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学年第学期教案授课科目:管理会计授课班级:会本授课教师:杨依华所属学院:商学院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会计授课总学时48讲授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所用教材《管理会计学》(第三版),孙茂竹、文光伟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3版.教学参考书1.《管理会计》,吴大军、牛彦秀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2.《管理会计》理论实务案例习题,余绪缨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3.《管理会计学》,王福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4.《管理会计》,陈振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考核方式考试管理会计教案课程简介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巧妙地把“管理”与“会计”结合起来,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管理会计》课程,要求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企业管理会计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在实践之中。课程的基本内容《管理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学科,其职能在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主要内容阐述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本课程共分十二章。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定义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一)狭义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20年代-70年代)狭义的管理会计,又称微观管理会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狭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二)广义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义的管理会计,是指用于概括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会计管理职能的那部分内容的一个范畴。广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二、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从狭义上定义管理会计。三、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管理会计学的定义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必须将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学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来对待,因为管理会计属于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的范畴;而管理会计学属于会计学分类的范畴,是有关管理会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和形成的理论知识体系。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一、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萌芽阶段)-传统管理会计阶段(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二)经济理论的发展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三)管理会计的形成形成现代管理会计的萌芽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二战以后,生产经营发生了变化:(二)经济理论的迅速发展1、行为科学2、系统理论3、决策理论(三)管理会计的发展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个专门词汇,管理会计正式形成。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世纪70年代1、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二)经济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点:重视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西蒙1981年,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第三节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一)会计实体假设又称多重主体假设管理会计主体具有多层次性:整个企业,内部各级责任单位(二)持续运作假设企业的生产经营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三)会计分期假设灵活分期(四)货币时间价值分期假设货币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五)成本性态可分假设成本按性态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六)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以目标利润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并且能够实现(七)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决策按风险大小的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二、管理会计的对象国内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现金流动论理由:P14(二)价值差量论(三)资金总运动论(四)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1、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2、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并以价值差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3、从实践角度看,具有复合性的特点。三、管理会计的目标最终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分目标:1、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四、管理会计的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规划经营目标。4、控制经济过程。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五、实现职能应完成的管理会计工作六、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1、确认2、计量3、归集4、分析5、编报与解释6、传递七、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相关性2、准确性3、一贯性4、客观性5、灵活性6、及时性7、简明性8、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性第四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1、职能不同核算、监督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反映过去规划未来报帐型会计经营管理型会计2、服务对象主要对外服务主要对内服务对外报告会计对内报告会计3、约束条件统一会计制度管理会计理论(主要依据)灵活性较小灵活性较大4、报告期间规定的期间根据需要5、会计主体整个企业整个企业、内部责任单位多层次的6、计算方法一般数学方法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7、信息精确程度力求精确准确,相对精确8、计量尺度货币量度货币量度与非货币量度9、方法程序稳定灵活10、体系完善程度很完善比较完善、不够完整11、观念取向注重结果注重过程、结果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起源相同起源传统会计,同属现代会计2、目标相同获得最大利润,提高经济效益3、基本信息同源相互分享部分信息4、服务对象交叉5、某些概念相同第五节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第二章变动成本法掌握成本性态的概念及成本按性态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历史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含义及二者的比较。了解成本按经济用途及相关性分类,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及对二者的评价,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多样化第一节成本分类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一)生产成本(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制造费用(二)非生产成本(非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二、成本按性态分类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的依存关系。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一)固定成本(a)1、定义: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2、举例3、特征(1)固定成本总额(a)的不变性(2)单位固定成本(a/x)的反比例变动性4、分类依据:固定性的强弱或支出数额是否能改变或是否受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的影响(1)酌量性固定成本又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任意性固定成本属于”经营方针“成本定义举例性质:“存在成本”节约途径:降低a(2)约束性固定成本又称承诺性固定成本成本(称作经营能力成本)定义举例性质:“能量成本”节约途径:提高X5、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定义:不会改变固定成本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广义相关范围。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狭义相关范围。期间范围: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空间范围:某一特定业务量内具有固定性注意:当原有的相关范围被打破,自然就有新的相关范围;原有的固定成本变化了,也自然又有了新的相关范围。例:(二)变动成本1、定义2、举例3、特征(1)变动成本总额(bx)成正比例变化(2)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4、分类(1)酌量性变动成本(2)约束性变动成本5、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特定期间,特定业务量范围内(三)混合成本1、定义: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着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2、混合成本数学模型Y=a+bx3、分类(1)半变动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特征举例数学模型y=a+bx图示2、半固定成本(阶梯式变动成本)特征举例图示半固定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别:相关范围不同3、延伸变动成本(低坡式混合成本)特征图示(四)相关范围1、定义: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广义相关范围。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狭义相关范围。2、相关范围的意义(1)离开相关范围的约束,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便不存在。(2)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使各类成本的性态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能转化性。三、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1、决策相关成本2、决策无关成本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又称成本性态分析混合成本分解的含义和目的含义: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目的:应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本量利分析,实行短期决策、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的操作和落实责任会计奠定基础。一、历史成本法基本原理:基本做法:(一)高低点法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y=a+bx做法:1、高低点法计算原理高点的成本性态y1=a+bx1低点的成本性态y2=a+bx2b=(y1-y2)/(x1-x2)例:某公司2000年7-12月合同的维修工时和维修费如下:月份789101112合计维修工时40004500300050004300480025600维修费22002400200026002300250014000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解:高点(5000,2600);低点(3000,2000)单位变动维修费b=(2600-2000)÷(5000-3000)=0.3元/小时固定成本a=y1-bx1=2600-0.3×5000=1100元或a=2000-0.3×3000=1100元代入模型:y=a+bx=1100+0.3x2、高低点法的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容易理解。缺点:建立的成本性态模型很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容易导致较大计算误差。3、适用条件成本变化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4、注意问题(1)高低点的业务量为该项混合成本相关范围的两个极点。(2)采用的数据应代表业务活动的正常情况。(3)当高低点不止一个且成本又相异时,高点取成本者,低点取成本小者。(二)散布图法1、基本做法2、具体步骤3、散布图法的优、缺点优点:能够考虑全部历史资料,其图像可反映成本的变动趋势,比较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较高低点法更为科学,计算结果更为精确。缺点:画直线完全靠目测,往往因人而异。4、散布图法与高低点法相比原理相同两点差别:(1)高低点法先有b值后有a值,散布图法相反。(2)散布图法将全部成本数据作为依据,较高低点法准确。(三)回归直线法回归直线:回归直线法:又称最小平方法回归直线法是根据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平方原理计算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1、原理从散布图中可以找到一条与全部观测值误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2、分解过程b=n∑xy-∑x∑y/n∑x2-(∑x)2a=∑y-b∑x/n=∑x2∑y-∑x∑xy/n∑x2-(∑x)2建立成本性态模型:y=a+bx4、注意:计算a、b时,b值尽量保留尾数5、回归直线法的优缺点优点:可避免高低两点可
本文标题:管理会计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7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