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虞美人》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和老师,我叫杨玉静,是来自高职部的一名语文教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样是心灵的塑造者。我认为只要是能深入学生内心的知识,同样会塑造心灵。朝着这个方向,我开始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虞美人》处在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材《语文》古诗鉴赏单元《词两首》第一篇。1.从诗词本身的文学价值来看:它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代表作,其作品影响了许多宋代著名的词人。《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2.从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来看:首先,它正好处在诗歌鉴赏学习的尾声阶段,易于我们对前面所学习的鉴赏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其次,它处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本课可以以读为主线,形成诵读品析积累的板块教学: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真实美,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中品析诗歌的意境美。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根据大纲和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本词的内容,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学习诗词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能力目标:(1)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深刻地体会李煜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悲愁之情。(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本词的内容,整合鉴赏方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难点:以读促学,提高诗词鉴赏能力。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独特手法和风格。二、说教法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丰富学生的鉴赏技巧,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2、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我爱诵诗词”的诵读比赛情境,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符合教育学直观性则。3、探究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合作探究《虞美人》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感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4、问题引导法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发表意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学生提高认知,也丰富了鉴赏技巧。三、说学法(一)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中职二年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职校学生的领悟力相对较弱,普遍存在着“缺乏鉴赏兴趣”和“鉴赏技巧不足”两个问题。兴趣的缺乏使学生“读不进去”,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但是学生的竞争意识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读的主线中,不是要求学生一蹴而就,直接进行美读,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知人论世整体把握地读的基调,到讲究节奏、语调、韵律、轻重音地吟读,到抓住意象,把握情感地说读,到最后“自主探究”地品读,学生是跟着老师,层层递进,到最后的品味,水到渠成。(二)学法分析1诵读法诵读法贯穿全课始终。采用学生自由读,男女生对读,几小组轮读,小组竞赛读形式。2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在教师问题的点拨下,合作探究完成小组任务。3多媒体直观法多媒体直观法贯穿始终。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调动积极性。四、说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虞美人词牌的来历,奠定诵读基调(5分钟)是谁赋予它如此美丽的名字呢?先让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来到楚汉相争的年代吧。当年,西楚霸王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四面楚歌,虞姬拔剑自刎,鲜血落地,化为鲜艳的花朵、此花便是虞美人。有诗写到: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轻血化为原上草。后来的教坊怎能放过这段荡气回肠的英雄美人的故事,自然被列入教坊演唱了。后代的文人也用虞美人演绎着自己的情感,但虞美人在古代多寓意着生死离别、悲歌。其中以李煜的《虞美人》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李煜的《虞美人》。二、创设情境,《我爱诵诗词》激起诵读兴趣。(10分钟)诵读是感受美、传达美的最好的表达方式。正如,我们慷慨激昂的诵读感受到了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忠”,白居易《琵琶行》的悲,杜甫的《兵车行》的忧、李白《梦游》的傲骨。假如,我们要举办“我爱诵诗词”朗诵比赛,而《虞美人》为必选篇目,那么大家该用怎样的声音、情感去诠释它呢?你们将做哪些准备?1学生讨论回答2教师提示问题:读诗必须先了解诗词,回顾之前的在学习其他诗歌时,都学了哪几方面?3教师归纳总结:知其人,诵其诗,读出真实美明技巧,诵其诗,读出韵律美探究词情,诵其诗,读出意境美设计理由:根据上述的学情分析,创设朗诵比赛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我爱诵诗词”为名,模仿学生所熟知的电视节目《我爱记歌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此达到诗歌鉴赏的目的三、知其人,诵其诗,读出真实美。(5分)1教师提问:“诗如其人”,有什么样的诗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诗歌。东坡洒脱,其词豪放;柳永多情,其词婉约;李白一生豪放、乐观,才能歌出“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如此美的词的作者应该是怎样的人呢?2学生回答3教师补充总结:李煜的一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1)文学地位-------作个才人真绝代被誉为词中之帝,在中国历史才子榜中可以排进top10。