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蔗田蘑菇种植技术9月中、下旬,正是糖蔗的生长后期,剥下蔗杆上的枯叶,把蔗行之间的空间腾出搭建菇房。菇房一般采用四畦三沟组建一间,即两条畦合在一起搭成一床,两床合在一起搭成一间,中间的沟作为人行道。先用甘蔗叶把每丛甘蔗扎成一捆,以提高搭架的承受能力,然后按上下两层菇床间隔60cm的要求,用小竹竿、芦苇杆或小木棍搭成菇床,用甘蔗of-和稻草铺底,就可均匀地铺上已经发酵好的蘑菇培养料。蘑菇房一般用塑料薄膜把棚顶的前后左右围起来,再用甘蔗叶编成的草栅栏覆盖好,以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菇房要在人行通道的两头留门,每个门还要设密门和疏门,以便调节菇房的温湿度。菇房建好,培养料接上蘑菇菌种后,遇到干旱高温,要喷水或蔗田沟灌水。当菌丝体培养15天左右,床底见到菌丝,就要抓紧覆土。土可以就地取材用细土粒覆盖菇床4~5cm厚。当菌丝体爬上3/4细土表面,菌丝顶端呈扇形时,又要抓紧定好菇位,喷好结菇水。当蘑菇采收4~5遍后.还要配合喷水,适当加入过磷酸钙、石灰、草木灰的过滤液及少量食盐,以补充养份并中和料层中积累的酸性物质,控制杂菌生长,保持菇体的洁白色泽。蘑菇采收时,培养利会留有空间,还要用细土碾碎覆盖填满。蔗田蘑菇可一直收成到来年3月底或4月上旬。蘑菇收后,糖蔗也全面收成了。这时就把蘑菇培养料作为肥料散在蔗田里使第二年宿根蔗长得更好。蔗田种蘑菇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降温控热技术:当气温达30℃以上时,蔗田要灌水降温,要加厚房顶覆盖物,多留蔗叶,加强荫蔽度;上午9点到下午4点要关闭房门,下午4点后开窗,菇房内要喷水或增加培养料的喷水量。2.保温措施、:一月份之后蔗田菇房的管理中心是保温,所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堵塞菇房处处漏洞,尽量使之密封,二是每天下午4点至次日上午9点要闭菇房门窗:若遇晴天则要开窗。三是尽量剥除甘蔗枯叶,并把人行道房顶覆盖物去掉。仅留一层塑料薄膜,让阳光射进菇房。3.调湿措施:进床时培养料的含水量可掌握在65~68%,即捏紧培养料,手缝有水渗出即可。各次喷水量要适当多些,水源充足的蔗田要经常灌水。若遇阴雨绵绵的季节,要采取降湿措施:一是加强蔗田排水,二是剥除枯叶,使蔗田通风透气:三是打开门窗,必要时把两边“墙壁”地膜和稻杆屏全部掀开。其它培养管理技术措施,与室内蘑菇基本相同。用泥炭土制蘑菇菌种的方法用泥炭土制蘑菇菌种的方法过去蘑菇制种的传统方法是用粪草培养基。这种方法用料大,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因此,就,有谷粒培养基、颗粒培养基等许多革新方法。但谷粒培养基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菌种容易遭受鼠害,而且谷粒的淀粉含量大,灭菌后粘度增加,防碍菌丝生长。颗粒培养基,其配方也需要相当数量充分发酵的培养料粉和淀粉,工序繁,成本也较高。这里介绍一种用泥炭土代替牛粪和稻草;栽培蘑菇菌种的方法,其质量和栽培的效果都较好,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制作方法:泥炭土也叫草炭,一般含有机质达50%以上,腐殖酸22.3%,氮0.8%,磷0.25%,钾0.4%。培养基配料为:炭泥土50%,甘蔗渣(或稻草粉)30%,麸皮(或米糠)20%,石膏10%,过磷酸钙1%拌匀,调合均匀,使含水量达60%,用壳灰调节pH值到7.5(泥炭土含酸性大,使用时必须调节好酸碱度),装入蘑菇瓶或塑料菌种袋,经严格灭菌接种后培养。泥炭土培养基接种后,在适温(20—25℃)培养,经20—30天即可长满洁白、浓密、有光泽的菌丝。这样制出的菌种比粪草培养基的菌种耐存,菌丝不易衰老和萎缩。采用泥炭土蘑菇菌种播种,撒播或穴播均可,但是,必须防止料面偏干影响菌丝的定植。播种后,由于泥炭土菌种是小颗粒状,能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料面上,每一个小颗粒成为一个发菌中心,无数小颗粒生长茸毛状菌丝,首先布满菌床的表面,并能迅速向深处蔓延,可以同常规栽培一样管理。每袋菌种可播种栽培面积1.5平方米,每瓶菌种(750g装的蘑菇瓶)可播种1平方米。菌种用量省,成本低,栽培效果好,很受群众欢迎。