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练习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仅供参考)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概念1.艺术真实: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之一。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即本质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就是生活与人的本质的真实)2.情感评价: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之一。就是作家表明对笔下对象的情感态度。其基本要求是高尚的品格与一定的功利取向,诚挚的情态与艺术的呈示。3.艺术概括:就是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即典型形象的方法。要点有二:首先,是在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描述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其次,在“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主体意图的指导,使之成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4.人文关怀:是一种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自由的精神,常表现为关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命运、幸福等。它是善的集中体现。5.艺术形式:就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包括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体裁等要素(形式四要素)。问题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作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因为,文学作为对生活的认识活动,其要义是求“真”。文学作为审美活动,又要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最终,文学创造还要创造艺术形式,呈现出“美”。所以,真、善、美及其统一就成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在创作中,求真表现为“艺术真实”,求善表现为“情感评价”,求美表现为“形式创造”。(上述问题这样更好理解:因为文学是审美活动,它就既要真实的反映生活,这即“真”,又要引导人们向善惩恶,这即“善”,还要创造美好的艺术形式,这即“美”。所以,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它们在创作中分别表现为“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的追求。)2.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何区别?艺术真实指艺术描写揭示出生活本质内蕴。与生活真实相比,它是内蕴的真实,又是假定的真实。内蕴真实指它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假定真实指它描绘的情景是虚构的、假定的。与科学真实相比,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主观真实指它不象科学真实那样的客观,而是带有浓厚的主观性;诗艺真实指它是运用艺术技巧创造的真实,能引起人的美感。3.简述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做出评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语)艺术概括的意义在于:它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艺术处理,从而在主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独特又有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的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鲁迅的这段话正是对艺术概括这一意义的说明。在创造形象时,让材料为表达主体的意图服务。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情感评价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含着评价者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态度和对社会生活的评价。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既向人们展现真理,也向人们展示意义,更以情感打动人,从而发挥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5.(略)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二者关系的理解。因为人文关怀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关怀人命运和生存状态,因而就是善的体现。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关系,但二者关系也有复杂性,其一,作家可以在不同历史视点上展示人文精神。其二,当二者矛盾时,作家应在肯定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倾向于人文关怀而惩恶扬善。总之,文学应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点历史理性的单纯追求。7.为什么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因为文学的艺术真实、情感评价等一切最终都要靠形式呈现,而且形式的好坏又影响着内容的表现,关系着作品的艺术质量。(教材未讲)8.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这二者是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内容的形式化”指形式是内容的自然发展,当内容显现为形式时,内容就渗透在形式之中了。“形式的内容化”指充分发挥形式的动能性,使形式既充分展现内容,又使内容深化与升华。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解。“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人克莱夫·贝尔提出的形式主义理论,他认为艺术作品各部分、各要素之间以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产生“意味”。我们认为文艺作品之所以有意味,乃是因为它内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让人从中品味到社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社会事物与自然现象的形式作用于人,久而久之,某种形式就成为某种内容与情感的固定的表现符号。当人们再接触到这种符号形式时,就唤起相应的审美经验与心理结构,觉得有意味。10.有人说文学作品不可翻译,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认为“不可译”的意思是,翻译品总会失去原作的许多韵味。这话有道理。原因在于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一种内容一旦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该内容必然发生变化。第九章作品类型与体裁一、概念1.文学有三大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2.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法再现现实生活的文学形态,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的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照(应是“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的描绘。3.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世界的文学形态。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4.象征性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5.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等。6.小说: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为主的文学样式。基本特征有三:一是深入细致地人物刻画,二是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三是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小说可分为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小说、自由小说等。7.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有三:①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②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③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剧本从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三类,从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戏曲、多幕剧、独幕剧等。散文: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灵活自由,抒写真实感受。9.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即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10.诗的音乐性:诗是最强调音乐性的。诗的音乐性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节奏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地变化。安排停顿和音调搭配是形成节奏的两个重要手段。如果停顿次数均匀,就会形成鲜明节奏;有规律地搭配平声(阴平、阳平)与仄声(上声、去声、入声)便形成起伏交替的节奏。韵律即和声押韵的规律,指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重复出现。韵律包括头韵、腹韵和脚韵。韵律可以加强节奏感。二、问题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关系?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分别是纵贯人类文学史的三大文学类型。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分别是先后发生在欧洲18世纪末到20世纪的三个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流派。它们是三大文学类型得到充分发展的一段文学,是它们的典型形态,2.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文学以逼真叙事写实为主,理想型文学以抒情和表现理想为主,象征型文学常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重在寄寓某种意蕴。它不象现实型文学重用逼真描写,也不象理想型文学用抒情方法。象征型文学常对对象进行变形化、拟人化处理,常常淡化时间与空间,以追求广泛的象征性。如《刻舟求剑》,暗示人们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3.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我国解放后至70年代末出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想结合”的文学。“两结合”文学既重现实,又重理想,要求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就是要真实地、历史地反映现实,能动地描绘出现实发展的趋势;又要求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即站在革命理想主义的高度看待现实,用理想来指导对现实的描写,用理想来激励人民前进。一般认为“两结合”文学属于“现实型”文学,而我却认为它更象“理想型”文学,因为它重在表现革命热情与理想,而且与属于理想型文学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极其相似,包括以大革命为时代背景,理想化的人物刻画等。也可以说“两结合”文学是对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综合发展。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是产生于西方19世纪末、至今盛行的文学潮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流派。它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此前的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特征,使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流变。其特征是:①不重视客观现实的再现,而重视非理性现实、心理现实、梦幻现实的表现,重点表达异化感和荒诞感。②重点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手法,突出了虚幻性与假定性。5.从诗歌的基本特点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诗歌的本质与最大的艺术特长是抒情表现,即抒发感情,表现内心世界与理想。而其凝炼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的形式正适应了诗歌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只有诗句、诗体凝炼,才便于其中抒情表现;而人内心的情感与理想的逻辑就是跳跃性,而不象事物逻辑那样有规律性;节奏与韵律可以适应与促进情感的抒发,使诗句和情感和谐而有节奏。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真物、真情,以抒写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真实的生活境遇为核心和最大特点。报告文学是从叙事散文发展起来的,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以写真纪实为重要特征。可见,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极其相似的,它们的真实都接近生活的真实。但都非对生活的机械摹写,都要用剪裁、取舍、提炼等方法。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区别在于:散文多了一些抒情味与真实感受,强调情感性。报告文学多了些真实的刻画与描写,强调人物形象刻画。7.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小说与戏剧在反映生活时有同有异。相同点是都以叙事和刻画形象为主来反映生活。不同点在于,①小说是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而剧本是人物事件用台词与动作自我展示。②小说可长可短,人物可多可少,地点可随意变化;而剧情必须浓缩在两三个小时以内的特定空间,人物不能太多或太少。③剧本比小说更讲求表现矛盾冲突。第十章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概念1.典型:就是高质量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鲜明独物的个性,又包含了充分普遍的共同性,从而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本质(或:文学中显现特征而富有魅力的性格,特征性与艺术魅力性是其两大特征。特征性:一指他的外在特征非常生动独特;二指内在性格非常深刻丰富。魅力性指性格的生命魅力与灵魂深度。2.特征化(一般称为典型化):创造典型的方法,即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和生发。特征化的对象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3.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完整的空间性是意境的基础,情感的包含性是意境的灵魂,含蓄而耐人寻味是意境的魅力所在。(或: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审美特征)。4..意象:又称审美意象,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具有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思维参与性、求解性和多义性等特征。问
本文标题: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练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5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