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简述唐代的瓷器制造业的特点
简述唐代的瓷器制造业的特点唐代是我国陶瓷业大发展的时期。瓷器制造业总的特点是“南青北白”。但除了青瓷和白瓷的大量生产外,还有黄釉、黑釉、釉下彩和绞胎瓷器,以及唐代三彩陶器。1.青瓷:越窑青瓷代表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除越窑外,还有浙江的瓯窑和婺窑,湖南的岳州窑和长沙窑等。从窑址的分布范围看,青瓷的烧造集中于南方。唐代的越窑作坊集中于上虞、余姚、宁波等地。根据其产品的造型风格、釉色以及工艺,大体可以分为初唐、中晚唐、五代三个时期。初唐时期的越窑,基本保持着南朝和隋代的风格,胎质灰白而松,釉色青黄,容易剥落。产品种类和造型的变化不大;中晚唐时期的产品,胎质细腻,器形新颖活泼,釉料处理和施釉技术有很大提高,晚唐越窑瓷器使用匣钵装烧;五代时期的越窑城“秘色”瓷,质地细腻,还烧成缸、瓶等大件瓷器,部分瓷有镶边。2.白瓷:白瓷北朝晚期出现,唐代成熟。唐刑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的“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白瓷的生产以北方地区为主,规模最大的有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等。行要是唐代烧造白瓷最著名的窑址,分布在河北省临城、内丘两县交界一带。刑窑白瓷的出现改变了当时青瓷为主导的发展方向。白瓷有粗精之分,粗瓷釉色银灰,胎体粗糙厚实,,细瓷釉色类银似雪,制作规整。3.彩绘瓷、花釉瓷和绞胎瓷:唐代的彩绘瓷最著名的当推长沙窑,窑址位于长沙望城县铜官镇,又称铜官窑,烧制年代始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长沙窑以烧釉为主,还有白釉和绿釉等,首创了釉下彩绘装饰,先是出现釉下褐彩后发展为釉下褐绿彩,突破了青瓷的单一色。花釉瓷器是唐瓷中又一新创造,是在黑釉、黄鹤釉等深色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的浅斑,显得格外醒目,器形以壶、罐为多。绞胎也是唐代陶瓷业的新工艺,使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相间揉合在一起,然后拉胚成形,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这种纹理变化多端,上釉焙烧即成绞胎瓷器。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绞胎骑马俑是目前仅有的绞胎瓷塑。4.唐三彩:唐代三彩瓷器,是一种低温釉陶瓷,以器表绚丽的彩釉为主要特征,胎质有红色(普通陶土)和白色(瓷土)两类,用铁、铜、钴等元素矿物作釉料着色剂,经过焙烧使釉色呈多种色彩,其实是一种多彩瓷器。唐代盛行的三彩釉陶器主要见于随葬明器,以西安和洛阳两地唐墓出土最多。三彩器始于初唐后期,盛于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
本文标题:简述唐代的瓷器制造业的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6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