利用泥炭土原料制蘑菇菌种,可以把泥炭土晒干粉碎,直接和甘蔗渣等配料混合使用,不需经过堆制发酵过程,以减少生产工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种的效率。塑料棚栽蘑菇技术用塑料薄膜搭棚栽培蘑菇,好处是少占地,容易控制温度、湿度,产量高、质量好。场地宜选择地势较高的树荫处或林地避免太阳直射。场地的杂物要清除干净,做成30cm高的土畦。在离棚架15cm处开排水沟以防积水。棚顶要遮盖稻草或蔗叶。棚四周的薄膜要比棚架长出15~30cm,以便用泥土或竹木条压封和掀卷。由于棚内温度比土木结构的菇房均增高3~5℃,所以下菌种时间要相应推迟10~15,以防高温引起的不良后果。用塑料袋制蘑菇菌种技术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需要菌种量增多,而采用传统式玻璃瓶制种工作量大,效率低,装料少,成本高,使扩大蘑菇生产受到一定限制。为了适应蘑菇生产发展的需要,用聚丙烯塑料袋代替玻璃瓶制蘑菇培种试验,可取得良好效果。采用34cm×l7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配制好的稻草培养料0.75~0.85kg(相当于两玻璃瓶量),上下套圈、塞好棉塞,然后分层叠放到蒸煮锅内,进行高压蒸煮灭菌,待压力升至1.5kg/平方厘米时维持2小时(或用平压锅连续蒸煮8小时)便可达到灭菌目的。待料温降至室温(28℃以下),便可接入蘑菇原种。接种量与玻璃瓶相同,每瓶原种可接50—60袋。接种后换入培菌室培养30~35天,菌丝长到袋底即可使用。塑料袋代替玻璃瓶制蘑菇菌种具有如下好处:①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装料比用玻璃瓶快2~3倍,能在较短的制种季节内扩大菌种生产,抢上栽培季节。②塑料袋有一定的空气透过,有利于菌丝生长,并能促进蛋白质及多糖类化合物分解,菌种料的全炭、木质素、纤维素利用率和可溶性糖,铵态氮含量均比玻璃瓶的高,因而菌种质量好。⑧减少投资。④取种方便,打开袋口,即可随意取出所需菌种量,且不损伤菌丝,播后菌丝吃料快。因此,推广使用塑料袋制蘑菇菌种,可加快蘑菇生产的发展。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栽培蘑菇,习惯采用长时间室外发酵方法,叫做一次发酵,也叫常规发酵。蘑菇二次发酵,是吸取外国经验,把培养料的堆制分两段进行,第一次发酵也就是前发酵,仍然在室外进行,但发酵的时间从原来的30天左右,缩短到15天左右,翻堆从5—6次减少到3~4次,然后把前发酵的培养料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发酵,也就是后发酵,又叫巴斯德灭菌法。蘑菇培养料的常规发酵与二次发酵相比较,前者有以下三点不足之处:①无法有效控制培养料的发酵过程。堆内外培养料温差大,微生物分布不均,往往因发酵不彻底,导制培养料变质,影响蘑菇产量,甚至造成栽培失败。②发酵时间过长,堆料干物质营养成分损失严重。尤其是由于氨的挥发损失,导致培养料质量的下降。③无法消灭病源微生物及害卑,而有利蘑菇生长的有益微生物类群少。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则可以弥补以上三个缺陷。蘑菇二次发酵通常有二种做法:一种是室内升温发酵,另一种是室外通气连堆二次发酵。现具体介绍如下:(一)室内升温二次发酵法此法是在前发酵好的培养料进房以后,通过人工加热进行后发酵的。所以培养料进房以前,要准备好加热工具、燃料等,菇房要密闭。一般lOO平方米的菇房,耗煤量250~300kg,柴片50kg,薄膜的需要量因菇房的密闭条件而定。升温设备,可用53加仑的汽油桶,焊上加水管和出水管,制成蒸汽发生器。通常每60平方米空间约需一台蒸汽发生器。也可以利用自制的土锅灶直接升温。密闭差的栽培房,屋顶要用两层薄膜覆盖,墙壁四周的缝隙要用泥补密。操作方法如下:1.前发酵在9月底至10月初建堆,配料及堆制方法基本与常规发酵相同。所不同的是,氮肥要在第一次堆料时加入,石膏和过磷酸钙分别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翻堆时加入。堆期为14天左右,各次翻堆间隔时间分别为5、4、4天。2.发酵时把前发酵好的培养料趁热自上而下搬进菇房,堆放在架上(架底不放),迅速关闭门窗,利用加热设备在10~12小时内使料温提高到60~62℃并保持6~8小时。