李煜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但成为宋初婉约派词开山鼻祖,也为豪放派打下基础。就连征服南唐的宋太祖也感叹道:李煜若以作诗词工夫治国家,岂为吾所俘也!《浪淘沙》(千古词帝颂)繁世乱哄哄,古史倥偬,南唐后主李煜风。词作冠世好轻松,情思放纵。千古词帝颂,丧国方痛,才华横溢为天动。一代风流贯时空,天地人中。(2)政治命运-------可怜薄命作君王展示“李煜档案”姓名:李煜自号:钟隐信仰:佛教性格:感性身份:南唐后主违命侯生辰:937年7月初7卒日:978年7月初7绝命词:《虞美人》他性格温和,是个感性之人(没有主见,很纠结),却偏偏当上独揽大权、需果断笃定的帝王。笃信佛教的他直到宋军兵临城下,还在听和尚诵经。975年,南唐灭亡,在位15年的李煜被俘,世称李後主、南唐后主。,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被押送到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洗面”的日子。从此,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失去了往日奢侈豪华的帝王生活,忽而成了一个失去家园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成了李煜的绝命词。4、学生在了解李煜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尝试诵读。设计理由: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拉进学生和词人以及词作的距离,为学生进一步诵读鉴赏打下基础。大多数学生对李煜很陌生,为了消除距离感,我用诗句将李煜一生概括为两个方面,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采用了时代感强的词语以及形式,例如“top10”、“纠结”、“李煜档案”等。四、明技巧,诵其诗,读出韵律。(5分钟)1教师提问:韵,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律,是古代校正音乐的标准。我们曾经感受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四言诗二二节奏的工整之美,我们也曾经品味过“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五言诗的委婉之美,词本是配乐而唱的,有变化之美,《虞美人》的韵律是怎样的呢?(欣赏展示邓丽君歌曲)(展示参考资料:“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考正白香词谱》)2学生划分节奏。3教师介绍韵脚知识: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以此单元诗歌《琵琶行》为例找出韵脚。4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5教师总结押韵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6学生自由诵读并体会(教师指导)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设计理由:这一环节虽然简单,但往往最被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忽视,将诗歌节奏划分出来,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的韵律美,同样也下面对诗词中的重要词语进行品析打下基础。五、探究诗情,诵其诗,读出意境美。(25分钟)1教师分组布置任务:情感是诗的基石,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为了读出意境美,我们分组探究《虞美人》的诗情。(按课前计划,将全班分为四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织探讨任务,每组出一名成员展示探讨结果,另一名成员展示词句诵读。)教师展示任务情况:第一组:1小组任务:搜集资料,探究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抒发了李煜什么情感。分析并展示其词句的诵读。2教师点拨问题:a研究古诗词中两个意象b为什么作者希望“春花、秋月”快完结呢?C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第二组:1小组任务:探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句诗情,分析并展示词句的诵读。2教师点拨:a分析东风、明月、故国意象。b“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三组:1小组任务:探究“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词句诗情,分析并展示词句的诵读。2教师点拨:分析“朱颜”意象。“只是”体现出诗人的什么情绪。第四组:1小组任务:探究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情,分析并展示词句的诵读。2教师点拨:从艺术手法角度鉴赏诗句分析“愁”和“春水”两个意象。这“愁”看得见了吗?举几例其它写愁的诗句。设计理由:探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较高,但它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为了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我降低难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并且提供点拨具体问题,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不至于无从下手,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还要加以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以便总结和作出评价。六、小组展示,教师整体总结(15分钟)1春花秋月: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象征美好事物。往事:A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知多少”三个字中包含着多少对往日怀恋之情,也暗示了多少在小楼深院被囚禁的痛苦岁月。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为了体现这种往事之叹,应重读“何时”2东风:春风故国:灭亡之国明月:明月意象分析: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还远》》又:表明次数多。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被俘两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为了诵出这种变迁之感应重读“又”和“不堪”。“又”要读出的是光阴虚度一年却无能为力的感慨;“不堪”要读出一种厚重感,压在心头的无比难受,抑郁之气郁结于胸。3朱颜”:宫殿的容颜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要读出叹惋之气,是词人的无限怅恨之感。4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将抽象的情化为具体的意象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七、教师课件展示《虞美人》朗诵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品评名家诵读。(5分钟)设计理由:很多课都是先给学生展示名家诵读,我之所以放在后边,是因为这样
本文标题:虞美人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9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