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 第十五讲从传统到现代
第十五讲从传统到现代一、西学东渐1、士与中国古代科学2、西学东渐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来华(广东肇庆)顺应中国习俗学术传教:天文历法;数学,《几何原本》;物理学中国的回应:广采博纳,徐光启坚决抗拒理性审视,方以智3、新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最早的留学生:容闳19岁赴耶鲁大学,1855年回国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有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物质的(洋务运动)——制度的(维新变法)——精神的(五四运动)二、近代中国文化论战1、中体西用论1893郑观应《盛世危言》:中学其本,西学其末1896沈寿康在《万国公报》发表《匡时策》:夫中西学问,本自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8张之洞《劝学篇》重新强调2、东方文化派与中国本位文化派20年代,章太炎、辜鸿铭30年代,1935,陶希圣等10位教授在上海《文化建设》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3、全盘西化派胡适提出,后来其口号改为“充分世界化”,其价值在于同时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价值,其缺点在于忽略了文化的民族性4、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张君劢,梁启超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问题丁文江,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强调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各有偏颇,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三、80年代的文化热现实性、广泛性、深刻性、世界性主要观点有:1、西体中用2、全盘西化3、儒学复兴——新儒学4、综合创新:由已故著名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提出,主张以民族文化为本位,广泛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分,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四、中国文化的未来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有文化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复兴。对于中国文化,有大量优秀的精华,当然也伴随一些落后的成分,我们应该关注其优秀的部分,并为我所用,例如:1、天人合一,和而不同2、尊道贵生,顺应自然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推己及人,民胞物与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两化”(武汉大学萧箑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
本文标题:第十五讲从传统到现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0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