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城市主义’模式1、新城市理论综述2、国外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实例评析3、新城市主义对当代中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4、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新城市理论综述历史上的郊区生活曾经被描绘成是人们潮水般涌向的乌托邦,然而美国郊区蔓延的发展却带来了另一番景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90年代达到高潮的“新城市主义”的城市及社区设计方法就是基于对郊区蔓延的反思孕育而生的。它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的优秀传统,力图使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的、紧凑的社区,以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新城市主义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到现在还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还很年轻,但是新城市主义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如美国的海滨镇(Seaside)设计、美国盖德斯堡的肯特兰镇(Kentlands)、美国加州的西拉古纳社区(LagunaWest)、中国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圳万科四季花城、天津水晶城项目和天津东丽湖·万科城,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新城市主义活生生的例子,也是研究新城市主义的重要基础。新城市主义兴起的深层次原因应当说,郊区化及其危机只是新城市主义思潮产生的导火索或直接原因,它的产生还有着更深层次原因,具体表现为:1、社会公众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满2、社会公众对社会秩序的不满3、社会公众对自然生态文明的向往4、社会公众对传统的、地方的历史文化的重视5、新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新城市主义的社区设计思想总结1、从社区的总体设计出发(1)强调社区中心的设计(2)强调社区是有边缘的2、从社区结构组成元素的设计出发①街道②街区③建筑物3、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中强调的两个重要性①朝街与布置前廊的重要性②私人空间的重要性通过从不同层面对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原则的分析,我们发现,新城市主义实质上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制定出一系列原则来引导城市发展。新城市主义期望将人们留在街道与开放空间以增加邻里互动,它强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面、空间实体与虚体之间的组合关系的规定,是我国目前无论在居住区规划的规范中还是在其它城市设计仅讲求视觉秩序的方法中都不曾具备的,以城市设计模式制定设计规范的方法来确保居住社区的环境品质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有效方法。2、国外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实例评析美国的新城市主义社区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有影响的实践?1、海滨镇(Seaside)项目是DPZ夫妇按照TND的模式开发的,是新城市主义社区的样板工程;2、加州的西拉古纳社区(LagunaWest)广泛的运用了彼得·卡斯洛普的TOD理念进行了开发,是新城市主义在美国的另一个典型设计案例;3、盖德斯堡的肯特兰镇(Kentlands)是首例应用TND原则建成的真正的、常年运转的社区。海滨镇(Seaside)(1)案例概况●历史地位和影响DPZ设计的Seaside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的典范,同时由于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在美国的房地产开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0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近10年来最好的设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制造者杂志》、《旅行与休闲》、《人物》及《大西洋月刊》都对该镇进行了很多报道。另外,许多电视频道也报道过海滨镇,英国查尔斯王子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及后来关于建筑的书中都特别描述过它。●位置位于美国美国佛罗里达州沃尔顿县,属于郊区滨海居住区。●规模占地仅32万平方米,最终的规模为350套住宅和300套其他的建筑包括:公寓和旅馆等设施。主要公用设施包括:一所学校、镇政厅、一座小城多功能楼、一个露天市场、一个网球场、一个圆形剧院和一个小邮局,商场和写字楼也在开发范围之内。●建筑风格和设计风格上既有维多利亚式的、新古典主义式、美国殖民时期清教派的风格,也包括有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甚至解构主义的作品。各种不同时期的风格混为一体,具有一种游戏的后现代主义的喜悦感和形式上的扑朔迷离感。在建筑户型方面,设计师采用了混合、折衷的后现代主义做法,即混合不同风格。使整个住宅区充满了拼凑、拼合、冲突和和谐的形式和色彩。①强调公共空间的重要性。DPZ在滨海城的设计中追求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即培养强烈的社区感。DPZ首先确定了海滨城的公共空间——不只是那些普遍被认可的公共区域,如公园和广场,也包括街道、大街、走道以及一些自然景观如沙丘和海滩也视为公共空间。接下来,他们运用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战略使私人建筑逐渐填充在公共地域周围,这种开发方式的结果与寻常的那种破坏自然环境的开发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强调地域性、标志性和场所感的营造海滨镇的大部分住宅都反映了当地的传统。③以步行五分钟为原则进行社区规划布局即将人们的日常生活范围限于步行5分钟的距离内,减少了对车辆的依赖,也增加了居民偶然交往的机会。(2)规划设计理念④为不同阶层的人特别是穷人设计房子的思想滨海城的规划设计最初考虑了各种不同价格的住宅,但是由于社区的开发太成功而使价格上涨极快,成为最富裕者居住的社区。其在这方面的设计经验对我们当前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⑤居民参与设计海滨城的设计过程中最关键性的事件是在方案基本决定之后,召开了为期两周的现场工作会(charette),参加这个会议的有专家、当地政府官员、设计人员和建筑师、潜在的客户(未来的住户)和当地社区的居民代表。在这个会议期间,各类人士讨论了各种相关问题,许多具有争议的问题、具有冲突性的问题都在会上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讨论,并且探讨协调和解决的办法。住宅区内的居民经过参与设计,也使社区关系更为密切。但是社区里面的很多成功的建筑都是由建筑商和房屋所有者自行设计的,而不是由建筑师设计的。海滨城的规划概念对于那些非专业人员轻松的实施他们自己的方案起了巨大的作用。(3)关于滨海城的争议与其它所有具有探索性、实验性的设计一样,滨海城是具有争议的。