中,质膜内陷,形成包围细胞外物质的囊泡,囊泡以芽生方式从供给的细胞器生成后,携带被转运的物质到达接受细胞器,并与其发生膜融合,这一过程称为囊泡转运。2.ECM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外间隙中充满由多种不溶性大分子精密组装起来的错综复杂的网架。基本组成成分: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弹性蛋白、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3.nuclearporecomplex(NPC)核孔复合体——位于内外两层核膜融合区,上百种蛋白质组成的复杂而精细的结构体系,包括胞质环、核环、辐、中心栓。4.nuclearlocalizationsequence(NLS)核定位信号——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段4~8个氨基酸序列,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进入核后不被剪切5.Lipofuscin褐质素——不溶性脂蛋白颗粒,棕黄色;单位膜包裹成的脂褐质小体;各细胞中均有,以神经细胞、肌细胞中较多;在细胞中蓄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细胞衰老的明显特征;与老年皮肤色素斑增多有关;来源于溶酶
本文标题:药学细胞历年大题名解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5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