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装饰图案装饰图案是一门装饰艺术,是各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公共基础课,其实用范围和装饰范围涉及面非常广。自从“三大构成”进入中国的艺术设计课程后,对“装饰图案”的课程就不断的进行削减。但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好这两个课程的关系,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装饰图案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造型、色彩、构图等适用于审美目的的一种设计图样。装饰图案作为一种基础的艺术训练,在设计艺术中作用很大,它不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遵循艺术形式美的规律。本课程让学生从浅到深的学习:从观察——写生——变化——装饰,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丰富了装饰的理念和手法。针对装饰图案的要点进行典型的举例说明和示范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还丰富了装饰的技法,也使装饰图案的设计与表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培养对于视觉艺术设计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一、时间安排第一周:第一章安排:装饰图案的语意设计第二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第一节、程式化第二节、秩序化第三节、象征性第二周:第四节、形式美的总法则实例讲解:花卉学生花卉练习第三周:第三章装饰图案的思维特征1、联想2、想象第四周第四章装饰图案的变化法则1、变化法则2、点、线、面的装饰语境第五周第五章装饰图案的画面构成1、装饰图案的构成特征2、装饰图案的透视特征第六周第六章装饰图案的色彩特征与表现形式第七章图案的写生与变化第八章图案的组织形式第七周实例讲解与课堂作业辅导作业讲评二、授课内容第一章装饰图案的语意设计教学目的:通过对装饰艺术、图案概念的了解,学习与掌握基本的设计概念,形成整体认识,为进一步掌握装饰图案做好准备。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概述形成系统的认识。首先我们理清几个概念:1、艺术2、装饰3、图案4、装饰图案一、艺术罗伯特·穆希尔:“对我们而言,艺术就是我们在艺术这个名称中看到的东西,他是不依赖于法规而存在的复杂的社会产品”说明了艺术是社会的产物。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说“艺术是情感符号”。我们来了解这两个人:(1)罗伯特·穆希尔(1880~1942):奥地利作家,代表作德语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罗伯特·穆西尔1880年出生于奥地利,他的家族是一个在文化界很有声望的家族,自小他便喜欢文学艺术。17岁的时候,为了满足父亲的意愿,罗伯特·穆齐尔进入维也纳军事学院学习,23岁那一年,他进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课程,28岁那一年获得了柏林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还在大学读书的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1911年和1924年,罗伯特·穆齐尔还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统一》和《三个女人》,他还创作有剧本《狂热的人》和《温芩茨》,并写了很多的文学评论、随笔和包含有自传色彩和思想结晶的日记,构成了罗伯特·穆齐尔丰富和复杂的文学世界。(2)苏珊·朗格(SusanneK.Langer,1895-1982)德裔美国人,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校任教,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1942年)、《情感与形式》(1953年)等。其艺术哲学全面继承、发展和完善了卡西尔的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达到鼎盛,产生了巨大影响。《艺术问题》与《情感与形式》是朗格集中阐述其美学思想的主要著作。苏珊朗格在给“艺术”下定义时指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在本世纪个叶曾风蹿一时。美国的一位评论家理查德·科斯特技尼茨宣称:“战后十年,在美国几乎没有一种艺术哲学比苏珊·朗格所阐述的理论占据更大的优势。”著名美学家托玛士·门罗也承认,符号和符号论在当时是占统治地位的美学理论。朗格不仅在哲学、美学上建树不凡,而且对符号逻辑、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进行过专闻的研究,加之在文学和音乐上都具有相当厚实的功底,所以她的著作思想深刻,逻辑严谨,材料广博、切适,读起来颇具吸副力和启发性。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艺术家也未必能精确地回答。因为,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实在太丰富,决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辞海》中这样说:“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他们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戏剧、影视)。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时空并列艺术(文学、戏剧、影视)。”艺术是通过对生活素材的分析、概括、加工、提炼乃至虚构去塑造具体的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中国科学出版社《美学教程》)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现代汉语词典》)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形式。(苏联涅陀希夫的《艺术概论》)以上三例都是讲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这是相同之点,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条强调艺术是“感人的形象”,第二条强调形象“有典型性”,第三条强调艺术是一种“形式”。此外,我再选三条来议一议: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古希腊大哲柏拉图)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这里的“理念”、“意味”、“情感符号”分别加在“艺术”上,从表达的含义说,迥然不同。总的来说,对于艺术定义的理解,各有各的理由,难以统一下界语。因此,我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提出他的意见,他在《美学四讲》中说:艺术是各种艺术作品的总称。要理解这一提法,就必须从艺术作品是什么来领会,艺术作品是什么?李先生接着说:艺术作品是指那一件件的雕塑、绘画、电影、舞蹈、戏剧以及文学(诗与散文)等等。一幅画、一曲音乐、一首诗、一个建筑……,那就是艺术作品。一件一件艺术作品,在世界文明古国就已经出现,中国殷周的青铜器,印度的壁画,埃及的金字塔等等,都在世界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艺术,如若翻阅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著作《艺术的起源》,对于艺术作品是什么,那就更加清楚了。