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十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1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练习题古华琼(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最早出现于(D)A.2001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B.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定有序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D.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是(C)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D)。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D.社会条件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B)。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9.(D)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10.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C)A.广覆盖B.可持续C.高水平D.保基本(二)多项选择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A.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2B.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C.安定有序的社会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ABCD)A.必须坚持改革开放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以人为本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的科学含义体现了(ABCD)。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B.公平与效率的统一C.活力与秩序的统D.科学与人文的统一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ABC)。A.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B.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C.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D.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6.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ABCD)。A.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B.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C.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D.规范和协调劳资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7、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ABD)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允许、鼓励和支持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带动后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D.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8.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ABCD)A.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B.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C.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D.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9.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ABCD)(2012研究生试题)A.健全社会管理格局B.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C.创新社会管理理念D.创新社会管理方式3(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摘自胡锦涛《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请回答:(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答案】(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同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和谐社会建设。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气氛,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有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具有重大意义。(3)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阅读下列材料4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著提高。从1949年到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从6.7平方米和8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2008年城乡居民你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增加32.5万倍。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材料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2009年四月,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正式推出。新医改明确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和工作。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农民。60岁后享有“普惠式养老金”,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摘编自人民网中国网)请回答:①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②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参考答案】(1)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具体体现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合理的收人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谮社会。(2)推进以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的措施有: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四)、论述题1.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要点:(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5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案要点:(1)理论意义: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现实意义或实践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③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社会和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9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