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第十六节《古文二则》
《古文二则》主讲:黄冈中学优秀语文教师黄君一、知识概述本次学习出自《后汉书》范晔的《古文二则》——《四知》和《私心》。学习文言文,要把握重点字词含义及一些句子的理解。学习《古文二则》叙事简洁,条理清晰的叙事方法及抓住典型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辟(bì)谒(yè)以遗(wèi)震涿(zhuó)辄(zhé)便(biàn)宜悫(què)2、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3、译读课文《四知》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征召他,推举他为“茂才”,经过四次的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黄金用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么样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不会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后来调动为涿州太守。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下的拜见。子孙常常只食用蔬食,出行步行,以前的长辈有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节操留给他们,不是很宝贵的财富吗?”《私心》译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说话办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训斥并赶走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奏之事,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诚实,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也因为这样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就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难眠。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4、把握文章内容(1)结构分析《四知》本文分成两层:一、(自“大将军邓骘……密愧而出”)杨震拒金。二、(自“后转涿郡太守……不亦厚乎”)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私心》全文分成两层: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二、(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2)人物形象《四知》以简洁笔法正面叙述了两件事,其一是杨震拒不受金,表现他清正廉洁。其二是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表现杨震廉洁俭朴。同时文章开头以高度概括来侧面描写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这样使读者对杨震有更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私心》作者以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其一是诸子中有人相劝,则遭到斥责。其二是下属提出的书面意见,只要对国家有利都一并封好呈上。然后侧面描写一笔“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这样正面描写加以侧面烘托足见其人是何等清正廉洁。5、探究文章主题《古文二则》选自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在史传文学中,《后汉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长于记史和人物性格塑造。第一则故事通过叙述“杨震拒金”的故事,表现了身居高官的杨震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尚品质。第二则故事通过第五伦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坦然承认自己也有私心的故事,表明了第五伦无私奉公,自觉修身揭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6、写作特色古文二则都是出自范晔《后汉书》的列传部分,在写法上大致相同,又各有特色。两篇文章叙事简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人物性格。两篇文章又有区别:《四知》人物语言刻画非常传神。作者笔下人物的话语不多,却掷地有声,极富个性,鲜明突出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特征。三、难点知识剖析怎样认识这两篇文章的深层意义?-返回-同步测试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加线字或词。闻其贤而辟之()后转涿郡太守()举茂才()2、翻译下列各句。(1)性公廉,不受私谒。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记叙了几件事?请概括出来,并说说各自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知道清官还可称什么吗?你能再举出两个“清白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本文,你觉得此文在今天有现实意义吗?请谈谈你的感想。(50~10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答案答案:1、征召调动推举、选举2、①(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②(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3、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杨震拒不受金,表现他清正廉洁。第二件事是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表现他廉洁俭朴。4、青天。示例:包拯、董宣5、略阅读下文,完成相关习题。荀巨伯探病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6、解释文中加线词。①值:__________②既:__________③全:__________7、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巨伯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答案答案:6、①适逢②已经(……之后)③保全7、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8、败坏道德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为吗?9、友情重于性命,舍生取义。-END-课外拓展一、《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一般称为《续汉志》。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生于公元398年,即晋安帝隆安二年,做过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升任尚书吏部郎。432年,宋文帝即元嘉九年,由于触犯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从此受到压制,便开始著书,但写完《后汉书》后,又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刘义隆之争,在元嘉二十二年被杀。司马彪,字绍统,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死于晋惠帝末年。在范晔写《后汉书》之前,后汉史书已经有了很多种,从东汉的明帝到灵帝,经过班固、刘珍、伏无忌和蔡邕等几代人的努力,写就纪传体的《东观汉记》,主要记载光武帝到灵帝之间的东汉历史。后来,吴谢承、晋薛莹、司马彪和刘义庆等人都有著作面世。有了前人的成就,范晔便参考各家内容,融会贯通,写成《后汉书》。范晔原来想学习《汉书》,写成十志,因为被害而未如愿。由于范晔的著作叙事简明扼要,内容全面,所以其成就超过了前人,受到后世的重视。《后汉书》纪、传的编次和《汉书》有不少区别,纪的最后一篇是《皇后纪》,相当于《汉书·外戚传》。皇后从传入纪,就是来自范晔的《后汉书》。此外,在《汉书》以外还创立了七篇类传,有《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烈女传》,这些都是根据东汉现实与风俗所写,有的类传成为后来人们学习的楷模。在《汉书》中有《百官公卿表》,内容是西汉的职官制度,司马彪将“表”成为“志”,创立了《百官志》,记述东汉的职官制度。但该书的志中没有《食货志》,是一大漏洞,其内容在《晋书·食货志》里有了补充,介绍了此时期的经济状况。现存最早的《后汉书》刻本是南宋时期的绍兴本,残缺五卷。后来商务印书馆加以影印,收进百衲本《二十四史》,缺的五卷用其他残本补充。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校本,以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南宋绍兴本为底本,校参考其他版本加以校正,同时吸取前人研究、校勘成果,参考价值较高。二、出自《后汉书》的名句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4、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END-中考解析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指出加线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_____________②后值倾覆值: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先帝不以臣卑鄙。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______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4、第二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准确理解词句是读懂文言诗文的关键。所以,把文言词句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理解、翻译是考查文言诗文阅读能力的有效形式。文言词句主要考查常见实词(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一些常用虚词的用法等;文言句式以特殊句子、较复杂的句子翻译为主;文言内容的理解主要是归纳要点、概括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简析结构和表达的特点。对这些基本内容的考查形式,主客观题兼而有之,以主观题为主。答案:1、①秋:时,时期。(时候,时刻。)②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2、①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②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或出身鄙野)。3、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三顾茅庐、临危授(受)命。-END-
本文标题:第十六节《古文二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0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