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德育原理1.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2.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既是教育活动的客体又是教育活动主体。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5.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6.学生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它们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源泉和基础。7.德育原则主要有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除消极因素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8.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是区别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根本点。9.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育既要遵循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这就是知行统一原则。10.对后进学生的教育既要注意发现,扶植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并在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克服其消极因素。具体运用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除消极因素原则。11.知行统一的原则是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和德育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和谐统一发展并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及表现的规律提出来的。1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除消极因素的原则是依据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规律提出来的。13.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决定的。14.德育过程是由相互制约的四个因素构成的,这四个因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15.知指品德认识,它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16.我国模范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1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除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18.陶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19.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20.在德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21.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又迟到了。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道德行为水平入手。22.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3.贯彻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24.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25.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26.托物言志是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之一。27.受教育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28.苏霍姆林斯说: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个少年儿童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儿童。个性的教育是一个与集体教育紧密相关的过程。”这段话反映了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个别教育。29.构成德育过程的三个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践锻炼和陶冶教育。德育过程: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对年轻一代在德育方面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原则:指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系列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理论教育,又要重视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使学生做出相应的行动,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正面教育原则: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行正面疏导,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主动的进步。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护接合起来,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指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依靠集体、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教育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巩固与发展。36.联系实际说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以下三个要点进行阐述:德育可以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学说;德育可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德育可以防止剥削阶级思想侵袭。37.学校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学校德育的任务,是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总任务决定的,由学校培养目标决定的。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良好基础。这三个具体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教育过程中,它们是统一在同一的过程之中。38.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有那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教育。39.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德育过程的主要规律有哪些?主要矛盾: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参节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反复教育,不断提高的过程。40.为什么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是都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矛盾运动中形成肯发展起来的。所以德育的过程也就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41.为什么说学生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思想品德不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人们的活动和交往形成的,在活动和交往中社会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得到了传递,在活动和交往中人们才能掌握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习惯。任何人的活动和交往都具有社会性,总是在人与人的一定社会关系系统中进行并表现出人对事物、对他人的关系的。因此,人的思想品德也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没有活动和交往,就没有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源泉和基础。42.谈谈你对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这一德育规律的认识。德育过程是一个由外向内转化的过程,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即必须通过内部的矛盾运动,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起作用。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就是教育者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思想和道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从教育者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出发,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使自己的道德心理结构向教育者要求的思想道德转化,也就是说:当学生对外部教育影响采取积极地接受态度时,外部的要求就会转化为主体自己的要求,并选择行动方式,引起原有的品德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品质、新的内部控制机制。因此,教育者的任务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活动,而是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自觉运用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现象,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向着德育要求的方向发展。43.为什么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积累、反复教育、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①学生思想品德是在交往和活动的基础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②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44.德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有哪些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有三点不同: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而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向活动过程;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而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③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可能与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而德育过程的结果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45.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教育原则有哪些?①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②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③知行统一的原则;④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⑤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⑥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⑦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⑧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46.结合实践,论德育的意义。①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②德育是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③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4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谈谈你对这一德育过程规律的认识。知是指品德认识,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它是形成品德的内在动因。情是指品德情感,它可使品德认识升华为信念,进而转化为品德行为。意是指品德意志,可是行为表现出持久性,一贯性。行是指品德行为习惯。但知、情、意、行之间常出现不平衡状态,要求我们视具体情况可由多种开端,或从知开始,或从训练行为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等等,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的发展。48.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试加以论述。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外部教育影响,但要接受这些教育影响,转化为自身的品德,还要经过一个“同化”过程,即分析、综合这些影响,汲取他们需要的,抵制他们不需要的,不断作出自己的反应,这就表现为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中,当原有认识和信任是一致时,就会促使学生品德加速转化;反之,则会在学生品德形成中形成障碍。教育者则要促使这种矛盾运动向积极方向转化,青少年思想品德每前进一步,都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49.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面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并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要进行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实践证明,集体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主体,有巨大教育力量,它能给人温暖、信心和力量,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特点搞好个别教育,将二者结合起来。贯彻此原则要求:①努力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②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使个别人进步,影响和促进集体的发展壮大。50.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除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这一原则指德育时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中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51.论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必须从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出发,同时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从教育者合理的要求中受到鼓舞和鞭策,从而形成教育者所要求的品德。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严格要求的尊重和信任,容易导致无原则的迁就或放任自流,而没有尊重和信任的严格要求,也可能变成苛求,挫伤青少年的积极性。所以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①教师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信任学生;②根据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和目标,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这种严格要求必须做到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序且有恒。
本文标题:第十章德育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1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