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艺术与人生作为一名理科生,如果只知道学习关于本专业的知识,而不去了解一下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那是极其无聊的。中外有名的科学家基本上都会注重自己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他们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是艺术家。爱因斯坦地小提琴水平不亚于一些小提琴表演家,袁隆平的小提琴的水平也很高。正因为如此,这学期我决定选艺术导论这门课,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周上课时间,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有关于艺术的知识都告诉我们,但是我好事从这个课程中收获了很多东西。我对于艺术与人生的认识没有那么复杂,总的来说就是艺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认为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一门博大精深地艺术。通过艺术与人生地连接,可以丰富我们地艺术体验和艺术感受,提高艺术感知力和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用艺术得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艺术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时代呈现着不同时代地艺术,也相对有不同时代风格的出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自在局限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的进入电视,计算机,网络的大众媒体,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有些人总认为艺术是个遥不可及的东西,自己怎么能和艺术产生关系。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相反我们每天都在与艺术打交道。比如,当你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你可能会有一些感慨,电影中反映的青春主题不符合你对青春地认识,或者对比你地青春,又有哪些相似不同之处。是否唤起了你对于青春地回忆,想想当年地自己对于爱情地认识与今日地差异等等。当你对一部电影进行赏析时,其实就是进行一场艺术活动。当你用了几个小时来赏析梵高地自画像时,你就会知道梵高地穷困潦倒。梵高将他的人生都注入到他的自画像中,看他的自画像就是在品味他的人生,透过他的画,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梵高。艺术源于生活,反过来作用于生活。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生活中“丑”的东西,一旦进入艺术,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同样要经过审美特征将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生活中既有美的现象也有丑地现象,但是在艺术中却一般以审美性表现出来,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其实本身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但是作为艺术家形象他已经具有审美意义。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时间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美和艺术地表现力,从而使得艺术都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大学时光,没有太多地机会像社会中哪些人又那么多机会去接触艺术。但是艺术本来就是人创造的,我们也可以自己创造艺术。虽然不能与那些大师们相比,但是我们可以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看几部电影,最好写一下影评。我觉得电影并不只是让我们看着那些闪动地镜头,跳动的字幕,而是要我们体会电影中反映的思想与内涵,体会其中的真谛,这才是看电影地真正意义所在。闲暇时找几本书来看,要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不假。在生活中你会发现读书的人明显比读书少的人的艺术修养高。这是因为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能明白怎样做参能更好地与艺术建立关系,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艺术首先是自己的事情,所有的艺术都要有个性,我们用艺术来表达内心的体会和感动。艺术的形式千奇百怪,内容丰富多彩。生活中的事情只要有实质地精神内涵在里面,而不弄虚作假地就是艺术。总之,艺术不可能独立于生活而存在,不能与生活脱节,否则艺术会失去生命的养分和光滑。生活永远是艺术的动力和灵感的源泉。同样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艺术,才能发掘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有一次,我从琳琅满目的书柜里抽出一本诗集,上面印有泰戈尔的引言:“用你手中的钱币买下一本诗集吧,他会使你的心快活得像一只小鸟,自由地飞翔在无限地空灵之中。”仅仅是看了一眼,我便如获至宝地买了它。从此泰戈尔领我走向了一个缤纷地世界。我迷上了诗,正如我迷恋那深沉广阔得大海一样。我第一次发现了使得魅力正如阳光那样灿烂。诗里走出了乐观豪放得李白、深沉忧郁得杜甫、清丽婉约得李清照……他们用风格不同得笔向我展示了时间的万物。渐渐地我又懂了汪国真地诚挚、舒婷地细腻、闻一多的深刻;我与雪莱、普希金交朋友,领略了世界诗苑的璀璨。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离不开诗了。诗用无形的手时时扣动我心弦,拨出动人的琴声,另我如痴如醉。于是在课堂上,我从老师口里知道了顾城那“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的向往;在课外我吟诵着,进入那“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的意境。我真的感到自己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像一只快活的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无限的空灵之中。读了许多诗,我不禁怀着一个梦想,用我的诗轻轻扣动文学殿堂的大门。每当别人嬉戏玩耍时,我却醉心去探究万物的美;当万家灯火熄灭时,我独自一人你在灯下构筑诗行,细细的比肩流出小鸟的歌唱、花朵的绽放、嫩草的生长……用自己的笔谱写心中的歌,与万物同乐。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并不懂艺术,画画,唱歌,跳舞一样都不会。其实艺术并不局限于这些,这些只是一个人的特长罢了,一个人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每个人就是一件艺术品,从生到死,每一个阶段都是自由其艺术性,你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品,,迈克尔杰克逊一开始也是一个普通人,在经过学习和打磨后,它变成了一个艺术家。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怎么样去努力,这都不是我创造自己,创造艺术的过程吗?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艺术的发展总是以“人生”做基础,艺术总是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导生活。美学家朱光潜深刻地揭示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他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优秀的诗歌、小说、绘画、音乐无不是触及人类的心灵的深处,所以才使我们的情感为之震颤,精神为之提升,思想为之开阔。优秀的艺术作品,我们百读不厌,百看不厌,百听不厌,每次都会获得新的感悟和启迪,从艺术中关照生命、关照人生。晚唐诗人李商隐擅长律、绝,富有文采,其诗风绮丽精工,情致婉曲,多用象征手法。他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本来是写自己的爱情眷恋,但其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却被欣赏者从中体悟到一种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和眷恋,为人民为国家尽忠尽职。这首诗常被喻为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至死方休的理念,更是传诵不已。这是突破了作者的狭隘眼光,提升为一种“大爱”、“博爱”。这就是艺术独特的社会影响力。高尚的道德行为总是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人们才赋予道德品格以审美属性,有“品德美”或“价值美”之言说。另一方面,“品格美”或“人格美”也兼指道德的善。教育家蔡元培说得好:“善离了真,不免以恩为善,离了美,不免见善而不能行。”书画、诗歌、音乐等艺术都有格调高低之分。高格调的艺术是艺术家思想与品格的结晶。对于艺术的追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上,课堂只是认识艺术的一扇大门,要想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还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追求,不断学习,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艺术的人。
本文标题:艺术与人生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6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