然后采用交替通气办法力口大通风量,使温度控制在48~52℃,维持3~5天。其工作原理是,第一阶段升温至60℃,对培养料进行巴氏消毒,以杀死料中病源微生物和害虫,第二阶段是人为控温48~50℃,创造微生物类群的生态环境,对有益微生物进行控温培养,促进大量繁衍合成多醣菌体蛋白,以改善培养料的营养和质地,加速有机分解,达到制造出适合蘑菇生产的优质培养料的目的。后发酵好的培养料应该发白,含有较多的放线菌,料香且富有弹性,呈棕色无氨臭,含水量70%,pH值在8.5左右。此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前发酵好的培养料宜生不宜熟,②上床时的培养料需偏湿,防止因升温而变干i⑧加温要快,两个阶段的控温一定要达到标准。(二)室外通气连堆二次发酵法此法是利用堆料自身热量,经人工控制达到预期发酵目的。其具体方法是:把前发酵好的培养料堆成245cm长、100cm宽、100cm高的小堆。并预先用木棍或砖头在小堆底部中央撑起20cm见方的纵向通风洞。又在通风洞中每隔0.3m左右竖一根木棍,把前发酵好的料翻在其上,待堆肥操作结束后,拔出竖立的木棍,在堆中形成垂直的排气洞,每个排气洞与底部纵向洞相通,堆好后在把两侧通风洞堵死。定点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62℃(一般40小时)时,挖开通风洞口输入新鲜空气,防止温度继续上升并控制在62℃,维持8小时左右,以后加大通风量,使堆温降至50~55℃,2~3天后即可上床。如果发现培养料发酵不均或料偏生,还可以进行第二次通气连堆发酵。注意事项:①各条通风洞与排气洞要保持畅道,切勿堵塞,以免引起缺氧,造成厌氧发酵。②在连堆发酵过程中,培养料切忌被雨水淋湿,以防造成降温和养分流失。⑧采用此法,堆期比常规堆制法缩短约一周,播种后菌丝吸收养料快,所以堆肥时间要比一般堆肥推迟10天左右。平菇栽培技术栽培平菇可用棉子壳等作培养基,配方和栽培方法介绍如下:棉子壳培养基的配方为:棉子壳78%,米糠或麸皮30%,蔗糖1%,石膏粉1%,或者直接用棉子壳加水(含水量70%左右),或者用棉子壳100kg,磷肥2kg(含磷量6~8%)石膏3kg,马铃薯3kg(煮热捣烂),加水120kg拌匀至用手握紧配料指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度。培养菌丝的适宜温度在25~28'C左右,因品种的不同而略有差别,但不能超过32℃。可实行分层播种,将培养基料铺于菇床上约3mm厚,再将菌种撕成蚕豆状小块均匀撒上,如此播种2~3层,最上一层菌种用木板压平压实(也可直接铺10~15cm厚的培养料,采用穴播方式),播种后;覆盖塑料布,保持温度,以利发菌,发现塑料布上形成水珠,可揭开抖去。温度过高时,也可揭开通风换气。经20~30天左右,菌丝布满床面,小菇蕾开始出现,这时就揭去塑料布,温度保持在18~30℃之间,湿度为85~90%(可喷水控制),并要有一定散射光线。40天左右便可以采摘。种一次可采3~4次,每1平方米可采鲜菇12一15kg,每50kg培养料可收鲜菇40~50kg。每年春、秋、冬可播3次。每次当平菇长到8—9成熟时采收,可在清晨少许喷水后进行。每批采收后,整理床面,停几天后才停水保湿。10余天后,下批菌蕾便逐渐形成。露地栽培平菇,可于背风向阳处做畦,宽lm,深30~40cm,长4~5m,呈东西走向以利冬季保温,北墙应比南墙略高,四周开挖排水沟。进料前,可将地面及墙壁喷湿,铺料及下种方法同上。畦床上覆盖塑料薄膜,冬季可加盖草帘。采用其它原料配制培养基栽培平菇,其栽培方法也是一样。如甘蔗渣培养基配料:甘蔗渣与木屑1:1混合,加上20%细糠和麸皮,石膏1%,过磷酸钙1%,含水量60%,拌匀装瓶,无菌接种,置于10—30℃条件下培养,子实体发生时打开瓶塞,保持空气湿度90—95%。采收2~3批后再挖出瓶内培养基,压成5cm厚的方块,继续培养。油菜壳培养基:先将43%新鲜、晒干的油菜壳与30%麦壳混匀后湿润,然后入干牛粪20%,过磷酸钙3%,石膏2%,石灰2%拌和,加水时温度掌握在60%,pH值为7.5~8。另外,麦草粉、稻草粉也可用作培养基,其配料及管理方法,可参阅棉籽壳培养基。凤尾菇栽培技术风尾菇是一种新菇种,营养丰富,肉质
本文标题:菌类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6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