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师.
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第三节常见心理障碍第二单元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疾病分类心理问题Mentaltrouble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的、轻微的情绪、行为反应心理紊乱Psycho---disturbance各种原因引起的较长的、较重的思维、情绪、行为反应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多在青少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精神分裂症•占住院精神病人的50%、长期住院病人的2/3•成人人口的终身患病率1%•流调(中国)5.69‰(82年)、6.53‰(93年)•我国精神分裂症病人达780万精神分裂症•约1/2病人在20—30岁发病•病程有间断发作和持续两类•1/3的病人可获临床痊愈•60%的病人可达到社会性缓解•10%的病人可能找到工作、建立家庭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遗传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神经生化病理的研究•大脑病理和脑结构的变化•母孕期的病毒感染、合并症•围产期的合并症•社会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早期症状:非特异性、多样性性格改变类神经症症状•早期症状可持续2—5年再发展为明显的分裂症症状精神病的危险因素•1年龄:青少年和成年早期•2特征性危险因素:阳性家族史、易患性人格、病前适应性较差、头部外伤史、智力偏低、产科合并症病史、围产期损伤病史•3状态危险因素:生活事件、心理刺激、药物、物质依赖、个人的主观和功能改变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逻辑性•思维散漫、•思维破裂•强制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思维、•语词新作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为主要特征•情感迟钝、平淡、淡漠•情感倒错•情感易激惹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缺乏•病理性意志增强•意向倒错•紧张性木僵、兴奋、违拗、模仿动作及言语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其他精神症状•幻觉:以幻听多见•感知综合障碍•妄想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两个综合征阳性症状:幻觉、妄想、各种感知障碍、思维联想逻辑障碍、怪异行为阴性症状:情感平淡、言语贫乏减少、注意障碍、缺乏主动性、社交退缩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常见类型•单纯型起病早、缓慢进展、阴性症状为主•青春型起病急、思维破裂、荒谬、情感倒错、行为愚蠢、本能活动亢进•紧张型紧张性木僵或紧张性兴奋•偏执型起病晚、以妄想为主、常伴幻觉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明显的思维松弛、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原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的妄想•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紧张综合征、行为怪异或愚蠢行为•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一个月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治疗:急性期系统药物治疗2—3月巩固治疗1月维持治疗2—5年•心理治疗及社会康复偏执性精神障碍•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被害、嫉妒、夸大、疑病、钟情等内容•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的异常•人格常保持完整,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偏执狂•发病缓慢且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和意志活动,人格保持完整•诉讼狂•夸大狂•嫉妒狂偏执状态(类偏执狂精神病)•妄想结构没有偏执狂那样系统,也不固定,可伴有幻觉,以女性多见,一般预后较好•妄想内容都是患者对其生活处境和人际关系的歪曲信念,且难以被说服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情感障碍Affectivedisorders•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很常见或成为主要临床相情感障碍患病率•我国:总患病率0.76‰(82年)终生患病率0.83‰(93年)抑郁症患病率5%--8%•国外:终身患病率2%--25%情感障碍分类•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情感障碍临床表现躁狂发作:“三高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动作行为增多躁狂发作症状标准•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语量增多•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妄想•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行动•鲁莽行为•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上述症状至少有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要4项)持续一周情感障碍临床表现抑郁发作:“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抑郁发作症状标准•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至少有4项,持续2周•抑郁发作核心症状:情绪低落、绝望、无助、无用、兴趣缺乏、乐趣丧失•抑郁发作的心理症状群:焦虑、常与抑郁伴发(占1/3)自责自罪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认知症状(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自杀观念和行为(10—15%自杀率)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抑郁发作的躯体症状群:睡眠紊乱:入睡困难、时睡时醒、早醒(80%)食欲紊乱:食欲减退(70%)体重减轻头痛、背痛或查不出原因的躯体疼痛精力丧失(30%):易疲劳性功能减退•青少年情感障碍行为障碍躯体症状•老年期抑郁社会心理应激躯体功能、疾病的影响焦虑、抑郁混合•产后抑郁抑郁症与自杀•自杀者45%--70%可能患抑郁•抑郁症50%有自杀观念25%自杀未遂15%自杀成功•扩大性自杀•曲线自杀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双相Ⅰ型障碍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双相Ⅱ型障碍有轻躁狂发作以重性抑郁为主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社会功能轻度受损,主观痛苦,可有自知力•恶劣心境: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发作,病程至少2年,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期•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的标准,是一种轻度而反复发作的双相障碍,病程至少2年,但可有数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躁狂药情绪稳定剂•心理治疗:•预防复发: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s•人格障碍,原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自己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痛苦,或给个人和/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障碍患病率2%--10%(发达国家)三个要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持久的适应不良•对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人格障碍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长期的•认知的异常偏离•情感的异常偏离•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正常人格变异:人格缺陷•公认的正常人格范围的变异,是人格中某些品质的过多或不足,远未达到害人害己的程度•正常人格变异与人格障碍有量和质的区别人格改变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后发生的改变,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变,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改变有明确的时间(病后),参照物是病前人格。而人格障碍无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人格障碍临床类别•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人格障碍临床类别•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18岁)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品行障碍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人格障碍临床类别•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表演性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以人格不成熟或情绪不稳定为特征人格障碍临床类别•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为特征人格障碍临床类别•焦虑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而习惯性地夸大日常生活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人格障碍诊断•临床用诊断标准:病史、检查(体检、神经系统、精神检查)•研究用诊断标准:问卷、临床定式检测人格障碍共病•人格障碍不仅可以与其他精神疾病共患,亦可在不同类型人格障碍之间相互伴发•多轴诊断轴Ⅰ精神疾病轴Ⅱ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共病的影响•加重精神疾病•难治性精神疾病•不良的结局•再住院率高•长期存在心理社会危机(自杀风险高)人格障碍治疗•药物治疗:认知/知觉障碍---抗精神病药(偏执、分裂样)情感不稳定---情绪稳定剂(边缘型、冲动型)冲动/攻击---情绪稳定剂焦虑、强迫---抗焦虑药•精神外科治疗•心理治疗
本文标题: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0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