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梯形》说课稿
《梯形》第1课时说课设计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狮子坪乡前庄小学王治超2010年4月30日2《梯形》第一课时说课设计狮子坪乡前庄小学王治超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1页中的例1、例2;练习二十一第1,2题。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梯形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梯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由于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梯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表面是梯形的物体。因此向学生提供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图片,如梯子的正面、板凳侧面、堤坝截面等,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这些物体的梯形,感知梯形的特征。这样安排,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梯形的表象。(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的特征。在认识了梯形的基础上,安排动手折梯形的活动,让学生把已经建立的梯形的表象以物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再一次丰富学生的感知。抽象出图形3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自主地发现梯形的特征,从而形成对梯形的正确认识。3、学情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二、说教学目标: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和交流等活动,认识梯形以及基本特征;通过操作活动(折纸)认识并理解梯形的高。2、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画出梯形的高。3、认识等腰梯形及其特征。4、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4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和底。教学中将通过观察、动手量、动手折和动手画等教学活动突出重点2、难点:使学生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将通过试一试、画一画、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力争突破难点。3、关键: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了让每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我力求在本课中体现以下两点: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的抽象乃属于操作性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梯形,发现其特征。创设观察的情境,让学生情境中体验,获得新旧知识的链接;自己动手制作梯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梯形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尽情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是本课教学的主旨。富有活动性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争取实现让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是5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四、说教法和学法:1、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通过设计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试一试、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质疑、领悟;最后通过堂清检测及时反馈。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2、学习策略: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试一试、议一议等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梯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火柴等。学具:三角板、梯形纸片、、直尺量角器。六、说教学流程: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激趣导入、抽象概括、师生共同操作、堂清检测和全课小结等五个教学活动进行,下面就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及设计意图做具体的阐述:活动一:巧用实例,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大坝、梯子等实物图。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你发现了这些图的横截面是什么图形吗?(学生仔细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梯形现象。学生汇报时,用课件把图形的梯形轮廓突出显示,闪烁一遍,)教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些梯形。6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呢?它都有些什么特征呢?它与梯形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内容。活动二:抽象概括,揭示本质。从众多的图片中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师生共同整理板书出梯形的特征。师接着问:“刚才我们研究了梯形的特征,那么怎样定义梯形呢?”(同一组小声议一议,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定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从众多的图片中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的过程,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既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又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活动三: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请学生用手中的梯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梯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活动四:堂清检测,及时反馈(课件出示)7※设计意图:根据艾滨,四年级学生易记易忘这一特点,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活动五:全课小结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给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七、说板书设计: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关键:只有一组对边平行。8教学中,我将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触摸”数学。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丛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3、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评价,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形成的发展,让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让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学生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师生的灵性与共性。以上所说,只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种预设方案。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是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所以,这一预设方案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狮子坪乡前庄小学王治超2010年4月29日
本文标题: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梯形》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3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