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本文作者冯骥才先生行走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雕像间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是如何“行走”在古希腊“已经满是裂痕和缺口”的石头间的?面对“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先生真的是遐想万千。今天,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走进希腊,走进希腊的石头堆,走进希腊的文明。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1、中国文坛之子——冯骥才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化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和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2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中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2、趣说散文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有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本文是一片文化散文。文化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散文样式,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以游记的形式出现,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反思和深远的人文关怀。这类文章中比较知名的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张中兴先生的《负暄琐话》。3、文本品读古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之一,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冯骥才通过写这些记载着历史文明气息的石头——雕像、石碑、石柱等来歌颂古希腊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的古希腊文明,进而歌颂现代希腊人珍惜古希腊文明,保护并尊重文明遗产的做法,即不改变它的原貌、原状,让历史文明受到绝对与纯正的保护。三、题目阐释文题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古希腊文明。“古希腊的石头”,指的是作为宗教崇拜出现的雕塑。在冯骥才的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d奥真实的历史。3古希腊的石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让他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于是他喜欢上了“古希腊的石头”。作者借古希腊的石头,浮想联翩,将古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联系在了一起,把希腊人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与国人的做法对照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刻思考。四、整体感知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填写下面的表格五、品读感悟1、作者为什么喜欢希腊博物馆的石头呢?喜欢这些刻着历史与艺术的石头,发现了古物的历史美和文化美。历史美(时间美):石雕-神像-迈锡尼遗址-海神庙文化美:英雄时代---中西文化的融合---重现历史----中西文化的联系(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思路点拨:“古希腊的石头”承载着古希腊的历史。通过分析,进而把握冯骥才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游踪(每空限10字)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迈锡尼遗址海神庙遗址石头(每空限5字)石雕残臂无头神像粗糙的巨石庙基和石柱联想(每空限10字)男子英雄般的形象中国的佛像迈锡尼神话爱琴海传说感悟(每空限20字)古物的美在岁月侵蚀中出现,并且拒绝翻新与复原丝绸之路所连接的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在希腊,历史的空间受到了绝对与纯正的保护作者的感受喜欢(石头)奇艺和美妙的感受震撼钦佩(希腊人)最终的感慨:保护古代文明遗产,需要的是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崇拜,科学的方法,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位4在冯骥才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或者说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2、发现帕果斯山顶的石碑,为什么有“奇异和美妙的感受”呢?.对“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句子的含义。这类问题的理解把握除了句子本身的含义之外,还要结合全段乃至全文去理解,以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参考答案: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脚步,站在他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3、迈锡尼遗址的时候,作者为什么感到震撼?4、登临苏纽海神庙,为什么“由衷地钦佩希腊人”呢?A、希腊人珍视历史,保持古迹原状原貌B、希腊人决不让文化古迹受任何现代事物的干扰,历史空间受到绝对纯正的保护C、希腊人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崇拜,有科学的保护方法,有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味让我们再次回到文本,品读感悟,研读探究。六、自主探究,细加揣摩1.冯骥才对古希腊石头的欣赏,也就是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从文中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思路点拨:进一步理解作者对古代外国文化的深刻思考,其真正目的是中国当代文化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参考答案:作者当然不会简单的一门心思的沉醉在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中,他更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并存。所以,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奇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佛像的简单的比较与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是冯骥才在“古希腊石头”上最为温馨的遐想。2、现代希腊人是怎样保护古希腊文化遗产的?告诉了我们什么?A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尊重历史而不更改历史。只做加固和清洗工作。B旅游区的商店盖在隐蔽的地方,不干扰人们的视野,使历史的空间受到绝对与纯正的保护。C告诉我们,保护古代文明遗产,需要的是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崇拜,科学的方法,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味。53、希腊人如此的珍惜他们的文明。面对同样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中国人都做了些什么呢A、星巴克进驻故宫2007年初,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其博客中指责星巴克咖啡将其分店开到故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因为“故宫是中国几千年最辉煌文化的载体,就是中国的象征”,而星巴克则是来自美国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代表符号”。芮成钢向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发出“抗议”,要求其将店铺撤出故宫。进驻故宫七年的星巴克,最终在经历了一场公共关系危机后宣布退出。B、建设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化城两会期间,山东济宁“号称”将投300亿元巨资在济宁建设方圆300平方公里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尽管外界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非议甚嚣尘上,但在当地,各项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有关人士称,标志城的建设不会因为现在面临的争议而停止。七、拓展延伸曾引起各方争议的圆明园复建工程将陆续启动,也许用不了多久,一个崭新的仿古建筑——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将出现在公众面前。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古物翻新,甚至更愚蠢的复原,破坏时间在每一件古物的体内全留下的美丽的生命的年轮。2、修复圆明园,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离而去。3、圆明园遗址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鲜活历史见证,供游人参观凭吊,教育后人勿忘国耻。4、今人面对充满屈辱意味的圆明园时,应保持清醒。既然我们无法扑灭英法联军那场可耻的大火,那么,何不让历史继续给后人留下深刻反思。5、复建圆明园,劳民伤财,异想天开,有狗尾续貂之嫌八、总结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中医中药资源大量流失武强画界的染纸和蜡花---亟待抢救的文化遗产黄山:“国宝”级文物单位周围几成垃圾场南京“慰安所”遗迹火灾烧出文物保护无奈皇家古窑遗址行将消逝文保人士呼吁加强保护抢救赶不上消失速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立法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很奇特,我们应如何看待?应从中学些什么?6思路点拨:这是发散思维的题目,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大胆发表意见。参考答案:他们对于历史的严谨的保护态度令人感动,这是一种高度的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正是作者所说的“高层次的文明”。九、布置作业你的家乡有什么古代文化遗产?对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现状怎么样?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走访调查,写一个调查报告,字数在1000字之内。
本文标题: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6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