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摘要: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加入国际贸易市场。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造就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分析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现状,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优势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我国国际贸易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本身内部存在的问题,二是国际贸易总体环境的恶化。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所以分析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极有必要。关键词:国际贸易;现状;问题一、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一)进出口贸易总额随着我国国际贸易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206.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38667.6亿美元。据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高达4.16亿美元,冲破4亿美元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关口。(二)出口商品结构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主,且出口产品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商品,但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分析近几年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可以发现在前十位产品中,有一半产品为玩具、服装和箱包等。而电机、电气、音响设备及其零附件为美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产品,进口总额为729.45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4.6%。整体而言,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这些商品的特点一是技术含量不高,二是市场替代性较强,三是消费弹性小。只从数据来看,中国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结合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可以看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三)贸易伙伴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巴西。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之和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73.0%,较2013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伙伴过去集中,这种结构具有较大风险。二、目前国际贸易总体环境分析(一)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如7500亿欧元救助,财政紧缩等,试图阻止危机蔓延,但效果不堪理想,危机仍在继续。随着欧盟债务危机的继续恶化,欧洲经济发展前景暗淡,如果欧洲经济再次疲软,势必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二)世界经济复苏缺乏动力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复苏。在欧盟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美国金融危机、新兴经济体没有形成新的发展力的情况下,世界经济恢复缺乏动力。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从欧洲、美洲至以中国为首的多数亚洲新兴市场,2014年11月制造业生产活动均放缓,表明能源价格下跌未能提振需求,预示着全球经济复苏可能陷入停滞。(三)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都远没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深重影响,在全球贸易萎缩、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树起保护本土贸易的旗帜,从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近10年来,中国已经连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一些国家还越来越多地利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商品设限。仅2014年上半年,我国就遭受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共53起,涉案金额达52.9亿美元。三、中国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剧人民币升值,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电子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巨大影响。本来价格低廉是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力,因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被迫升高,竞争力降低。此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在走出口导向性的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升值进一步消弱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巨额的境内外热钱进入中国的房市、股市等投机场所,造成巨大的经济泡沫。未来,人民币升值到一定程度,热钱大量套现退出,造成泡沫破裂,势必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剧烈震荡和破坏。(二)资源环境约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明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一直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未改善,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率正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式经济的集中体现。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与资源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强。从资源储量来看,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与世界人均水平相比,淡水为28%,耕地为43%,森林为25%,石油为7.7%,铁矿石为17%,铝土矿为11%。从资源利用效率看,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4.5倍、美国的2.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单位水耗的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而同时,因高消耗、高排放带来的高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认为,我国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我国环境问题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三)传统比较优势渐失近些年来,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发展出口导向性经济,大量资本开始进入这些国家投资建厂,利用比我国更低廉的劳动力生产商品,其生产的商品在国际贸易市场对我国商品构成威胁。同时,在国内,因为一些制约发展的长期矛盾,外贸企业的压力继续增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原材料价格、租金等生产运营成本上升,使得我国商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削弱。四、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策略(一)提高国内消费率,积极扩大内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财税改革使我国“投资-出口”模式取代了“投资-消费”的模式,进一步降低了我国本来就偏低的消费率。这导致了我国的外贸依赖度过高,经济严重依赖外资。由于美国金融危机、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需求疲软。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企业在继续深入发展国外市场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重视内部需求的发展,以降低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度,减少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进而使得我国经济更加健康平衡地发展。(二)调整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一直以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比较优势理论指导我国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成本发展国际贸易,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该理论过分强调了劳动力、土地、资源,而忽视了自主创新和技术在发展中的作用。在国际经济形式多变、我国传统优势渐失等多种因素下,继续追求比较优势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式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三)政府大力支持,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当代国际贸易主要由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控制了资本、许多原材料和重要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虽然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至今却没有一家全球品牌企业。培育我国有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支持跨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竞争,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并且政府应该在财政、税务、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进一步深入和人民币国际业务的越加成熟与完善,人民币成为东亚地区国际贸易主导货币的条件越加成熟。中国应推动人民币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结算货币以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和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参考文献[1]张宗益,李建春,孙忠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02).[2]王智新,梁翠.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3]翁鑫.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6).[4]陈柳,陆宏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发展的经济效应[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8).[5]焦知岳,黄惠英.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协整分析[J].价格月刊,2008(02).[6]才国伟,舒元.我国对外贸易与世界技术扩散[J].国际贸易问题,2009(11).[7]包群、阳佳余,(2008)“金融发展影响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吗,”《世界经济》第3期。[8]黄毅,(2009)“四川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剖析,”《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第1期。
本文标题: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6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