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解析高考试题,提高思维能力
1解析高考试题提高思维能力我们在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难以下手的题,影响我们的考试。其实特殊的题目,都是知识和材料的巧妙结合,表面上看来出乎意料而实际却在情理之中,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这类题是有章可循的。从近几年全国文综试题来看,很大一部分都是与图表相关的。图表题种类齐,数量多,注重考查大家的动手(绘图)、动脑(计算、想象)能力。这类题目往往分值多,综合程度强,答题要求高,因此,我们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它们内在联系,并加以灵活运用。今天我们将以2004年天津的一道高考题为例,共同探讨读图综合题的解题方法、步骤和技巧。(2004年天津文综卷)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城市气候指标甲乙1月7月1月7月气温(℃)-27.319.4-19.722.7年降水量(mm)3.690.84.3176.5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做答的方向。所以要做好题首先应重视审题。对于读图综合题的审题应做到“两审”:一审材料,明确其中心思路;二审提问,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一、解读地理信息,找出内在联系我们要在试题的材料中充分挖掘信息,明确本题的中心思路,根据题干我们知道这里表现的是我国某地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思考:(1)在资料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载体)传递的?有那些信息,我们如何解读这些信息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资料中信息主要是通过图形和表格来传递的。1、座标图(1)图中横座标为距离海洋的直线距离。该剖面线走向是由西北向东南。(2)图中纵座标表示三个内容。①海拔高度②年降水量③积温2此图反映的降水、积温与地形地势、海拔高度的关系。2、表格由表格可看出两城市气温和降水在一、七月的变化和差异。承转:我们明确了材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以后就应该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定该图所表示的区域位置在那里。二、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定区位1、根据气候资料推导区域提问: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应重视那些要素?①年降水量多少与季节分配②热量多少与季节变化③光照强弱④热量与水分配合程度⑤积温的多少思考:通过资料的那些气候要素可判定地理位置?(1)一、七月气温与降水量通过表格中数据可知最冷月均温低于0℃,应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本区积温较低,小于3200℃,表明纬度较高。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雨热同期,甲和乙应为我国温带季风气候。转承:我们利用降水量判定气候的时候除了看季节分配,还应看年降水总量(2)年降水量判断大致区域本图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应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山脉东部降水>400mm,山脉西部<400mm,此山脉为我国年降水量400mm分界线。在我国北方400mm分界线有那些?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2、根据地形区高度、大小和相互位置以及距离海洋远近进一步确定区域思考:ABC三地是什么地形,为什么?B:海拔平均200米左右,地形平坦,由所跨距离可知面积较大,距离海洋较近的平原,我国东部三大平原仅有东北平原平均海拔在200米左右。A:海拔较高,地形坦荡,范围较大,东与东北平原一山之隔,距离海洋较远,可判定为内蒙古高原C:山脉介于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可判定大兴安岭转承:我们确定了区域以后,就应该阅读问题设置,明确考查内容,准备作答。三、阅读问题设置,明确考查内容(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考查内容:大陆性强弱的比较和表现(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考查内容:影响一个地区太阳辐射量多少的因素(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是。考查内容:考查某地理事物(山脉地区)的具体分布(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考查内容:影响农业区划的因素转承:明确了试题的考查内容,我们就应结合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并构思答题要点,用准确的、3完整的文字将其表述出来。四、分析组合构思,准确完整表述(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提问:气候的大陆性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主要体现在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上。大陆性强的气候,气温的年较差会更大,降水量更少。通过图表中数据,甲的气温年较差比乙地要大,降水量比乙地少,所以甲城的大陆性应该比乙城大。(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思考:影响太阳辐射总量多少的因素有那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纬度(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会影响太阳光线经历的路程长短,路程长短直接影响太阳光被大气所削弱多与少)所以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提问:由此图信息可看出两城市并不在同一纬度呀,那为什么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呢?学生回答:②日照长短教师总结:除了看纬度的高低,我们还要考虑其照射时间的长短。虽然甲城市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终年比乙地小,但夏半年的日照时间甲长于乙。③大气状况利用所学大气的热状况知识,我们知道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多云雾的地区比干燥的地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大,由降水量的分布我们可知甲地距海较远且处于背风坡,降水400mm,较为干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④海拔高度我们知道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密度是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递减,大气的密度大小必然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多少,如西藏的拉萨被称为“日光城”这难道不与它的海拔有一定关系吗?