有些批评家批评它过于游戏性和娱乐性,批评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城镇,好象一个电影道具一样,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好评如潮的。特别是新闻媒体,长期以来都追踪它的发展,电影业也经常把这个居住区作为电影背景,如好莱坞电影TruemanShow(楚门的世界)就把滨海城作为外景地。美国盖德斯堡的肯特兰镇(Kentlands)(1)案例概况●历史意义是首例应用传统邻里开发(TND)原则建成的真正的、常年运转的社区,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真正的、由具有美国古典传统风格的独特的邻里组成的城镇。●位置位于盖德斯堡市内,在哥伦比亚特区的华盛顿的西北36.8公里。●规模占地142.4公顷,1989年开始建设,建成后包括1600个住宅单元,居民数超过5000人。肯特兰镇总平面图(2)规划设计理念①注重形成多样性的建筑风格为了让社区形成年龄和收入水平的多样性,规划设计了不同式样和风格的住宅。②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开放空间的设计对社区中原有的湖泊和湿地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并以此为基础划定保护地带、绿化带和规划了几个小广场,形成了良好的公共开放空间。③注意对原有建筑物的利用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借鉴肯特农场原有的几栋建筑物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被改造成社区的文化中心。④强调以公共建筑的聚集以形成社区中心、社区的标志性和场所感⑤强调功能的混合地区性的购物中心在其入口处与镇广场相连,将社区的各种功能聚集在这里,增加了社区中心的活力,活跃了商业活动。如图1⑥人车分离在每个住宅的后面设计一条小巷,用来满足家庭对服务设施的需求,这样使住宅前面摆脱了车道、车库等机动车交通需求,从而为住宅前面的街道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人行空间。如图2加州的西拉古纳社区(LagunaWest)(1)案例概况●历史意义由彼得·卡斯洛普设计于1990年,在规划开发的过程中广泛的运用了彼得·卡斯洛普的TOD理念进行了开发,是新城市主义在美国的另一个典型设计案例,是“步行口袋”的最典型作品,被《洛杉矶时报》评为“最好的郊区社区”。●位置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拖地区。●规模占地420万平方公里;其中,社区中心100英亩;市中心的住宅区面积约120万平方米;住宅每户面积约102—372平方米;商业面积约21.4万平方米;写字楼面积约38.4万平方米;有住宅3400套。LagunaWest的总平面图(2)规划设计理念这个案例的发展商在开发初期就希望兴建一个典型的、具有探索性的新城市主义城镇,建立一个以传统风格和行人主导为核心的新型住宅区,他积极游说自己的投资伙伴和当地政府官员,因此,LagunaWest的新城市主义建设是具有眼光的开发商的意见,而并不是开始于建筑师。这个情况和海滨镇一样,都表明美国的投资商在建筑和都市发展认识上,在文化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①运用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原则,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公交站点的范围内;同时将密度最高的房屋安排在商店和服务设施附近,这就使得更多的社区居民能够步行满足日常所需。②强调以行人为主导和重视步行环境的设计理念社区湖边的人行道位于这些住宅的前面,门廊和台阶增加了居民与路上行人相互交往的机会。每两个家庭共用一条汽车道和停车场,位于车库上面的公寓与步行便道距离较近,增加了附近街道上的人气值。③强调公共空间的设计社区所有的建筑都围绕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来开发,社区的公共空间包括:一个绿荫场,一个小区多功能楼、主干街道和社区公园。社区开发方案的焦点是占地40公顷的社区中心,包括市政建筑和商业设施以及一些不同风格的中、高密度住宅。④强调对传统建筑风格的继承该社区的住宅结合了美国许多传统小城镇住宅的元素,特别是住宅入口处的门廊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在美国的郊区开发中被认为是有独创性的。在社区完成之后,有关部门通过民意调查表明,该社区内有80%的居民非常喜欢这种建筑风格。⑤强调建筑的多样性社区里面规划了大量大小、风格不一的单一家庭的住房、既有朴素的平房,也有精致的多层房屋。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社区的规划设计很好的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由于这里良好的居住环境,所以在房地产市场也特别具有竞争力。3、新城市主义对当代中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1、我国居住区发展的特点(1)高密度、组群发展的住区建设我国由于人多地少,住宅区建设一直沿高密度、组群化发展的道路进行。我国居住区的建设密度多层住区容积率通常在1—1.2之间,高层住区在1.8—4之间,这相对于新城市主义居住社区而言是要高出许多的,因此类似在美国郊区出现由于居住密度过低引起社会关系淡漠的现象在我国并没有发生。(2)城市集中的趋势与美国不同,我国居住区发展呈现着向城市集中的特点,发达的西方国家常见的城市衰败的局面在我国并未出现。这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大部分的居民日常出行方式仍然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方式为主,短距离为主的交通方式限制了住区向郊区发展;城市中心区由于具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浓厚的生活氛围,对居民居住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新城市主义对当代中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3)完整配套的住区建设与西方国家的住区规划思想不同,我国的住区建设受前苏联街坊式小区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十分强调配套设施的建设。我国的居住区分级理论其依据之一就是基于居住规模进行不同等级的配套建设,并对于各等级配套的类型、规模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这在西方各国的居住区规划中,都是不曾有的。因此我国的居住区建设没有出现象美国郊区那样出现“卧城”的极端现象。(4)居住分异现象开始出现随着经济发展和福利分房体制的改革,我国住房政策由80年代的单位分房为主转向以商品房开发为主。(5)数字化社区开始出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发展和网络的日益发达,开始出现以数字化社区为代表的新型交往形式。新城市主义对当代中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2、我国居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①功能主义严重。②城市发展结构缺乏层次。③不良的步行环境,缺乏对人的关怀。④建筑形式的单调与混乱。⑤许多郊区住宅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⑥郊区开发功能单
本文标题:新城市主义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8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