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下图为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风向正确的是图中的读近地面等压线示意图,完成2—3题。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3.若甲图位于北半球,乙图位于南半球,则②④两处的风向分别是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位于欧洲B.该图可能位于南美洲C.角aob越大,风速越小D.ao线与oc线垂直2.高压位于O点的()A.东南方向B.北方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3.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机的右侧是高压,左侧是低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A.飞机逆风飞行B.飞机顺风飞行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读某地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分析回答(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_______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__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等压线的判读1.等压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2.气压场基本形式:由于各处各地的气压高低不同,而且还时刻在变化变化所以在等高面图和等面图上所反映出来的气压场型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概括出如图中的5种基本型式。低气压(简称低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如盆地。(2)高气压(简称高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减低。空间等压面向上凸形状,形似山丘。(3)低压槽(简称槽):是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的方突出的部分。在槽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气压沿槽线最低,向两边递增。槽附近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谷。(4)高压脊(简称脊):是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方突出的部分。在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气压沿脊线最高,向两边递减。脊附近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脊。(5)鞍形气压区(简称鞍部):是两个低压与两个高压交错组成中间区域,附近空间等压面形如马鞍。不同的气压系统天气情况不同:低气压区和低压槽,由于气流的辐合上升,容易造成云和降水;高压区和高压脊,由于空气下沉辐散,一般天气晴好。鞍部:阴沉,不稳定。MN判读要点1.判断风向(1)做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①高空(1500米以上)一一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无摩擦力)。②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三个力,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结论: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2.判断风力大小原理: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越小。①同一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②不同图中:可计算水平气压梯度=两点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比例尺)。结论:风力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风力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3.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月份)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夏季)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海洋中有高压中心(切割副高)。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冬季)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海洋中有低压中心。4.根据近地面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1)封闭等压线:高压中心→反气旋→水平气流由内向外,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①北半球顺时针,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反之。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高压脊。③实例:我国秋季秋高气爽;冬季我国位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吹偏北风。(2)封闭等压线:低压中心→气旋→水平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①北半球逆时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反之。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低压槽,在中纬度带(温带)地区可形成锋面,即称为锋面气旋。③实例:夏秋季节的台风为热带气旋。(3)锋面处等压线密集冷锋:锋后有雨,大风;暖锋:锋前有雨。实例:我国雨带、冬季寒潮、北方夏季暴雨。例题1:读“某时海平面平均气压”图,回答1-3题:1.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A.1020、1012.5B.1017.5、1020C.1017.5、1015D.1015、1012.52.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A.南风B.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3.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A.①B.②C.③D.④例题2: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例3:左图是“风向标示意图”,右图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此时,Q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A.M地B.N地C.P地D.Q地读我国大部分地区某月某日某时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回答19-22题19.该图表示的月份最有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0.此时我国内蒙古高原西北部与台湾岛的海平面气压差值(P)的范围是A.20hPa<P<30hPaB.30hPa<P<40hPaC.25hPa<P<35hPaD.15hPa<P<25hPa21.此时我国东北地区与云贵高原主导风向分别A.西北风西北风B.西北风西南风C.西北风东北风D.西南风偏北风22.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是A.阴雨天气B.晴朗天气C.风雪天气D.大风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某地4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图完成23-24题。23.若图中①地盛行西北风,②地盛行西南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北半球的气旋,乙地为北半球的反气旋B.a、b两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aC.图中③④两地位于阴雨区的是③地D.图中①②两地风力较大的是②地24.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①地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①沙尘暴②台风③春旱④暴雨⑤寒潮⑥伏旱①③B.④⑤C.②④D.①⑥读我国局部地区夏季天气系统图,回答33-34题。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则abcdB.若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则abcdC.丁地盛行偏南风,丙地盛行偏北风D.甲地较同纬度两侧气压低、气温低34.此时台湾地区的天气状况是A.沙尘暴B.炎热干燥C.晴朗D.暴雨读“我国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35~36题:35、此气压分布图最有可能出现在A.隆冬季节B.冬春之交C.春末夏初D.秋末冬初36、此时,上海的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下图为“某月沿90°E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41~42题。41.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2.该月份甲地盛行风向及气候特征分别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43.读“亚洲部分地区2006年9月5日某时的地面等压线天气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1)A处为强台风中心,受其影响图中B城市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_。该天气系统北部比南部的风力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2)在图示天气形势下,下列地区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A.长江三角洲B.云贵高原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判断理由是(3)在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将有明显变化,请你推断出将发生哪些变化。44.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5.(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图2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据图回答8—10题。8.该海域位于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中纬度9.若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是PA、PB、Pc、PD,则A.PAPBPcPDB.PDPcPBPAC.PcPDPBPAD.PBPAPDPc10.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陆,并达到强盛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日地平均距离大于1.5亿千米B.该海域对流层厚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C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D.济南市的昼长夜短,盛行东南季风2.等降水量线(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2007江苏扬大附中)右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线图(图中虚线表示省级行政区的界线),读图回答8-9题。7.有关甲地的正确说法是A.年降水量多于400mmB.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带C.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D.可能是河套平原8.离甲地较近的灌溉农业区A.有“塞上江南”之称B.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谷子C.有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D.冰雪融水是主要灌溉水源图2-1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图分析完成1-3题。1.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本文标题:等压线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5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