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愚公移山《列子汤问》作者简介: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④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给加点字注释:(1)方:面积(1)惩:苦于(3)塞:阻塞(4)迂:曲折,绕远(5)聚:集合(6)谋:商量(7)险:险峻的大山(8)阴:水的南面(9)杂然:纷纷的(10)许:赞同(11)损:削减(12)焉:哪里(13)如……何:把……怎么样(14)尾:边(15)荷:挑(16)箕畚:用箕畚装土石(17)龀:换牙(18)易:交换(19)反:同“返”,往返(20)指:通“直”2、给加直线句注释: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挖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④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4、段中表明愚公移山艰难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6、愚公解决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办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7、愚公移山得到乡邻支持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①“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给加点字注释:①惠:通“慧”,聪明。②陇:通“垄”。③长息:长叹。④毛:草木。2⑤固:顽固。⑥彻:通。⑦匮:穷尽。⑧亡:通“无”。⑨负:背。⑩厝:通“措”,放置。(11)加:更。2、给加直线句注释:①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还不能毁去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块怎样呢?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还怕挖不平吗?3、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河曲智叟辩驳失败的:河曲智叟亡以应4、“智叟”这个名字在文中的作用是:“智叟”不智,具有讽刺意味。5、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之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6、本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侧面描写,烘托愚公的高大形象。)7、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表达了怎样的中心?说明了什么道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8、找出段中愚公批评智叟的句子:汝心之固,固不可彻。9、找出段中愚公反驳智叟的句子: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10、怎样评价愚公的妻子和智叟提出的问题:愚公的妻子是对愚公的关心,,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智叟是表示反对、讽刺和挖苦。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时期的人。(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注释加点的字:⑴详:清楚地知道⑵以为:“以之为”,以,用;为,作为⑶焉:助词,无意义⑷甚:牵强附会⑸意会: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⑺旧:故旧⑻造:往,去⑼辄:总是⑽期:希望⑾吝情:挂心,在意⑿去留:去,离开⒀或:有时(14)欣然:高兴的样子。2、注释加直线的句子: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先生)安闲沉静,不善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②好读书,不求甚解:喜好读书,但不执着对一字一句作牵强附会的理解。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醉后就回家去,一点也不留恋,说走就走。3、找出段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在第二段),表现了五柳先生的“不慕名利”不流于世俗的志向和追求。)4、段中哪个词语表现出五柳先生爱学、乐学?(忘食)(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3志。②忘怀得失,以此自终。1、注释加点的字:①环堵:房屋四壁②褐:粗布短衣③穿:破④结:打结、缝补⑤晏如:安然自在⑥示:表达⑦以:用⑧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2、注释加直线的句子: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穿着粗布短衣,还打满了补丁,缺吃少喝,篮子和瓢里往往什么也没有。②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他忘记了世俗得失,准备用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度过一生。3、归纳本段的段意: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三)赞曰:“黔娄之妻有言: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注释加点的字:①戚戚:忧愁的样子②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③兹:斯、此④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⑤俦:朋友、伴侣⑥欤:语气词,呢⑦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结尾处的评论性文字。2、注释加直线的句子: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因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急不可待。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饮酒赋诗,以这种志向为乐趣。3、段中哪一句与前文的“不慕名利”相照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概括本段的段意。(评论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的洒脱情态。)5、概括本文的中心:本文通过五柳先生的自我形象的写照及对他居住的环境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不流于世俗的志向和追求.马说韩愈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宋朝时代的文学家,世称韩昌黎。(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1、给加点字注释:⑴故:所以⑵虽:即使⑶骈:一同⑷以:因⑸称:称呼2、找出段中表明千里马命运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本段的段意是: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注释划线的句子:祗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只是埋没在那些做仆役的马夫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安求其能千4里也?1、给加点字注释:⑴或:有时⑵食:通“饲”,喂养⑶是:这⑷虽:即使⑸见:通“现”,表现⑹等:等同,一样⑺安……也:怎么……呢⑻常:普通(9)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2、给划线句子注释: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得到。③安求其能千里也?(还)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找出段中表明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段中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三)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给加点字注释:⑴策之:用马鞭打⑵以:采用⑶道:原则、方法⑷材:通“才”,才能,才干⑸通:通“晓”,理解⑹意:意思⑺执策而临之:握马鞭⑻临:面对⑼其真无马邪:难道⑽邪:通耶,吗⑾其真不知马也:大概⑿之:助词,无意义2、给划线句子注释:①策之不以其道;驱使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②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食量让它吃饱。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嘶鸣,可是马的主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④其真无马邪?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了吗?3、找出段中表明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主旨词:不知马)5、本文的写法是:托物寓意,修辞手法是:比喻(把千里马喻为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喻为封建统治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愚妄浅薄,同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为学》(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1.解释加点字为:做亦:也之:助词,无意义学之:代词,它2.翻译下面句子。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学习它,那么困难的也就容易了;不学习它,那么容易的也就困难了。5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4.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做学问要靠主观努力的道理。5.本文是用什么形式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设问的形式提出中心论点。(二)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1.解释加点字。散吾资之昏资:天分昏:愚笨碌逮:及,赶得上吾才之庸才:才能庸:平庸旦旦:每天迄乎成:等到怠:懈怠、松懈迄:等到聪:聪明倍人也:超过敏:聪敏、敏捷屏弃:通“摒”,摒弃道:学说、学问卒于鲁也传之卒:最终鲁:迟钝之:代词,圣人之道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聪明之用:运用岂有常哉岂:难道常:常规2.翻译下面句子。吾资之昏,不逮人也:我天资愚笨,智力赶不上别人,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我每天不停的学习,长久坚持而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觉得自己愚笨和平庸了。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庸、聪明、敏捷的运用,难道会固定不变吗?3.本文段从正和反两方面说明一个人天资聪敏与并不完全是取得成功的条件,相反一个人天资愚笨才能平庸也不一定就是取得成功的障碍。由此证明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4.举了什么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举了孔子的学说靠一个并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承下来的故事来证明中心论点。(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面有惭色。1.解释加点字。蜀之鄙:边境语:告诉(动词)何如:怎么样?何恃:靠(凭)什么犹:还越明年:到、及以:把惭色:惭愧的神色2.翻译下面句子。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看怎么样?”子何恃而往你凭什么去呢?吾一瓶一钵足矣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6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大意,并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大意:本文段对比写了富和尚没有去成南海而穷和尚去成南海的故事。作用:在文段中充当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更有力的证明只要主观上努力实践,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4.比较“子何恃而往?”和“子何恃而往!”两句有何不同?第一句用的是疑问语气,表示提出问题;第二句用的是感叹语气,表示对对方的嘲笑。(四)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本文标题:精选文言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1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