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戏剧单元《雷雨》课件.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戏剧种类按语言表现形式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按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题材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喜剧——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嘲笑社会生活中的落后丑恶现象,从而肯定歌颂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戏剧。悲剧——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严重斗争。主要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的事业,由于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并以其悲惨遭遇或自身毁灭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悲愤、崇敬。基调庄重,气氛严肃。正剧——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能够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正剧既可表现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也可以表现富有社会意义的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戏剧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设计,人物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点、或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戏剧鉴赏方法:1、把握戏剧冲突2、揣摩人物语言3、探究舞台说明曹禺,原名万家宝,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929年进天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1935年发表《日出》,继而又发表了《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午后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雷雨》主要人物关系表繁漪周冲周朴园周萍鲁侍萍鲁大海四凤鲁贵情人夫妻夫妻主仆+(继)父子(继)母子+情人主仆+情人《雷雨》剧情简介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有暧昧关系。而周萍又与婢女鲁四凤发生感情,繁漪的儿子周冲又暗恋着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而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与周朴园相恋,然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就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小儿子鲁大海又恰好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自己的亲生父亲周朴园正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在雷雨中,四凤触电而死,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鲁大海离家出走……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繁漪因为四凤和周萍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鲁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鲁侍萍意外地遇到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课文从这里开始。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第一场: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1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第2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矛盾焦点---三十年的生死恩怨(爱恨纠葛)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突。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的斗争)第二幕话剧的场次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资本家下层劳动人民夫妻、父子的冲突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感情的纠葛)研究课文: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第1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1、两人相遇后是鲁侍萍的什么举动引起周朴园的注意呢?关窗无锡口音叙侍萍身世熟知绣着梅花衬衫侍萍,是你?2、找出周朴园问鲁侍萍身份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你——你贵姓?(抬起头来)你姓什么?(忽然立起)你是谁?(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哦,侍萍!(低声)是你?品味周朴园的语言(说说周仆圆在认出侍萍过程中有怎样的心理变化)——似曾相识,有几分惊奇,但马上镇定,内心保持平静——感意外,疑惑——更疑惑,警觉,有点慌——心中疑云已解,但内心复杂,不知所措,怀有一定的警惕——知道眼前是谁,但抱侥幸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3、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对她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第2层手段(语气)言行厉声责问用缓和的语调稳住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用感情软化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想用金钱收买打发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人物分析——周朴园周朴园爱侍萍吗?1、30年来,周朴园是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1)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2)一直保留家中的一切侍萍喜欢的摆设。(3)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4)记住侍萍的生日。(5)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6)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他为什么会如此思念死去的鲁侍萍?2、他为什么会如此思念死去的鲁侍萍?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抑郁而死,第二个妻子繁漪桀骜不逊,儿子周萍对他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相比之下,他觉得还是侍萍温柔贤慧,于是他对侍萍的思念便成了后半生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讨论:周朴园对侍萍有无真情?一个人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总是特别觉得可贵,特别感到眷念的。尤其是他做了那样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又以为侍萍已经死去,对他现在的生活不再有什么威胁,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禁怀念起来。讨论:3周朴园是怎样对待活着的鲁侍萍?(1)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找)(2)当他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周朴园又如何表现?(1)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找)表现:“惊愕”——吃惊而发愣。“忽然立起”——已坐立不安。“连忙”“不,不,不用。”——害怕与侍萍见面。“你先下去吧。”——毫无要帮助侍萍的意思。(2)当他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周朴园又如何表现?表现:(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呢!”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一片深情三十年后,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企图稳住侍萍,希望用金钱平息侍萍的旧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冷酷无情周朴园对侍萍的爱其实是自欺欺人的。周朴园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大?从这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1)因为家庭生活不如意,所以他常常思念鲁侍萍;后来当鲁侍萍出现时,为了保持自己的身份、地位,保持自己的阶级尊严,所以对鲁侍萍冷酷无情。(2)从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十分自私、虚伪、冷酷的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的确有真诚的成分,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归纳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作家本人谈《雷雨》:“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曹禺:他自己,在当时社会上当然是“名流”、“贤达”。他认为他的家庭也是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儿子周萍,也是个好儿子,“健全的子弟”,其实已经腐烂透顶了。三十年前…那时的确常常闹罢工。我听到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资本家在哈尔滨修一座江桥,他故意让江桥出险,使几千个工人丧生。他是承包商,从每个工人身上扣二百块钱。我所写的周朴园就是这样发了一笔昧心财、血腥财,从此他才阔起来。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没道德,他可觉得自己高尚得很,觉得自己最崇高、最了不起了,他是那么“多情”,那个被他糟蹋过的丫头,被他升格为“前妻”了,甚至连这个丫头生了孩子的那间房子,房子里的摆设,他都一直保持原样,不准别人动一动,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一个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多么冠冕堂皇!多么虚伪!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经过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曾花天酒地地放荡过,但从来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回想起来,还是和侍萍相处的日子,在他罪恶的生涯中多少留下了些美好的回忆。他对侍萍的思念、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用来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这既可以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以显示他的多情、高贵。鲁侍萍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并没有认出侍萍,那么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当面斥责周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明确: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1.当时鲁侍萍是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呢?还是不想让他认出自己呢?2、鲁侍萍不想见到周朴园,也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一方面她极力掩饰自己的身份,一方面又处处暗示对方。鲁侍萍带着三十年的积怨,想见一见当初摧毁自己幸福的罪魁祸首,用自己的出现拷问这个人的灵魂。当她感觉到周朴圆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嘲笑、讽刺周朴圆的卑鄙无耻冷静、清醒当她面对周朴圆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叱责周朴圆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刚强、自尊一个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历经生活的磨难,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强
本文标题: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戏剧单元《雷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0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