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
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辅导培训高等教育学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第一节、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设置•专业的形成:•1、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结合;•3、专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学科发展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学科水平是衡量高校水平的标志学科是科学学概念专业是教育学概念一、高等学校学科分类及特征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一)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1、相应学科对专业设置的影响2、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专业设置的影响3、个人自身发展要求对专业设置的影响专业设置和调整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设置覆盖面较广;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二)专业设置的原则1、超前性原则2、灵活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结构优化原则5、宽口径原则6、特色发展原则第二节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一、高等学校课程特点1、能更深刻、更及时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2、追求新知识已成为一种永恒的职能;3、促使身心更完善。二、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教学计划及其修订要突出几个重点P164:1、重点解决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问题;2、重点解决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整合问题,优化和重组新的课程体系;3、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4、重点解决鼓励个性发展问题。(二)教学大纲及其编制教学大纲编制六原则P165:1、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2、符合学科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任务;3、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4、建立科学严密的体系;5、符合学生实际,贯彻少而精原则;6、文字精炼,语言明确,术语定义准确。增强可操作。三、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一)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或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二)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原则1、高等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专业性强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应用性强变化大。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第一、适时增删原则第二、完整建构原则第三、个性发展原则第四、知识拓展原则第五、调动师生积极性原则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一、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师生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重点掌握)教学过程这一概念的含义:1、教学偶刚才是人类个体的发展过程,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发展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在主要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的过程;4、教学过程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科学世界观和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智慧过程。学校教学过程是一个主要由教育主体(教师、学生)和教育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P169特点:1、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2、学习主体性逐步增强3、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4、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逐步增加。(三)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过程中四种最基本的关系:1、教与学的关系2、教学与科研的关系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4、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关系教学过程的四条基本规律1、教学相长规律2、教学科研互动规律3、教学的发展性规律4、教学的教育学规律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一)备课:钻研教材;讲稿与教材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二)课堂教学:目的明确;保证科学性;体现思想性;联系实际。(三)考核评定:学习无止境。低分与高分;及格与不及格。如何看到某学生答卷只完成85分题,分数则给了95分三、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及其体系(一)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1、教学过程的规律。2、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3、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4、高等学校特定的教学任务。(二)大学教学七原则:P176-1781、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统一;2、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统一;3、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统一;4、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有机统一;5、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认识统一;6、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放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7、全面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有机统一。(三)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全面考虑、妥善安排、灵活运用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的手段与教学方法一、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及其特点教学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式或活动途径;狭义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对学生施教影响,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等传授给受教育者,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品质修养等的具体手段和方法。1、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教学趋势短学程多样化小规模2、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3、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类型1、师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问答、讨论等。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实习、演示、参观等。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如自学指导、练习等。4、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特点P179:1、由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2、具有很强的探索性;3、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运用原则(一)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二)讲习知识方法与训练智能方法的统一(三)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统一三、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举隅1、发现教学•2、问题教学/3、研讨教学/4、掌握学习/5、学导教学/6、个性化教学问题、提问假设、资料结论、证实•问题情境•独立活动•提新问题•小组•报告或讨论•总结•分小单元•掌握单元•学完课程•组织教材•相互问解•精讲、演练•定目的•定反馈方案•定场所•定伙伴•定成绩普遍采用的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传递信息:适合知识背景和兴趣;准备;板书便于记和复习;语言技巧;手段应视目标而定。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分配讨论时间;总结、思考。背景知识和参考文献;正确学法或解决问题途径;提供指导。四、高等学校教学手段的发展(一)建立了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二)开发了适应新教学手段的教材体系(三)构建了先进的教育网络资源系统1、演示型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2、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3、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个别化教学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1、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2、教学信息处理的数字化3、教学信息储存的光盘化;4、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5、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选择方法的依据•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点。•教学条件。•方法与手段有效组合是最优化。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一、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分类(一)高等学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二)教学评价的分类1、按评价对象分:可以分为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评价、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其他单项评价等;2、按评价主体分:自我评价、政府评价和中介机构评价。3、按评价时间和作用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按评价的基准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5、按评价的性质分:需要性评价、可行性评价和配量性评价等。二、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作用(一)管理作用(二)导向作用(三)鉴定作用(四)激励作用(五)改进作用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内涵教学设计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而言,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分析教学任务2、分析学生的基本状况3、明确教学目标4、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5、确定教学实施的路径6、开展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设计中必须体现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评价。三、教学设计的模式(一)系统模式(二)目标模式(三)过程模式四、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教学目标设计1、设计教学目标的步骤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学目标分类列出综合性目标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2、教学目标的表述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学生2、行为动词——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要尽量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3、情境或条件——主要说明学生在哪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操作。4、表现水平或标准——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二)教学起点设计确定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可从三个方面进行:1、认知因素/2、非认知因素/3、社会因素(三)教学内容设计1、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2、根据程序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3、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四)教学时间设计1、把握好整体分配时间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4、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流失(五)教学措施设计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明确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广泛了解有关教学方法、对相关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并选择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教学媒体;根据媒体的技术特征选择教学媒体;根据经济条件选择教学媒体。(六)教学评价1、教学前要有准备性评价和安置性评价;2、教学中要有形成性评价,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3、教学后,要设计总结性评价,以此来评定学生学习的成绩,判断学习水平的高低及相对低位,并对整个教学效果做出评价。第七节教学风格及其形成一、教学风格及其意义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问道状态指标值。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教学风格的形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二、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发展性三、教学风格的形成(一)学校领导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发扬民主精神,鼓励教师创立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二)每位教师应有独特的自觉追求,发挥个人优势,形成有个性色彩的教学风格。1、培养乐教的积极精神,把教学当做一种艺术来追求;2、掌握教学基本规律,刻苦锻炼基本功;3、注意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4、定向发展,有意识进行锻炼和发展5、把继承和发展、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第八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过程理论(一)自上而下的模式(二)自下而上的模式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势(一)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向明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认证、国际学分互认、教学方法和师资培养具有体现。(重点掌握)(二)创新人才培养是主旋律1、教学观念上,确立学生自我建构知识观念;2、打破传统的批量生产人才的教学模式;
本文标题: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9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