答案: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已城市相当。提问:给出的正确答案主要从纬度高低、日照多少和大气状况来分析的,为什么没有提到海拔高度对他的影响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两者在海拔上有差异,但差异不是太大,所以,在这里海拔差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不是太大。当然为稳稳妥起见我建议同学们在答题是可加一句:甲城海拔较乙城高,大气密度小,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是。我们可以通过地形的相对位置,和400mm降水量的分界线来判读此山脉为大兴安岭。(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我们知道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大,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候,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往往决定人们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请学生分析:教师总结:A地内蒙古高原的东部B大兴安岭山地C地华北平原A地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侧,降水<400mm,处于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草原,所以应以畜牧业为主。(注意学生可能回答乳畜业)4B地位于华北平原,降水量>400mm,夏季气温高,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发展种植业。C地位于大兴安岭山地,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该山区是由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带,海拔高差大;由干旱、半干旱向半湿润、湿润过渡,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降水的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大,大兴安岭发生变化对本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所以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应是本区首选。转承:我们对试题的研究决不是就题论题,而是要通过研究的过程来提高大家思维能力。五、挖掘试题深度,拓展思维宽度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甲1月气温比乙1月气温低?(1)纬度(2)距离海洋远近造成气候呈现大陆性特征强弱(3)海拔(4)距冷高压远近(5)山脉对寒冷气流的阻挡提问:依据试题材料,出题人还可以从那些角度考查知识?总结:根据对本题的分析,我们应该对地理综合题解题的建立一种思维模式。首先能解读地理信息,找到彼此间的联系;其次应准确判断区域位置;第三根据检测内容,综合分析找出答题要点;第四组织准确、完整、精炼的语言。下面我们根据刚才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做一个练习。例题:读某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图与该河流域气候资料图回答1.图中河流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为什么?答案:夏季和春季。夏季是以降水补给为主,春季以积雪融水为主。2.分析该河流的水文特征?答案:水量:较大水位:夏季和春季两个汛期。含沙量:流经湿润地区,植被覆盖好,含沙量小。结冰与否:要结冰,纬度高冰期长,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在秋末和初春时有凌汛现象。3.该河流经的国家目前森林面积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到2010年可能上升到三分之一,原因是什么?答案:本地森林保存较好或大量种植,而其它地区可能遭受大量破坏。4.该河流是哪两大地形区的分界?西侧地形区广布沼泽的原因有哪些?5I答案: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降水相对较多,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属于湿润地区;该河流附近凌汛导致河水大量流入地势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不易排水。5.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是什么?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适合哪类动物生存?答案: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6.图中城市是该国重要的传统工业中心。从区位因素来看该城市的工业主要属于_________指向型工业。答案:原料指向型相关知识链接1.叶尼塞河、鄂毕河、勒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2.北亚地区(西伯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3.俄罗斯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特征。4.加拿大北部地区的河流有什么特证?5.加拿大北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西伯利亚地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思维拓展设问1.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有哪些特点?2.俄罗斯以叶尼塞河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地形有什么不同特点?3.叶尼塞河东侧和西侧两大地形区的地理特证有哪些不同?4.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在自然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色?5.目前世界上保存面积较大的森林类型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本课目的:以一道题为例,通过多层次设问,挖掘试题的深度;通过多角度地设问,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在讲课中我们不仅就事论事,就题论题,而是把题目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迁移到其他知识点上去,使学生将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能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中去。通过这样的讲解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本文标题:解析高考试题,提高思维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6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