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名词解释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它不以单一的环境要素为对象,而是以环境管理体系为对象,特别注重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符合性,即“体系”是否运行良好,组织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其行为是否与承诺一致,组织是否改善等。ISO14000:以“组织”为单位,以标准体系的形式规范和约束组织活动,特别是在产业活动方面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污染限期治理:是指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超标排污的生产、经营设施和活动,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决定、环境保护部门监督实施,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消除污染的法律制度。区域环境管理:是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环境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内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一个区域、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范围,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领导的行为规范,推动环境保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是责、权、利、义的有机结合。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功能区划——是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总量控制规划——是指以某一区域或流域为对象,将污染物排放量限制在区域或流域环境容量以内的方法。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的土地。固体废弃物: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土地开发: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集中供热: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社区环境评价: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和社区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能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环境现状评价:根据环境监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作现状评价。规划方案:为实现相同的规划目标,可以采用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推荐方案:指由规划编制部门建议实施的规划方案(经过方案的优化)。结构化决策: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集聚规模经济:指产出和平均投人随经济规模而变的一种经济现象“四R”原则——是指Recycle(循环)原则、Reuse(再利用)原则、Recover(回收)原则、Reduce(减少)原则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的利益去保障另一方获利。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AC——它是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通过编制一个系统的物资投入与产出的清单记录,来评价与这些投入产出有关的潜在的环境影响,并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的目的解释清单记录和环境影响的分析结果。是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环境管理的一个技术方法手段。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浓度控制:是对认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量之目的。土地退化: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形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消失。城市生活垃圾: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环境生产: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生产加工过程、消费过程产生的废物)和产出资源(生产生活资源)的总过程。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减物质化经济模式,其“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其实质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环境功能区: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指导下,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生态用水:维护和改善现有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动物及非生物部分平衡所需要的水量。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动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念: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预防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自然资源的概念: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经济价值,为人类造福的自然环境的总和。具有地域性和国家属性。水资源的概念:自然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等。能源是指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一门学科。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以管理科学和环境环境科学为基础,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科技手段,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工企业环境技术:通过制定技术标准、规程,对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环境经济评价,使生产技术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又能保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的智慧,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高级形式的人工环境,是人口高度密集、经济活动频繁、对自然环境改变最明显的区域。农村环境:除城市建成区以外,人类集居并以农业或乡镇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内的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总体。环境标准定义: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化委员会(ISO/TC207)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的行为准则。环境技术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技术的具体规定。一般分为法定化的技术规范和非法定化的技术规范。环境经济政策:是运用税收、信贷、财政补贴、收费等各种有效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环境产业政策: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专项政策。指标: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某一方面情况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定量化信息,具有揭示、指明、宣布或者使公众了解等含义。数量指标:用于反应总体单位数目和标志总量的指标,也称为总量指标。质量指标:把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得到一定的派生指标,以反应现象达到的平均水平或相对水平。土地管理: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科技手段,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土地的使用活动进行的管理控制过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综合整体,以城市生态学为代表,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排放趋向,是一项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创造一定的条件,形成一定的规模,实行集中生产或处理以使分散污染源得到集中控制的管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及特殊保护的区域超标准排污的设施,由有关管理机构依法命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ISO: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组织,属于非政府性机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含义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统称。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海洋能源:一般是指海水的潮汐、波浪、海流等动力能,以及海水温度差的势能和盐度差的化学能等自然能量。海洋空间资源:海洋中可以利用的空间,包括滩涂、水面和水下空间。同步发展方针的含义: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海洋资源的概念:狭义概念:海水中生物、溶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海水中储存的热量、深海底的矿物资源等,既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广义概念:除上述物质和能量以外,还把海洋上空的风、、海底热、海上航运能力、景观以及各种海上设施包括在内。环境管理体系概念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体系是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达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环境效果: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中,因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所产生是任何直接的或间接的效果,无论它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本文标题:《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6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