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视力障碍对个体认知的影响
视力障碍对个体认知的影响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能力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基本作用是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把外部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然后应用这种知识结构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在个体认知发展过程中,任一认知结构成分的不成熟都会影响到整个认知系统的整体发展。在一个信息主要以视觉形式存在的世界,视力残疾无疑会对个体的认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1.视力残疾对个体认知途径的影响视觉丧失后,视觉特有的优越性(如感知范围广大、转移灵活、知觉速度快而全面、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印象深刻)也就丧失了。一部分原来由视觉感知的信息不得不由别的感知觉(如听、触、味、嗅觉等)来补偿。但是,视觉负责感知的80%以上的信息主流并不是可以完全由其他感觉器官来代偿的。如前所述,视力残疾人不能直接感知到物体的颜色、亮度(包括区分物体受光面、背光面和物体的影子)和物体的透视感觉,这三个物体特征是视力残疾人保存的感觉器官不能代偿的。2.视力残疾对个体认知广度的影响早在1948年美国视力残疾心理学家Lowenfeld就提出,关于每个视力残疾个体在其个人成长经验中若无特别干预,将存在着“三个最基本的丧失的理论”:对环境的控制和自我环境联系的丧失、顺利行走的丧失、一定的活动范围和各种不同概念的丧失。这中间每个方面都表明视力残疾个体认知范围受到视力残疾的严重影响,具体表现为:a.力残疾直接导致部分信息不能被视力残疾个体感知。从接受信息的主动性上看,看与听、触等虽然同为获取知识的手段,但听、触等总是有限的,有一些信息是视力残疾个体无法或者很难感知的。美国学者Emerson和Foulke(1962)认为下列几个方面有且只有通过视知觉才可感知:颜色;二维体,如美术欣赏、相片、文字等;光学艺术;气状物体,如云、雾、烟等,其透明度的对比只有依靠视觉;太小的物体,如细菌、微生物等需借助显微镜才能感知的事物;太大的物体,如高山、大树、飞机等只有通过远距离视知觉才可全面感知;太娇嫩的物体,如雪花一摸就破坏其完整性;太遥远的物体,如各种天体;有伤于感觉器官的物体,如强电流、黄蜂等,都只有通过视知觉才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形成概念。b.视觉丧失导致的第二性障碍也会造成视力残疾个体认知广度受限,主要表现为视觉丧失抑制个体探索环境的动机;视觉丧失导致活动范围相对缩小。3.视力残疾对个体认知深度的影响视觉支配着几乎所有的早期学习阶段,并为许多更高的心智过程打基础。视力残疾个体视觉方面的障碍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训练,不仅会造成视力残疾个体认知范围狭窄,而且可以造成他们的认知肤浅、片面性。因为早期经验可能造成视力残疾个体元认知发展困难,一切东西对他而言都神秘而来又神秘而去,在其早期认知经验中充满了神秘色彩,他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对自己应采用何种策略的认知问题存在不稳定性。元认知形成中存在的问题必然将影响到视力残疾者后期的自主探索、学习行为深入发展,从而限制其认知发展深度。视力残疾个体形象记忆缺乏,人感知的事物,只有经过形象记忆,才会变成可被利用的直接经验,即感性知识,才能使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成为可能。视力残疾撕裂了两个信号系统的联系,使得视力残疾个体的许多概念发展只停留在记忆表象,不能向更深层的想象和思维发展,也不能灵活地运用实践生活中,阻碍个体对物体的深层认知。由于缺少连续观察而全面了解信息,视力残疾影响个体对物体的更深层次的分析。4.视力残疾对个体认知速度的影响视力残疾个体在认知发展速度上的延缓,表现为:早年感知的速度与信息量受到限制,个体接受信息速度缓慢引起认知发展速度减缓,从接受信息的速度来看,视明显地优于听。有研究表明,耳朵内部有29万个神经细胞,它们1秒钟能处理8000比特的信息量,平均每个神经细胞具有每秒处理0.3比特信息的能力。而视觉系统内,存在约90万个神经细胞,每秒能处理430万比特的信息,平均每个神经细胞秒钟可处理5比特的信息量。从单个神经细胞的信息处理能力看,视觉系统是听觉系统的500余倍。不加训练的触觉系统又稍逊于听觉系统。也就是说,从整个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看,视残个体都是以听、触的慢速度来接受信息。而在慢速学习时,感知觉向大脑传递的信息是慢镜头式的,这种缓慢的节奏使得大脑意识活动的密度小,间歇大,因而会随时渗透进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容易使注意力分散或转移。注意力是记忆的门户,注意力的分散或转移,必然降低大脑的记忆效果,延缓视残个体认知,使他们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才可能赶上相当于同龄普通个体的发展速度。
本文标题:视力障碍对个体认知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6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