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四章土壤复习题1冻土和森林土
一、名词解释苔原土壤——是指苔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其中主要是冰沼土。地带性土壤——土壤成土过程主要受气候、植物影响,分布规律同气候、植物分布规律适应的土壤。非地带性土壤——成土过程由于主要受地形、母质、水文等因素影响,故分布不显示地带性规律的土壤。灰化土——灰化土是在寒温带湿润气候、针叶林植被条件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富铝化过程——是湿热气候带而又有一定的干湿季分异的地带性土类的主要成土过程,有时又称富铁铝化或砖红壤化作用。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化学风化强度大,岩石中的矿物分解十分强烈而彻底,同时风化壳又受到强烈的淋溶作用。矿物长期不断地分解和风化壳长期不断地受淋溶,使土壤中所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受到淋失,也相应减少,而铁铝化合物则相对富集。黄壤的黄化过程——黄壤区热量比红壤略差,冷凉得多,降水却不少,这样就形成一个温和、阴湿的气候条件。土体经常保持潮湿,土壤中氧化铁水化而使土色变黄。二、思考题1、森地土壤有哪些基本的共同特征?①成土环境上都有气候湿润、林木茂盛的特点;②土壤所受淋溶作用强,呈酸性反应且盐基不饱和;③都有表层的腐殖质积累过程。2、灰化土为什么会出现灰化层?灰化过程及灰化层的形成:(由于针叶林盐基成分少,酸性条件好,富里酸+其他有机酸→酸性淋溶)1)富里酸+无机盐类(主要为碳酸盐类,以一价二价为主)→→可溶盐2)代换性盐基的淋失:H+Na+、K+、Ca2+交换淋溶3)嫌气、酸性条件Fe、Mn被还原→→淋洗4)酸性条件下,H+多饱和土壤胶体,土壤胶体中铝氧八面体中的Al不断水解析出,胶体晶格破裂,Al同活性有机质络合淋溶、淀积。剩余原生矿物以SiO2为主,粉末状,形成砂粒状结构的白色灰化层。3、暗棕壤和灰色森林土的成土特点有什么差异?1、腐殖质积累①暗棕壤为强烈的弱酸性腐殖质积累由于雨热同季,水热条件比灰化土好,针阔叶混交林生物积累十分旺盛,凋落物中盐基较丰富,占灰分的80%以且Ca、Mg居多。故归还土壤盐基多,土壤呈中性→弱酸性。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有强烈的腐殖质积累(有深厚Ah层)②灰色森林土有过渡性的强腐殖质积累由于植被是过渡类型,由于草根的作用具有一个非常深厚的Ah层,由于阔叶林中盐基丰富,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6.0-6.5),腐殖酸以胡敏酸为主。2、淋溶和粘化①暗棕壤具有轻度淋溶和粘化过程。由于降水较多(600-1100mm/年),且集中于夏季,土壤物质易发生淋溶,原生矿物易发生分解,具有明显的残积粘化过程,形成Bt层,由于土壤溶液中富含Mg、Ca,土壤呈中性或弱酸性,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故不会发生灰化作用。②灰色森林土的降水条件较差(430-450mm/年),所以盐基淋溶和粘化作用很弱,无明显粘化层,腐殖质淋溶层结构体表明有SiO2粉末和铁锰胶膜,淀积层不明显,向下逐渐过渡到C层。属于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的过渡类型。4、棕壤和褐土的哪些成土特点可以反映它们在成土环境上的差异?举例说明(1)粘化和淋溶过程①棕壤:非常明显的残积、淀积粘化,淋溶强。由于气候更温暖,矿物分解更加强烈,与暗棕壤相比,有非常明显的粘化过程。加之季节性降雨条件,使棕壤具有较强的淋溶作用。粘粒淋溶→向下聚积,淀积粘化,形成Bt层(粘化层),高价的Fe、Mn、Al有部分游离,并有明显的淀积显现,在剖面的中、下部结构体表面呈棕黑色铁锰胶膜形态。②褐土:淋溶较弱,风化处于脱钙阶段。由于褐土区较棕壤区干燥、降水较少,所以淋溶较弱,由于多发育于碳酸盐母质上,母质富含CaCO3,土壤风化处于脱Ca阶段。已脱钙的土层也发生一定程度的粘化,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夹有一定的淀积粘化;残积粘化过程中,矿物中的铁在当地水热条件下,形成部分游离氧化铁,所以全体颜色发红。(2)棕壤强盛的物质生物循环过程棕壤植被的盐基含量高,加之落叶阔叶林归还土壤的盐基物质多,所以棕壤的盐基成分的生物循环相当强烈,二价盐丰富并有表聚现象,Ca、Mg丰富,表层土壤多为中性,向下变酸。(3)褐土的钙化过程褐土母质富含CaCO3,由于季节性干旱,淋溶较弱,使CaCO3在土体中聚积形成钙积层(Bk),它的移动、积累形态为假菌丝状。呈中性(表层)至微碱性反应(心底土层)。5、为什么燥红土的脱硅富铝化作用较弱?由于干旱气候(在我国为焚风效应)影响,气候干热,蒸发是为降雨量的2-3倍。所以生物累积作用没有砖红壤强,而矿化速度又较快,所以土壤中腐殖质积累很少,一般矿物风化程度较低,脱硅富铝化作用不明显。由于淋溶作用弱,旱季又受水分蒸发影响,盐基有表聚趋势,土体有弱石灰反应。6、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条件是如何变化的?又是怎样影响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铝化作用强度的?在土壤性质上能体现出来吗?由于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的相互作用和不同程度上的组合,形成了热带、亚热带地区丰富的土壤类型。由北向南、随着水热条件越来越优越,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皆有加强趋势,土壤由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变化。土壤类型性状特征黄棕壤(过渡类型)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燥红土有机质含量%2-45-101-51-33-51左右H/F0.3-0.50.1-0.50.3-0.40.20.11-2淀积层形态棕色、形成粘磐黄色、粘粒聚积明显红棕色、粘粒聚较明显红色、棕色,粘粒有移动棕红色、粘粒弱移动红褐色、粘粒无移动新生体铁、铝微结核下部铁锰斑块网斑多、结核少下部铁锰结核并有网斑局部有铁磐多是较大铁锰结核下部有石灰结核风化度(SiO2/Al2O3)2.6-3.12.1-0.51.9-2.21.7-2.01.5-1.82.0-2.5阳离子代换量cmol(+)/kg土3020-4015-2510-251020-30粘土矿物蒙脱石为主蛭石为主,高岭石、水云母为次高岭石、水云母为主,少量三水铝石高岭石、埃洛石高岭石、三水铝石、赤铁矿水云母为主,其次为高岭石
本文标题:第四章土壤复习题1冻土和森林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2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