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和路线纲领教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展开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特征;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③“三步走”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b、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c、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和清醒的认识,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党提出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不断前进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学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学生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b、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我国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未来这二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d、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要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意义(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教学难点:(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教学方法和准备1、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有所侧重,精讲重点,讲透难点;典型案例法:教师在理论讲解时辅之以经典案例,或以案例引出理论;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查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国情,并进行深入思考。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剪辑四、课时安排(6学时)1、理论教学课时(5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2学时)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学时)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2学时)2、实践教学课外课时(课外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教师总结: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国情,乃是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基本根据。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说,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全面地、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教师提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那么我国现在最大的实际是什么呢?教师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提出科学理论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和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的十三大提出并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师生互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同时,随着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我国还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并把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加以展开,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3这个清醒的认识,是对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把中国未来的发展放在了坚实的基础之上。中国的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在这个前提下,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艰苦探索过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的继承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实践,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以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发达的英、美、法等国的情况为依据,设想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经过一个不太长的过渡时期,实现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首次把共产主义社会按照成熟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恩格斯晚年认为,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存在适应一切条件的一劳永逸的方案,对马克思主义应该灵活应用。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根据俄国革命实践,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高级阶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第252页。段为共产主义。列宁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三个阶段,这些表明列宁意识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要比预想的复杂。但由于列宁过早地去世了,对这个思想没有进一步作理论上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无疑对我们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案例讨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深刻教训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推进了工业化,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看得极其短暂。1936年斯大林就宣布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就认为苏联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赫鲁晓夫当政后,在1961年宣布苏联20年内将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此后,勃烈日涅夫批评了赫鲁晓夫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提出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苏联宪法还把这一理论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勃烈日涅夫去世之后,其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又提出“发达社会主义入口”的主张,但始终没有对自身基本国情作出有科学根据的清醒分析。到戈尔巴乔夫,前苏联则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理论,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当时也有着与苏联相同或相似的提法,基本认为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教师提问: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是导致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苏联东欧过去对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估计显然过高,使得他们在实践上提出许多并不可行的目标,造成在内政外交战略上的一系列重大失误,不仅严重得阻碍了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消极影响。在苏东发生剧变之后,其中教训尤为深刻。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在总体上还远低于原苏联东欧国家,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需要更加清醒和谨慎。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党对基本国情认识的曲折探索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56年到1978年,这一阶段,总的来说,是不清醒或发生失误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78年案例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这一阶段是由不清醒转入比较清醒和自觉的阶段。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时间不长的过渡时期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怎样认识它的基本国情?从那时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党对此作过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一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毛泽东和我们党就开始了对我国变化了的国情的认识,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他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了我国“一穷二白”的状况,“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所以要善于学习外国一切好的东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足干劲搞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在我国已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尽快改变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党的八大虽然没有提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但上述论断是符合实际的。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还很不完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些论述,表明当时在肯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同时,也看到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的现实。因此认为,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应当注意发展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这说明当时也认识到在生产关系上不能求纯,要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成熟性。这是社
本文标题: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和路线纲领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8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