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九年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温馨提示:本试题满分为150分,其中包含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号一35分二(55分)三55分卷面分5分总分[一]22[二]18[三]15得分一、积累与展示(35分)1.补全下列古诗文(6分,任选六空填写,每空1分)①,曾益其所不能。②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③世有伯乐,。④,猿鸣三声泪沾裳。⑤苔痕上阶绿,。⑥,千树万树梨花开。⑦我寄愁心与明月,。⑧,草色遥看近却无。⑨全篇默写(4分)泊秦淮杜牧,。,。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7分)青春的路上充满了彷徨。青春的热血在我们的身体中流淌,叛逆的力量在沉默中爆发。叛逆、嚣张、标新立异……是我们的标识。我们渴望成长,渴望摆脱种种束缚,却又羽翼未丰。我们渴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被认可,却又能力不足。我们有满腔的激情与理想,可又无法释放。于是,我们纷纷发表独立宣言,希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可,我们纷纷反抗,希望挣脱羁bàn。我们徘徊在梦想与堕落的边缘,不知路在何方。①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彷.徨()羁bàn()②根据选文内容,给本段话拟定一个标题。(2分)③指出本段文中使用的一种主要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2分)④找出本段话中的一对同义词(1分)3.名著阅读,根据你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完成下面的两题(5分,每空1分)①《童年》中,外祖父家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②《格林童话》是德国语言学家以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一部儿童和家庭童话作品,其中脍炙人口的作品有、。(任写两篇)4.综合性学习(13分)(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2分)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走向世界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前的中国教育明显存在着“崇洋媚外”的现象,国人在投入了巨量的人力物力学习英语后,却尴尬地发现,中国大陆英语熟练程度在亚洲排名倒数第二。更为尴尬的是,国人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材料二:据调查,当前中小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词不达意的情况。更有甚者,作文中经常出现常用字的书写错误。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分)(2)今天是欧洲胜利日(前苏联定为5月9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政府也可能在九月份首次举行非国庆大阅兵以示纪念。为此,某学校要求九年级各班5月9日下午4时在教室举行“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演讲活动。①请你拟定一份演讲提纲,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条理清晰。(80字左右)(3分)②某同学为此写了一篇校园新闻稿,以下是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8分)5月8日下午,九(14)班开展了“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演讲比赛活动。A本次活动教室的布置,演讲的内容,老师的点评都处处围绕着“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B同学们为开展活动顺利,都积极进言献策,参与热情高涨。C本次活动增长了同学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了解。1)A句中的两逗号应该改为:号。(1分)2)B句中划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该改为。(2分)3)C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2分)4)5月11日上午大课间,学校准备在阶梯教室召开“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主题演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班级、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请你以校长办公室的名义写一则通知,告知九年级全体师生。(3分)二、理解与运用(55分)[一]沉重的漂流(22分)彭瑞高吕东远①在离虎跳峡不远的地方,我意外看见了一个朴素的纪念馆——长江漂流纪念馆。②我屏着气踏进门,又屏着气看完所有的展品。③人们熟悉那种一般意义上的漂流:青山倒映,绿水长流,渔歌欢唱,竹排扁舟……这种漂流,很多人都经历过,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漂流,是轻松的漂流,闲适的漂流,女性化的漂流。④而我此刻看到的漂流,却是险恶的漂流,沉重的漂流,完全属于男子汉的漂流。这种漂流的分量,你只有到虎跳峡旁边去才能掂量出来。那落差几十米的长江之水,挟着一股寒气,奔腾而来;它含着天的威势,山的力度,以冲决一切的勇气,滚滚东去,激流飞溅,白浪滔天,雾满峡谷,声震九霄……在这个地方漂流,轰轰烈烈,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人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流。⑤然而,这又是必须付出代价的漂流。男人们高起坚硬的头颅,向着急流和险滩挺进。有人在天与地的缝隙中,重新呼吸到了生命的空气;也有人在水和石的冲击下,永远沉入了另一个世界。生还的是英雄,而人们更愿意记取的,是那些死去的硬汉姓名:尧茂书、孔志毅、杨洪林……⑥我用凝滞的目光抚摩漂流者的照片。关于他们的漂流,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种声音说,这是盲目的冲撞,是无谓的牺牲,是狭隘的英雄主义;另一种声音说,任何时代都需要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这两种声音面前,我忘却了思索。我不知道哪一种声音是对的。我只觉得有关于此的全部呐喊,都是带血的。⑦不论世界怎样评判,此刻面对尧茂书他们的眼睛,我内心决不敢轻薄。我扪心自度,我哪里有他们那样的勇气!不要说长江漂流、黄河漂流,就是在家乡的黄浦江上,我也未见得敢划一只小船,去与风浪搏斗。也许白天敢,黑夜就不敢;人多敢,独身就不敢。我想,世界上的人,本来就分英雄与敬仰英雄的两类,而我,虽然身为男人,却只能属于敬仰英雄的那一类。⑧长江与黄河的漂流,在殉难者的名字刻下一排后,终于悲壮地沉寂下来。这些年,在浙江,在福建,在江西,在云南……我看到的漂流,都只是那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清波荡舟。男的女的,穿的花花绿绿的,赤着脚,玩着水,还唱着情歌,喀嚓喀嚓按着照相机,坐在小竹椅上,催船工把竹排划得快些再快些。稍微有点浪涌过来,打湿了裙子和裤子,他们就尖声叫起来,把笑声洒得一江都是。⑨然而,要论诗,只有尧茂书他们的漂流,才称得上是一首诗。那是一首英雄的诗,悲壮的诗,生与死搏斗的诗,人与天争锋的诗。在那首诗里,男人嘶哑的喉咙,呼喊的诗征服自然的雄心;他们的一腔热血,染红了太过平淡的历史。纪念碑不会为轻歌曼舞红男绿女而立,纪念碑只属于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士。⑩长江水呼啸东去,纪念馆默默肃立。没有四波的轻,掂不出大山的重。在这里,打漂流的牺牲者口眼不闭。因而,只要站在江边侧耳谛听,你就会听到有一首无字的歌,震响天际,缭绕不息……5.第①段中“朴素”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6.从第④段看,长江漂流的“险恶”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6分)7.第⑧段描绘清波荡舟图景的目的是什么?(3分)8.你对本文的标题“沉重的漂流”是如何理解的?(4分)9.文中第⑥段提到了对长江漂流的两种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其中哪一种看法?说出你的理由。(6分)[二]饮食不宜过烫(18分)①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②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43℃,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③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④研究发现,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⑤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⑥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⑦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10.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11.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6分)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2分)12.③、④两段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3分)13.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三]《桃花源记》节选(15分)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1)欲穷.其林()(2)便要.还家()(3)处处志.之()(4)欣然规.往()15.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16.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7.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4分)三、表达显风采(55分)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18.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考虑到内容的充实,作文不得少于600字;考虑到阅卷的保密与公平,作文中不得泄漏个人的任何相关信息。
本文标题: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7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