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十三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第十三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015年12月24日课程:综合教师:巴丽江年级:初一一、学情分析在中学阶段大力提倡创新教育,高度重视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大问题。在新旧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之际,全社会应充分认识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应探索在中学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规律,研究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途径。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创新能力。2、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感受探究创新能力的一般过程,学会搜集、分析等。2、能善用自己的创新思维。3、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创新思维,还要有实现创新设想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实践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合作意识。2、初步形成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创新的能力意识。本课重难点:重点:理解创新能力。难点:学会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三、教学方法教法建议: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参加本节活动课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法建议: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四、教学环境、媒体设计及材料以探究活动室为主要场所、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牛皮纸、胶水等。五、教学内容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教师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所有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主要的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弘扬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和欣赏每一名学生,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依靠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③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必教师要支持学生学会合作,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创新;⑤教师要自觉地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中,要在教改实践中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名学生的心田里。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1、树立学生自信心,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扫除心理障碍。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创新愿望,克服学生在创新问题上存在的自卑心理,引导学生想创新、爱创新、敢创新、会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扫除心理障碍。2、创造良好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环境育人,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这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姑且不说,我只说一下学校环境的建设,学校应该下大力气搞好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学习环境的建设,并随时对学生提供服务,开满开好各种类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体验探索知识,追求科学真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创新,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积累知识,敢于质疑。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需具备的素质,所以,学生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创新活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绝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要培养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联系,使之形成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有了一定知识的积累只能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还不能说就为学生培养了创新能力,或者说学生就具备了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使学生不迷信传统的经典理论,敢于向传统经典理论挑战,不敢越雷池一步,就谈不上有自己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往往就是创新的开始,如能经常坚持下去,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心理品质。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遭受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如果不具备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在困难面前,就会被困难吓倒,丧失斗志,最终以前功尽弃而告终;反之,如果具备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越挫越勇,这样就会不断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意志,最终将会战胜困难和挫折走向事业的成功。所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培养学生具有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创建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模式,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和谐的,这样,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培养学生的个性,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同时,教师还要关心爱互学生、团结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第三,建立新型的合作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念,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关系是一种积极地相互活动,在相互活动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弃传统教师身份,而应该是以一种学习者兼朋友与建议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自由和权利,以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参加社会实践,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学校,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应该适当增开社会实践课,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是多种多样的,如搞社会调查研究,写社会调查报告,搞专题研究,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组织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课,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有些问题不是学生独立能解决了的,学生之间就必须共同研究,共同商讨方能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的这种合作,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就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合作、从而也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反思: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新思维形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心理学研究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和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这里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坚韧性、强烈的动机、热情、自信心。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创新思维,还要有实现创新设想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实践动手能力。21世纪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世纪,发展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其创新潜能,是中学生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没有中学创新教育的成功,就没有中华民族强大的创新能力。
本文标题:第十三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9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