艺术是什么,归总起来看,古往今来,答案大约分三类。一、艺术是摹仿。这是西方的“正流”。源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跟进,途径中世纪的神学演绎,再由文艺复兴后的艺术实践予以深化。直至近世的“现实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虽有各种变奏,但属同一主题。此说有诸多优点,但存在一大难题:如果艺术是世界的摹本,那么它就只是个替代的次品。就此,艺术的尊严很容易被褫夺,乃至被降为附庸。二、艺术是表现。这是西方的“支流”。(很多人说,这是我国的“主流”。)认为艺术的本源来自人的主观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从而,艺术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表层现象的内在精神王国。从18世纪末至今,这种思潮压倒摹仿论,几近成为正宗。此说同样有诸多优点,但同样存在一大疑难:如果艺术是艺术创作家的个人内心写照,那么它与所有其他人的根本关联就产生动摇。有时,艺术成为自我表现的推销,或者干脆蜕变为无病呻吟的垃圾。三、艺术是形式。这是西方的“潜流”。同样贯通整个艺术的发展和反思历史。艺术的价值在于形式美感。而形式,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艺术独有的。于是,艺术成为具有自足意义和独立品格的“审美”。世所公认,康德在这方面提供了最重要的思想资源。现代意义的“美艺术”概念由此发动并最终成型(在音乐中,所谓“绝对音乐”的概念成为理所当然)。但近来,我隐约看到了另一条似乎更有希望走通的途径。它发端于黑格尔(当然最早的源流一定在古希腊),途径尼采,在海德格尔手中初步定型,并通过伽达默尔发扬光大。即,艺术被看作是真理的发生和存在的显现。由此,艺术的实质得以昭示。它不仅是现象的摹仿,更是本真的呈现;它不仅是感情的表达,更是意义的生成;它不仅是形式的把玩,更是内核的“去蔽”。从这种角度出发,艺术与世界、与生命、与我们自己就产生了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二、装饰装饰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装饰就与人类朝夕相处,相伴而生.装饰不论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或艺术的一个门类,还是艺术实践中的一种技巧或手法,从其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和效果来看,在人类的艺术史上都曾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我们的生活中,装饰的样式是随处可见的,各种装饰样式都以其不同的特点,形式,材料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装饰的概念装饰的概念一直是艺术家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理论家汉斯塞多尔玛亚说:如今很难为装饰下定义,因为它已经丧失了原来的意义和作用。装饰一词是充分具有中国哲理的宽容性和概括性的,它的不确定性亦使之失去准确的界定,所以当代的装饰用语常常是各说东西.从字面上讲,装者,藏也,饰者,物即成而加以文彩也.但这个概念已不适用于今天了.今天的装饰是总体设计中的一部分,它不是加上的,更不是锦上添花,是按照美的规律所从事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一种精神创造,是由活跃而丰富的想像力所生成的,是以表达感情为主的审美活动.装饰是观察,发现,概括自然和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美的一种方式.装饰是人类本性爱美的反映,也是人类追求美的途径.装饰使人类的理想美和实用美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化发展所致,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装饰的发展人类在千百年生活实践中已不满足于纯自然物质本身的表现形式,要通过装饰达到理想美的境界.装饰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装饰开始的,至少是公元前.世纪以前就有装饰艺术,原始洞窟壁画,岩画及彩陶中的造型和图案纹样,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例如:在地中海马尔他岛所发现的一个洞窟被称为圣殿,天井上画满了蔓草状花纹.考古家认为:这是原始人象征生命之树的装饰,也是原始人迷信观念的表现.但从蔓草花纹的取材分析,不外是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的反应.所以人类初期,装饰是人类追求理想美的原始手段之一,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纹身图案和饰物,图腾崇拜等装饰品,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符号.这种超越民族,种族及时代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装饰符号,包含了原始人类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因此,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而更重要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表达方式.从原始装饰艺术中,可以看到原始人的创造欲念大部分应归属于潜意识的世界.而潜意识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象征化,形象化的.通过分析装饰艺术形象的象征性,可以得知象征与符号是紧密相连的.现代画家克利与米罗的绘画和原始艺术一样,用线和形的符号化形式,表达出了自我灵魂深处的原始感情.所以说装饰的语言是超越种族,民族与历史的共同语言,装饰艺术创作是人类精神本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在同外界接触,交流的过程中酝酿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既包含了理性,又包含了潜意识精神.《美术简论》中曾写到:若想正确地认识人类最古老的精神表现方式,必须从原始艺术创作的最初冲动中寻求根源.原始旧石器时期后期人类最早的雕像,以及原始时期的岩画艺术,并不是原始人类美的意识在特殊形式下的表现.而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装饰图案,以及岩画中的装饰艺术形象同样反映的是原始人的自我精神.进而言之,我们在各个时期的原始壁画中,不但看到装饰化的自然形象,而且还看到装饰化的超自然形象.如在法国拉斯格洞窟壁画中作者表现了鸟形人像.从画中的人身鸟脸及小鸟的振翅欲飞形象,可以更深一层地看到作者潜意识的精神表现.所以说,潜意识的精神表现不是现代艺术的独有物,远在原始社会的装饰艺术中就包含了作者的潜意识精神世界.从原始文化彩陶到汉唐的重彩绘画,不管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夸张而又简练的装饰手法,还是汉代画像砖,唐代墓室壁画,明清民间剪纸及其它民间民俗艺术中都可以看到,装饰艺术显示了雄浑博大的气度和厚重斑斓的审美特征.唐朝是中国艺术装饰化发展的高峰期,特别是唐代绘画,具有色彩浓丽,雍容华贵,遒
本文标题:装饰图案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2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