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行政学真题整理(最终)
行政学真题答案【瓦格纳定律】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中的商业法与契约关系产要求建立司法与行政制度。城市化与高居住密度将产生外部性,拥挤又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与调节。这一切都使政府活动的加强成为必需。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代政府职能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向。【集权制】是指决策权集中在中央和上级机关,地方和下级机关必须根据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权力体制。【分权制】是指地方和下级行政机关对其辖区或所管辖范围内的行政事务有自主决定权,中央政府或上级行政机关不加干涉的权力体制。【多中心治理】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产生于深刻的理论分析与丰富的实证分析。首先,多中心意味着公共物品的多个生产者,公共事务的多个处理主体。作为一种治理思路,多中心治理首先意味着在公共物品生产、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处理方面存在着多个供给主体。其次,多中心治理意味着政府、市场的共同参与和多种治理手段的应用。其三,多中心治理要求政府转变自身的角色与任务。【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对其他消费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从物品的所有关系来看,同一物品不仅供其占有者来消费,无法排斥占有者以外的人来消费。依据不同的标准,公共物品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括:1)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凡是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时是纯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非排他性等特征的公共物品时准公共物品。2)有形的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有形的公共物品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无形的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提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等一类服务;3)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指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地方性公共物品指地方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绩效管理可以被界定为:围绕着提高绩效这一目标而事实的一整套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技术。组织绩效管理是一套具体操作程序,其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绩效预算】1949年,胡佛委员会提出绩效预算,在此之前被称为功能预算和行动预算。是按照运作和方案来组织,并把运作和方案的绩效水平与具体的预算数额联系起来的预算制度。它强调政府活动的绩效目标和结果。在绩效预算中将预算成本与机构的活动联系到了一起。利用这种联系,就可以对各个机构,各个时期的单位成本进行比较,以提高政府机构的运营效率。【标杆管理】20世纪79年代施乐公司首创,是以最强的竞争对手或那些行业中领先和最著名的组织的产品、服务或流程方面的绩效及实践措施为基准,树立学习和追赶的目标,通过资料收集、比较分析、跟踪学习、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程序,将本组织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比较,分析这些基准组织达到优秀绩效水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改进本组织绩效的最佳策略,争取赶上和超过对手的管理方式。具有实用性广泛性。【目标管理】是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的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绩效评估和评价每个部门和个人绩效产出对组织贡献的标准,目的在于结合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改进绩效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聘任制】所谓聘任制是指事业单位与全体职工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都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授予的在某种情况下依据自己的判断力和道德心,而不是依据他人的判断力或道德心而做出的公务行为的权力。它是行政执行主体在法律明示授权或者消极默许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自由斟酌、自主选择而做出一定的具体执行行为的权力。【行政决策的多数规则】是指获得投票人支持最多的决策方案获胜的一种决策方式。在这种规则下,代表多数人利益或反映多数人偏好的决策方案获胜,但这一多数可能是绝对多数,也可能是相对多数。在许多场合人们都对多数规则的比例有详细的规定,如1/3,1/2,51%等。【过半数规则】是多数票制的一种,区别于简单多数制,是指对一项表决方案,需要超过1/2的投票人赞同方才通过的规则。它的特征是:决策效率高,少数服从多数,节省决策成本,利益保护面较广。是现代深灰中应用最广泛的决策方式。【行政决策】是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实现行政目标而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做出选择或者决定的过程。它的主体是具有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行政决策呈现出多元性和层次性。客体: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中央行政机关进行决策的决策对象,一部分是由地方各级行政机关进行决策的决策对象。具有特定性、法治性、广泛性、权威性、公共性。【行政改革】是公共行政之主体-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公共行政生态环境的需要,而有意识的对公共行政从结构、功能、过程到制度、文化和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它本质上是政府对环境一种使用活过程,是为了调节行政机构和社会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者行政机构内部的关系。【行政发展】源于对不发达国家的研究。是指各国政府为了满足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大力推进其公共行政的变革,扩大政府行政能力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各种活动。它本质上是促使传统落后的公共行政向现代进行的公共行政转化。政治发展是行政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基本前提,行政发展是政治发展的结果,也是政治发展的重要部分。【客观责任】是指法令规章及上级所交付的客观应尽的义务责任,意指负责任和义务。客观责任之所以客观,是因为产生职责和义务的原因在于自身之外的世界。它并不是由“别人”来决定在其位应该如何谋其政。要求行政人员做到:对上级负责和为下级负责;通过维护法律对选民官员负责;对公民负责。【主观责任】是指忠诚、良心及认同,是指个人内心主观认为所应担负的责任,即自己对责任内心的感受。主观责任是行政人员对职责和义务的感知和态度,它往往是个人在其社会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职业道德的反映。它强调我们之所以去做某事是源于内在的驱力。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的观点对于认知行政责任十分重要,它告诉我们行政责任不仅仅是外在的、客观的制度和条文规定,它也与公共行政人员的内心的观点情感相联系。【行政效率】是在公共行政活动中投入的工作量、资源与所获得的结果之间的比率,是公共行政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反应的是公共行政活动的单位成本与单位收益之间的关系,投入主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行政效能】是指行政或所取得的效果、效益。从一定意义上将,行政效率类似于对公共行政的量的衡量,而行政效能是在量之外对公共行政的质的衡量。行政效能测定的公共行政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对有利于不利的界定,也包括着对有利或不利的高低程度的界定。它比行政效率更能全面地反映公共行政的本质状况。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并不总能保持一致,有时行政效率高行政效能反倒低。关键是由行政决策所决定的行政活动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与公共行政的基本精神和政府的执政理念、目标相吻合。【聘任制】指用人单位运用合同形式聘用工作人员的任用方式。适用于政府机关中一些技术性、操作性、辅助性的职位。主要适用于领导职位。政府失灵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首先,在政策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第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团体。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拥有部政党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有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3)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第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不能高效率的工作。其次是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第二,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及时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多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主观来看,政府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有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复杂,他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所以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也难以对他们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4)政府干预的无效率。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办法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皮纹、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会导致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全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浪费越大。
本文标题:行政学真题整理(最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0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