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人口、民族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教学过程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中国陆上的疆域⑴领土的四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W⑵濒临的海洋①临海:太平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雷州海峡③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④领海:领土的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⑶陆界和邻国①陆界:2.2万多千米②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③海岸线长度:1.8万千米④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2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中国的行政区划⑴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自治乡、镇)⑵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教学过程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人口的数量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有人口1339724852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2.人口的地区分布⑴我国人口密度超过13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⑵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东南多,西北少;平原多,山区、高原少;沿海多,内陆少⑶我国人口分布界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此线东南人口稠密(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94%),西北人口稀少(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6%)⑷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原因东部——平原多,气候好,河流多,农业发达,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同时东部交通、工商业发达,城市多,人口更加集中西部——多山地、高原,还有干旱的沙漠,发展农业困难,交通、工商业也不发达,城市也就少,人口密度当然小得多3.华侨和华人华侨:长期侨居在国外,但仍保留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华人:定居国外并已经取得居住国国籍的人,是外籍华人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4.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⑴人口增长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3现代型⑵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①人口问题——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危机②对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教学过程三、中国的民族1.我国的民族状况2.我国的民族分布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西南、西北、东北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第二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要求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教学过程一、中国地形概况1.我国地势特征⑴我国地表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分布4⑵大陆架第三级阶梯在海水以下,继续向前延伸,形成了近海的大陆架。我国的大陆架比较宽,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原来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大陆架资源丰富,有很多煤、石油等资源⑶我国地势特征的优越性①有利于海洋湿润空气向西深入内陆,形成降水②西部高地势上的水向东流去,形成许多大江大河,沟通了沿海与内地的交通,也为沿途提供了清洁的水源2.地形特征⑴地形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般把山地和崎岖不平的丘陵、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约占总面积的2/3,平原只有10%多一点⑵我国地形特征的优越性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②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二、各种地形的分布1.山脉——地形的基本骨架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小兴安岭,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2.四大高原53.四大盆地4.三大平原5.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地震和火山1.地震带的分布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及其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2.火山的分布6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第三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过程一、天气和气候的主要要素反映天气和气候的要素很多,包括气温、降水、风速、气压、大气能见度、有无扬沙、有无雾等,日常生活主要以气温和降水来反映天气和气候的特征1.气温⑴冬季①特征:南北温差很大②原因A.纬度位置a.太阳高度角b.昼夜长短B.冬季风C.山脉阻挡⑵夏季①特征: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②原因A.纬度位置B.亚欧大陆位置C.北方昼长于南方D.夏季风2.温度带⑴划分依据——积温的多少积温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当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正常生长因此,在农业及气候上,常把≥10℃的持续期内,当做农作物的生长期把≥10℃的持续期内每天的气温累加的总和叫做积温7积温能够反映该地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⑵我国的温度带3.降水⑴空间分布①特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原因A.海陆位置B.夏季风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我国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b.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⑵时间分布①季节变化A.特征——降水集中夏秋季节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②年际变化A.规律南方年际变化小,北方年际变化大B.成因主要是由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二、气候特征1.气候特征⑴气候复杂多样①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②成因跨纬度大,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多样⑵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①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②成因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盛行⑶雨热同期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2.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量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种植地区大大向北扩展②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树木、牧草、农作物生长8③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区,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不利影响①降水过多集中夏季,造成夏涝,春旱现象严重②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③寒潮带来严重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④高原、干旱气候区不与农业发展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过程一、我国河流、湖泊概况1.外流区和内流区⑴外流河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北冰洋水系外流区——外流河的集水区域(2/3,95%)⑵内流河与内流区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区——内流河的集水区域(1/3,5%)⑶内外流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9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10二、主要河流与湖泊(一)长江——我国最大的河流1.概况⑴地位: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流量最大、水能最丰富、航运最大的河流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注入东海⑶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⑷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⑸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⑹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和中游——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江西湖口2.长江的利用⑴巨大的水能①地位:水能约占我国的1/3,可以开发利用的占全国的一半②水能集中区:源头至宜宾和三峡原因: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③开发利用:上游修建二滩、三峡(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葛洲坝等水利枢纽工程⑵“黄金水道”①地位:干支流通航里程有7万千米②水运特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⑶灌溉3.存在问题和综合治理11⑴存在问题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②泥沙含量增多⑵综合治理①上游:营造防护林,水土保持②中游:河道整治、修建水库③下游:航道疏通、加固大堤(二)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1.概况⑴地位: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⑵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9497 .html